菲氏黃麂

菲氏黃麂

菲氏黃麂分布於泰國、緬甸、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我國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地區。雲南金平縣與屏邊縣。國內首次於1982—1983年,在西藏自治區的波密縣和林芝縣,隨後在雲南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也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菲氏黃麂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Mammalia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亞目反芻亞目 Ruminantia
  • :鹿科
  • 亞科:麂亞科
  • :麂屬
  • :菲氏黃麂
分布,生境習性,致危因素,保護措施,

分布

在菲氏黃麂分布區內,雲南省境內有1200平方千米的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西藏境內有波密崗鄉自然保護區。估計在西藏察隅自然保護區和墨脫自然保護區內也有菲氏麂的活動。

生境習性

菲氏黃麂主要棲息在海拔1500~3000米近溪流的相對濕度大的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中的灌叢間,常在溪邊的林叢和多藤木植物的林中活動。多單獨活動,受驚後常游過溪流逃往彼岸林中隱蔽。多以耐陰性草本植物及灌木嫩葉為食,喜食青苔和蕨類植物。每胎1仔。種群現狀在西藏的林芝縣、波密縣有限的範圍內較為常見。而在高黎貢山區的分布範圍和數量尚不清楚,無疑其數量是稀少的。

致危因素

非法捕獵行為是麂類野外種群日益減少的主要威脅;麂肉肉的營養成分與普通的家畜無異,而未經檢疫可能攜帶的寄生蟲、傳染病和骯髒的運輸過程增加了不少安全隱患;同時,大部分麂類均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或CITES公約附錄,偷獵、販賣和食用均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禁止。
藥用和食用驅動的非法捕獵行為是麂類資源日益減少的主要威脅之一。
菲氏黃麂生活在植被茂密、濕度大的生境,可能這類生境是其分布的限制因素,森林採伐和環境改變不利於該種動物的生存。在西藏,當地居民並不專門捕獵菲氏麂,且人口稀少,人類狩獵活動目前還不致於成為致危因素。致危原因需進一步調查。

保護措施

尚未列為國家保護動物。菲氏麂分布區內,雲南省境內有1200km2的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西藏境內有波密崗鄉自然保護區。估計在西藏察隅自然保護區和墨脫自然保護區內也有菲氏麂的活動。應保護好現有保護區內的菲氏麂種群。
菲氏黃麂種群在我國分布範圍狹小,數量稀少,建議明確列為國家 I 級保護動物。因在高黎貢山與貢山麂的分類問題尚有不同意見,對其分布範圍和習性等生物學資料也知之甚少,建議作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