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山槭(原變種)

貢山槭(原變種)

貢山槭(原變種),拉丁名Acer kungshanense Fang et C. Y. Chang var. kungshanense。槭樹科,槭屬。與秦嶺槭A. tsinlingense Fang et Hsieh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小枝無毛,葉的邊緣具圓齒而不成波狀;又與蘋婆槭 A. sterculiaceum Wall.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葉的下面無絨毛,葉3}裂而非5-7 裂,裂片的邊緣具圓齒而不是鋸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貢山槭(原變種)
  • 拉丁學名:Acer kungshanense Fang et C. Y. Chang var. kungshanense
  • :植物界
  • 槭樹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似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5-20米,樹皮灰色,縱裂。小枝圓柱形或微呈稜角狀,當年生枝紫褐色,有長圓橢圓形或近於圓形的皮孔,多年生枝紫褐色或深紫褐色。冬芽圓錐狀,紫色,鱗片鈍尖,邊緣纖毛狀。葉近於革質,基部心臟形,長和寬均約15-25厘米,3裂;裂片卵形,先端銳尖,向側面伸展,邊緣具稀疏的圓齒;上面深綠色,被很稀疏的短柔毛在葉脈上更密,下面淡綠色,有密而宿存的淡黃色短柔毛;主脈3條,側脈21-24對,均在下面較上面更為顯著;小葉脈僅在背面微顯著;葉柄長9-12厘米,近頂端部分有短柔毛。花的特性未詳。果序圓錐狀,長7-9厘米,有短柔毛;果梗粗壯,長1.5-3厘米,有短柔毛。小堅果凸起,近於球形、有淡黃色疏柔毛;翅鐮刀形、黃褐色、寬1.5-1.7厘米,連同小堅果長4-4.5厘米,伸展近於直立。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500-3200米的疏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西北部。

相似物種區別

本種與秦嶺槭A. tsinlingense Fang et Hsieh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小枝無毛,葉的邊緣具圓齒而不成波狀;又與蘋婆槭 A. sterculiaceum Wall.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葉的下面無絨毛,葉3}裂而非5-7 裂,裂片的邊緣具圓齒而不是鋸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