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知識

《財政知識》創刊於1942年,1944年3月第4卷第2/3期停刊。由呂調陽、姚肖廉主編,吳仕漢發行,財政知識社發行;第3卷第1期起由財政知識社編輯出版,朱博能主編。其他題名《財政知識月刊》。月刊,屬於財稅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財政知識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2年4月
  • 出版周期:月刊
人員編制,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人員編制

該刊主要撰稿人有羅敦偉、湯執中、李國華、吳仕漢、廖湖金、吳清泉、劉善述、楊克已、大貞、黃君默、傅衣凌等。

辦刊宗旨

本刊以研究財政理論,檢討財政實務,促進財政改革,宣揚抗建國策為宗旨。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有時事、小辭林、信箱、時評、文萃、論著等。
其中,時事一欄,內容為江西省每月的財政政策與經濟狀況報導;小辭林一欄,內容為議論性的文章;時評一欄,針對當時社會上的一些經濟時事問題作出評價。
探討財政經濟及金融原理,制定財政制度,闡述財政法令與規章,介紹中國經濟政策,闡發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的關係,論述財政理論,介紹稅務體系與租稅措施,探討銀行業的發展。還介紹美、蘇等國經濟體制的特點。
載文有《我國戰時財政政策之回顧與前瞻》、《戰時江西營業稅之檢討》、《戰後通貨整理問題》等關於戰時財政與戰後財政恢復問題的內容;該刊還對古代我國的經濟問題進行研究,載有《清代前期廈門洋行考》、《唐代的間接稅》、《宋元之際江淮鹽商考》、千家駒《當前的直接稅問題》等文。該刊發表鄒念魯的《土地評價問題的商榷》一文,從土地的收益角度出發,用科學的方法推斷出土地價值評價的相關數,給土地評價以最實際的評價標準。

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吳仕漢)
財政為一般政治經濟之原動力,其措施之臧否,可以定國計之豐絀,驗民生之蹙豫。我國在此一面抗戰一面建國之中,財政任務之艱巨,較諸平時,何啻倍蓗!然非抗戰,則無以建國,非建國則無裨抗戰,抗戰既需巨額支付,建國又靡大量財用,雙重複旦,非善謀財政功效之建立,曷克臻此。仰維我中樞領袖,秉曠世之智計,盡籌擘劃,蒿目勞心,諸部屬謹承宏謨,龜勉從事,用能穩定我抗建財政,加強我勝利信念,而艱苦奮鬥,凡六閱年,不僅堅持到民主陣線與軸心國家爭生存之階段,操取我最後勝利之左券;且使民生不蹙,國計不匱。此凡我國國民,所應體認清楚,而竭誠贊襄與擁護者。
間嘗盯衡今日諸大刊物,其有中心之斬向者,類能義例一致,以攝取一般讀者之視線,而踐實其宗旨。茲為本刊之計,應先端定其斬向,揭櫫其綱目,以與愛好本刊者商榷而為今後撰稿之鵠的。本刊系以三民主義之立場,而從事研討財政理論與實務之刊物,其綱目有六:
(一)宣揚國家財政政策。夫事之不顯示人者,往往啟人疑竇;不揚張其深意者,每易假入以錯覺,茲為我國國民在國家財政方面破疑正錯,於國家財政政策,宜有恰當之宣揚。
(二)從事財政理論探討。學無實驗為空疏,事非理論不進步,茲欲推進我財政計畫作現實之藍本,於一般財政原則,宜有理論之探討。
(三)交換財政工作經驗。財政各部門與各分駐地之工作經驗,各有不同,其符著於理論者亦之迥異。將使一貫之政策,共同之理論,付諸各不相同之工作,必富各種寶貴經驗。可以互相借鏡,是宜有交換切磋之機緣。
(四)輔導財政人員進修。增益各種效率之方法固不尠,注意工作人員進修最為基要。倘於己之進修有得,尚當輔導他人進修,而宜有進德修業之交相敦勉。
(五)增進國民對財政認識。國民對財政無認識,其國家財政效能,雖富不著。為欲激動國民對財政之興趣,增進對財政之協助,於財政基本常識,宜有適當之灌注。
(六)闡述財政法令與規章。法令與規章,常多專門術語與習慣用語,非經濟界人,或不易於透視與了誤。將欲使人透徹悟領,宜有闡述之必要。
抑更有進者:本刊名為財政知識,其內容率為普通常識,膚淺見解,不比幾微奧妙之財政學理。語云:“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其將導人入門也。顧知海無涯,掛漏難免,尚祈海內名流,社會賢達,惠予指教!是為本刊之發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