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第4版)

財政學(第4版)

《財政學(第4版)》是2019年1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致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財政學(第4版)
  • 作者:林致遠
  •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2539995
  • 定價:49.8 元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財政學是大學本科經濟學專業和公共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財政學專業的主幹課程。本書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財政基礎理論,包括財政與財政學概述、財政的目標與評價標準、財政的起因及其職能、財政決策與政府失靈、公共產品、外部性及其矯正等;二是財政支出,包括政府支出的規模與結構、社會救助支出、社會保險支出、成本—收益分析等;三是財政收入,包括政府收入概述、稅收原則、稅收的轉嫁與歸宿、稅收制度、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等;四是專題,包括公共企業、政府間財政關係、財政政策與經濟穩定等。本書適合經濟管理類和公共管理類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以作為相關人員的參考讀物。

圖書目錄

第1章 財政與財政學概述 1
引例 現實生活中的財政問題 1
1.1 財政學的概念與研究方法 2
1.1.1 財政學的概念 2
1.1.2 混合經濟中的財政 3
1.1.3 財政學的研究方法 6
1.2 中國財政概覽 8
1.2.1 中國財政體系 8
1.2.2 財政資金來源與使用:政府收支分類 9
1.2.3 財政資金分配方式:分稅制財政體制 10
1.2.4 財政資金計畫與核算:政府預算體系 14
1.2.5 財政資金流動結果:財政赤字或盈餘 15
第2章 財政的目標與評價標準 18
引例 中國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18
2.1 效率 19
2.1.1 效率的含義 19
2.1.2 生產效率 20
2.1.3 產品組合效率 23
2.1.4 交換效率 26
2.1.5 衡量效率的簡單法則 28
2.1.6 競爭性市場的效率 29
2.2 公平 31
2.2.1 公平的作用 31
2.2.2 社會福利主義的公平準則 32
2.2.3 非社會福利主義的公平準則 34
2.2.4 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36
2.3 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37
2.3.1 效率與公平的衝突 37
2.3.2 效率與公平的協調 37
2.3.3 競爭性市場中效率與公平的取捨關係 38
第3章 財政的起因及其職能 41
引例 颶風的啟示:自由市場並非萬能 41
3.1 市場失靈 42
3.1.1 市場失靈:政府經濟活動的起因 42
3.1.2 市場勢力 43
3.1.3 市場殘缺 44
3.1.4 市場功能缺失 45
3.2 財政職能 47
3.2.1 配置職能 47
3.2.2 分配職能 50
3.2.3 穩定職能 51
第4章 財政決策與政府失靈 54
引例 “選票”變成“股票” 54
4.1 財政決策機制 55
4.1.1 公共選擇與政治均衡 55
4.1.2 財政決策機制及其特點 56
4.1.3 一致同意規則:林達爾均衡 57
4.1.4 簡單多數票規則 59
4.1.5 出現投票悖論的原因 60
4.1.6 中間投票人定理 61
4.1.7 阿羅不可能定理 62
4.2 財政決策主體的行為 63
4.2.1 選民的行為 63
4.2.2 利益集團的行為 64
4.2.3 政治家和政黨的行為 65
4.2.4 官員的行為 66
4.3 政府失靈 68
4.3.1 政府失靈的原因 68
4.3.2 矯正政府失靈 69
第5章 公共產品 73
引例 燈塔的故事 73
5.1 公共產品的特性 74
5.1.1 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特性比較 74
5.1.2 不同類型的產品 75
5.1.3 關於公共產品概念的進一步說明 76
5.2 公共產品的提供 77
5.2.1 私人產品的有效提供 77
5.2.2 公共產品的有效提供 78
5.2.3 公共產品市場提供的非效率 79
5.3 公共產品理論的套用(一):國防 81
5.3.1 國防支出的有效水平 81
5.3.2 國防支出規模的確定 82
5.4 公共產品理論的套用(二):教育 84
5.4.1 教育的性質 84
5.4.2 教育服務的有效提供 85
5.4.3 教育支出方式及其經濟效應 86
第6章 外部性及其矯正 90
引例 南通市啟動排污權交易 90
6.1 外部性的特點及其對效率的影響 91
6.1.1 外部性的性質 91
6.1.2 外部性的類型 91
6.1.3 外部性對效率的影響 92
6.1.4 對模型的進一步探討 94
6.2 外部性的私人對策 95
6.2.1 道德約束 95
6.2.2 企業合併 96
6.2.3 明確產權和談判:科斯定理 96
6.3 外部性的公共對策 97
6.3.1 徵稅 97
6.3.2 補貼 99
6.3.3 排污權交易制度 99
6.3.4 政府管制 100
第7章 政府支出的規模與結構 104
引例 中央三公經費實現“六連降” 104
7.1 政府支出的規模與結構 105
7.1.1 政府支出的規模 105
7.1.2 政府支出的類別 109
7.2 政府支出增長的原因及其控制 111
7.2.1 政府支出增長的理論解釋 111
7.2.2 控制政府支出的制度安排 114
第8章 社會救助支出 117
引例 2018年農村低保最新標準出台 117
8.1 中國貧困人口的規模 118
8.2 農村反貧困計畫 120
8.3 城市反貧困計畫 123
8.4 社會救助支出的經濟效應 124
8.4.1 概述 124
8.4.2 低保的經濟效應 124
8.4.3 負所得稅的經濟效應 126
8.4.4 實物轉移的經濟效應 129
第9章 社會保險支出 132
引例 全球養老金壓力凸顯 個人養老投入漸成趨勢 132
9.1 社會保險項目的構成及其特徵 133
9.2 政府介入社會保險的依據 135
9.3 養老保險的含義及其籌資模式 136
9.4 養老金的給付 138
9.5 中國當前的養老保險體系及其問題 139
9.6 養老保險的經濟效應 140
9.7 醫療保險及其經濟效應 142
9.8 失業保險及其經濟效應 143
第10章 成本—收益分析 146
引例 三萬億美元的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真實成本 146
10.1 公共項目評價的特點及其標準 147
10.1.1 公共項目評價的特點 147
10.1.2 現值 148
10.1.3 淨現值標準 149
10.2 公共項目評價的步驟 151
10.2.1 成本—收益分析的一般步驟 151
10.2.2 公共項目成本和收益的類型 152
10.2.3 公共項目成本和收益的度量 153
10.2.4 貼現率的選擇 155
10.2.5 通貨膨脹的處理 156
第11章 政府收入概述 158
引例 國外公路收費“公道” 158
11.1 政府收入的形式 159
11.1.1 政府收入的各種形式 159
11.1.2 政府收入體系 161
11.1.3 中國當前的政府收入體系 162
11.2 稅收的基本概念 163
11.2.1 稅收的含義與特徵 163
11.2.2 稅制要素 164
第12章 稅收原則 169
引例 美國稅改的基本內容 169
12.1 稅收的公平原則 171
12.1.1 稅收公平的含義 171
12.1.2 在稅制中實現公平 171
12.1.3 實現橫向公平 172
12.1.4 實現縱向公平 172
12.2 稅收的效率原則 173
12.2.1 稅收的超額負擔 173
12.2.2 稅收超額負擔的根源 175
12.2.3 減少稅制的超額負擔 177
12.3 稅收的簡化原則 178
12.4 最優稅收 179
12.4.1 最優稅收理論的核心 179
12.4.2 最優稅收理論的基本方法 179
12.4.3 最優商品稅 180
12.4.4 最優所得稅 181
12.4.5 最優稅收理論的啟示 182
第13章 稅收的轉嫁與歸宿 186
引例 “聞稅漲價”後的稅負轉嫁能力 186
13.1 稅收轉嫁的含義與類型 187
13.1.1 稅收轉嫁與歸宿的含義 187
13.1.2 稅收轉嫁的形式 188
13.2 稅收歸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89
13.2.1 商品課稅歸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89
13.2.2 要素收入課稅的局部均衡分析 192
13.3 稅收歸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194
13.3.1 一般均衡分析的必要性 194
13.3.2 一般均衡分析模型 195
13.3.3 商品課稅歸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196
13.3.4 要素收入課稅歸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197
第14章 稅收制度 200
引例 個稅法第七次修正 百姓獲益幾何 200
14.1 稅收體系 201
14.1.1 稅收體系的構成 201
14.1.2 稅收分類 203
14.1.3 稅制結構設計 204
14.2 流轉稅類 206
14.2.1 流轉稅類的特點與類型 206
14.2.2 增值稅 208
14.2.3 消費稅 212
14.3 所得稅類 214
14.3.1 所得稅類的特點 214
14.3.2 所得稅類的類型 215
14.3.3 個人所得稅 216
14.3.4 公司所得稅 219
14.3.5 社會保險稅 220
14.4 財產稅類 221
14.4.1 財產稅類的特點與類型 221
14.4.2 一般財產稅 222
14.4.3 特種財產稅 222
14.4.4 財產轉讓稅 223
14.4.5 中國的財產稅類 223
14.5 中國現行稅制 224
14.5.1 現行稅制一覽 224
14.5.2 其他稅種 224
第15章 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 229
引例 波多黎各開啟破產之路 229
15.1 財政赤字 230
15.1.1 財政赤字的衡量問題 230
專欄 被高估的預算赤字 231
15.1.2 中國財政赤字和赤字率的計算 232
15.2 政府債務的概念及其分類 233
15.2.1 政府債務的概念界定 233
15.2.2 會計學視角的政府債務分類 234
15.2.3 公共風險視角的政府債務分類 235
15.3 債務償還能力與債務負擔 237
15.3.1 借新還舊與債務償還 237
15.3.2 利息支付的稅收負擔 238
15.3.3 以通貨膨脹的方式拒絕償還債務 238
15.4 政府債務與後代負擔 239
15.4.1 新古典模型 239
15.4.2 世代交疊模型 239
15.4.3 李嘉圖模型 240
15.4.4 總的看法 240
15.5 政府債務風險及其管理 240
15.5.1 政府債務風險及其分析框架 240
15.5.2 財政對沖矩陣 241
15.5.3 構建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的基礎制度 242
第16章 公共企業 247
引例 “最賺錢”國企為什麼還要拿政府補貼 247
16.1 公共企業存在的原因 248
16.1.1 公共企業存在的一般原因 248
16.1.2 公共企業存在的具體原因 249
16.2 政府與公共企業間的財政關係 251
16.2.1 政府對公共企業的投入 251
16.2.2 政府從公共企業取得的收入 252
16.2.3 公共企業赤字與政府財政 252
16.3 公共企業的政府管制 253
16.3.1 政府管制的理由 253
16.3.2 政府管制的主要措施 254
16.3.3 政府管制的效果評估 255
16.4 公共企業的績效及其改革 256
16.4.1 公共企業績效低下的原因 256
16.4.2 公共企業績效問題的經驗證據 257
16.4.3 公共企業的改革 258
16.4.4 結論 260
第17章 政府間財政關係 262
引例 首個細分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央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方案出爐:醫保計生等支出責任央地按五檔比例分擔 262
17.1 財政分權的理論依據 263
17.1.1 地方轄區的形成及其最優規模的確定 263
17.1.2 蒂伯特模型 264
17.1.3 財政分權的優勢與不足 265
17.2 政府間的支出劃分 267
17.2.1 政府間財政職能的分工 267
17.2.2 政府間支出責任的分工 269
17.3 政府間的收入安排 272
17.3.1 政府收入安排的原則 272
17.3.2 政府間的收入劃分 273
17.4 政府間轉移支付 275
17.4.1 政府間轉移支付的概念和形式 275
17.4.2 政府間補助的經濟效應 275
第18章 財政政策與經濟穩定 280
引例 中國出台新一輪積極財政政策 280
18.1 經濟波動 281
18.1.1 長期增長與短期波動 281
18.1.2 經濟波動的機理 283
18.2 財政政策與經濟穩定 286
18.2.1 財政政策的效應 286
18.2.2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與配合 287
18.2.3 財政政策的論爭及其發展 288
辭彙表 292
參考文獻 3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