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為了保證財務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在企業內部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機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必要條件。企業財務管理機制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一)財務管理動力機制
財務管理動力機制又稱利益機制,是企業為了保證財務活動正常進行,在財務管理機構和經營機構之間、管理人員和經營人員之問建立的,以相互推動和促進為主要目的的管理機制。
財務管理動力機制由物質動力、精神動力和信息動力組成。
(1)物質動力。在企業內部,每個勞動者和責任單位都是一個利益主體,它們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也存在利益差別。從而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形成群體利益和個體利益、長遠利益和現時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矛盾統一的利益整體,形成了現實的和潛在的物質利益動力。財務管理就是要利用財務手段、分配關係,把物質動力變為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的現實積極性,這是動力機制發揮作用的基礎和主要形式。就財務分配角度而言,發揮物質動力有賴於以下原則的正確處理:
第一,適度原則。即掌握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虧損處罰的原則,逐步提高分配標準,適當積蓄,形成一種“蓄而待發”的心理效益,防止出現利益豐厚而動力遞減的現象。
第二,差別原則。即對責任單位應按“效”分配。從財務角度講,經濟效益的綜合體現就是綜合財務成果,即為利潤,這是利益分配的源泉。因此應計算各個責任單位的效益,在分配時與效益掛鈎,體現群體利益差別,以調動勞動者個體和勞動組織集體的積極性。
(2)精神動力。人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因此,在分配時要考慮人的精神需求。員工的精神需求主要有:
①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特別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相互理解、公正和友善形成的寬鬆氣氛。這是精神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產生精神動力最基本的環境條件。
②對勞動者的公正評價。對勞動者的公正評價涉及對勞動者自身價值、尊嚴、聲譽的肯定。如果能給予公開的肯定、表彰,勞動者個體或群體都會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並繼續發揮他們的才智。
③關心企業的前途。如果企業員工在財務活動中有充分的發言權,並有平等的機會成為企業某一方面或某一部門的主管,就會在企業員工中產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同舟共濟的認同感,就會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
(3)信息動力。信息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它可以轉化為企業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信息不僅是現代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動力,而且是寶貴的財富。現代企業不僅要重視信息的收集、加工和運用,尤其應建立健全信息管理機構,以便管理者能自如地運用信息資源進行管理。
(二)財務管理約束機制
財務管理約束機制是指企業按照有關政策、法策和條例,自覺規範財務行為,把提高經濟利益和完成社會責任有效結合起來的機制。財務管理約束機制主要由利益約束、規範約束、責任約束和權力約束等要素組成。
(1)利益約束。利益約束是以調整或變動職工薪酬、罰款或抵押等形式,通過調整分配關係,對脫離計畫或規範的行為發揮約束作用。利益約束建立在人們對物質利益關心的基礎之上,它具有震動大、反應陝的特點,是約束機制的基礎。
(2)規範約束。規範約束是以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財務制度、財務管理辦法以及財務收支標準或定額等作為規範,對財務管理活動進行控制的機制。
(3)責任約束。責任約束是通過建立各類人員崗位責任的形式建立起來的約束機制。責任約束具有全員約束和全過程約束的特點,是約束機制的關鍵部分。
(4)權力約束。權力約束是通過對各級責任單位主管人員授權的形式建立起來的約束機制。權力是指管理者對財務管理的指揮權和對財務活動的處理權。對權力約束的基本要求應為:上下級之間不能越權,各單位之間不能侵權。權力約束的核心是防止濫用權力。
(三)財務管理調節機制
財務管理調節機制是通過運用不同的協調手段,以理順財務關係、消除管理障礙為目的而建立起來的管理機制。財務活動中,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單位和個人之間經常會發生各種矛盾和糾紛,如果不及時調節就會使財務活動陷於被動,給企業經營造成困難。財務管理調節機制主要由組織調節、利益調節和公關調節等要素組成。
(1)組織調節。組織調節是通過組織程式,解決所屬兩個或多個企業之間財務關係的調節形式。
(2)利益調節。利益調節是通過調整雙方經濟利益的形式,消除雙方財務障礙的調節形式。
(3)公關調節。公關調節是採取加強公共關係手段,建立企業之間的信任和諒解,通過良好的企業形象,達到增進財務往來、理順財務關係的目的。這種調節形式經常被用於籌集資金、結算款項和商品交易等方面。
(四)財務管理風險機制
財務風險管理機制是指在財務風險管理中形成的相關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功能體系,是規避和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所在。建立和最佳化財務風險管理機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要求。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包括:
(1)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體制。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管理體制基本上有兩種類型:一是專門設定一個風險管理機構,直接隸屬於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這對從事高風險經營活動的企業很有必要;二是由企業財務部門負責財務風險管理。一般來講,第二種體制類型更適合於我國一般企業的情況。財務部門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職能部門,與其他部門相比具有更多的權威性。財務風險本身具有綜合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風險最終都會反映在財務風險中。因此,抓住了財務風險環節,就能抓住整個企業的風險管理。財務風險管理屬於整個財務管理的組成部分,自然應與財務管理的內容結合起來統一安排。根據我國企業的情況,財務風險管理關鍵的問題是財務部門要有專項制度和專門人員來負責。
(2)完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過程。該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程式:
首先,財務風險識別。財務部門首先必須在充分了解企業內外環境的基礎上確認企業財務風險的類型,明確哪些屬於籌資風險、哪些屬於投資風險、哪些屬於分配風險等。只有了解了各種財務風險,才能識別各種財務風險存在的潛在威脅,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進行管理。
其次,財務風險評估。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是正確判斷風險,提高企業財務控制效率和效果的關鍵。企業進行風險評估一般要經歷風險辨別、分析、管理、控制等過程。尤其是當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更容易發生風險,因此企業應加強對環境改變時的財務管理。企業財務風險評估是在識別風險的基礎上,分析風險發生的機率,並對可能造成的損失額作出預測。財務風險評估的目的在於確定風險狀態,為決策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評估質量的高低關係到選擇的正確與否,與企業的成敗攸關。如果所評估的風險狀態與實際相差太遠,要么會失去獲利的機會,要么會招致巨大的損失,危及企業生存。由於風險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並且許多因素比較抽象隱蔽,在評估中除了必須占有必需的信息和套用一些科學方法之外,還需要評估者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和敏銳果斷的分析判斷能力。特別是企業財務風險具有綜合性,涉及生產和流通的各個方面,因而必須具有更廣泛的知識並要作出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和長期的信息積累,才能對有關部門提出的評估意見進行鑑別、取捨,從而形成具有綜合陛的財務風險評估意見。
最後,財務風險選擇和處理。財務風險選擇就是根據已經提出的各種評估方案以及可供運用的各種風險管理技術,結合風險主體所具有的主客觀條件和主觀願望決定應採用的方案和管理技術。對於已經出現的問題,企業應有相應的機制迅速應付,妥善解決。財務部門還需要從籌資和挖潛兩個方面著手,以保持企業當前的經營活力。
(3)採用現代風險管理技術。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技術可以分為控制法和財務法兩種。前者的目的在於降低損失機率、縮小損失幅度或改善損失的不利差異,它是在損失發生前防止和損失發生時減少損失的技術措施。後者是由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彌補所發生的損失,它是損失發生後提供後備資金的一種措施。
控制法主要包括損失迴避、損失控制和損失轉移等做法。損失迴避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其目的是設法迴避損失發生的可能,即不進行與損失有關的活動。損失控制是指企業對不願意放棄和轉移的風險,採取降低損失機率、縮小損失幅度的控制技術,包括:損失預防、損失抑制、風險分散、消除風險等措施。損失轉移是把財務風險轉嫁給他方的行為,可以採用向保險企業投保、進行期權期貨的買賣、工程轉包等措施。財務法主要是企業建立和提取一定的後備基金以應付財務風險的發生,如企業提取壞賬準備金以應付應收賬款收不回來所造成的損失,提取削價準備金以應付存貨降價銷售而造成的損失等。
特點
1.整體性
構成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諸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諸要素之間的聯繫都是有機的;二是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其他要素乃至整個機制的變化。
2.結構性
構成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若干要素不是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方式和規則排列起來。它也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財務管理機制不論其要素如何交替,只要其結構不變,其性質與功能便會保持相對穩定;二是各種要素只要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便能形成一定的結構。某種要素只有在一定的結構中才能與其他要素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從而發揮其作用。
3.動態性
企業財務管理機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應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因此,對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研究應採用發展的眼光,不斷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去改變或替換某種要素,調節各種要素之間的關係,使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較高的有效性。
4.功能性
企業財務管理機制運行和作用的狀態與結構有密切的聯繫,即結構決定功能,而功能則表現結構,也影響結構。但是,兩者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存在不一致性,即結構相同而功能相異,功能相同而結構相異。因此,研究企業財務管理機制既要注意最佳化結構,以提高功能,也要注意強化功能,以最佳化結構。
功能
財務管理機制的功能是財務管理機制在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所具有的功用和職能,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重要保障因素。
(一)協同功能
協同作用是客觀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的自組織功能。物質世界中各類系統的運動發展,既不是由於“上帝的第一推動力”,也不是由於人的主觀意志力,而是系統的協同功能。所謂系統的協同功能是指物質系統本身所固有的不斷協調各子系統或諸要素彼此問的關係,以消除紊亂而同化為一個有機整體並向新的有序方向發展的內在自組織功能。自組織功能的概念來源於生物學。生物學研究表明,動物的許多功能並不受中樞神經的支配和控制,而是由自由神經系統支配,如心臟跳動、血液循環、食物消化等,生物的這種功能稱為自組織功能。客觀系統都存在自組織過程,它們總是處於“原無序——原有序——新無序——新有序……”。這種否定之否定的無限發展序列之中,其中導致系統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內部機制,正是各子系統或諸要素彼此問的協同作用,系統的協同功能,才導致系統的有序。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是由諸多因素構成的,各個要素之問的相互關係、相互作用是通過財務管理機制來協同的,這樣才使整個財務系統成為一個有序的有機整體。
所以,財務系統內在的協同功能,具有維持構成系統諸要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力量。財務管理系統要發揮正常的功能,必須使系統內部諸要素以財務目標為軸心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這種聯結的力量,就在於財務管理系統內在協同功能發揮作用所產生的促協力。這種力量越大,財務管理系統就越有利於形成高質、穩定、有序的組織。財務管理系統只有依賴其協同功能的作用,才能使其構成諸要素之問的關係融洽和諧、協調一致,系統諸要素才能相對穩定地在各自位置上積極發揮作用,從而使財務管理系統高效運作,產生系統的總體功能大於各要素功能之和的效應。如果財務管理系統不存在協同作用,那么系統就會處於關係紊亂、彼此離散的狀況,增加系統的內耗,就不可能使系統具有整體性、結構性和層次性的特徵,因而也就構不成財務管理系統,更談不上系統的發展和進化。
財務管理機制的協同功能,不僅表現為財務管理系統內部各要素之問的促協作用,而且表現為財務管理系統與外部環境的協同作用。財務管理系統與環境之間協同作用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著物質、能量、信息交換,增強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財務管理系統與外部環境發生協同作用的財務機制,將其稱為財務管理的巨觀機制。而財務管理系統內部各要素髮生協同作用的財務機制,可以稱為財務管理的微觀機制。所以,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協同作用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微觀財務管理機制內部的協調。即企業內部在運用財務管理機制時,不要自相矛盾、相互扯皮,應該在實現財務目標的大原則下,使財務管理各子機制處於有序狀態,並協調一致,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2)巨觀財務機制內部的協調。即巨觀財務的有關法律、法規與制度順向運用,不能逆向運轉。在運用各種經濟槓桿、經濟手段時要方向一致,目標一致,不要自行相互抵銷。
(3)巨觀財務管理機制與微觀財務管理機制相互協調,避免二者相互矛盾,作用相反。
(二)整體功能
在財務管理系統中,各要素由於相互聯繫地結合在一起,並且與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從而形成了一個對外開放、內部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這個整體在一定的外界經濟環境條件下,能夠自行組織某種穩定、有序的結構,即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是一種動態穩定的有序結構,具有勃勃向上的生命力,是一種永遠活動著的穩定的有序結構。在企業整個財務管理機制中,並不是某個機制單獨發揮作用,而是各個機制共同聯結在一起,形成相互作用的一個有機整體。財務管理系統的諸要素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只有當它們之間發生一定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即有機的結合起來之後,才能形成財務管理系統整體的特點和功能。這樣的整體功能及其作用,與各要素各自的功能及其作用或它們的簡單迭加相比,在質上有根本的不同,在量上要大得多,它顯示出一種結合力。就像生命機體各細胞、組織、器官之間的有機聯繫如果被破壞,生命力就會衰竭、喪失一樣,財務管理系統各要素的有機聯繫一旦被迫割斷,結合力一旦喪失,財務管理系統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整體功能和作用將不復存在。所以,整體功能是財務管理機制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特徵。
(三)適應功能
適應功能是財務管理系統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的功能。任何一個系統總是生存於一定的環境之中,任何事物總是與一定的外界環境相聯繫而存在和發展的,系統與其存在的環境密不可分,財務管理系統也不例外。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財務管理有著不同的特徵,都是因為影響財務管理環境因素不盡相同所造成。企業在許多方面如同生物體一樣,如果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也就不能生存。但是,財務管理系統的環境具有多層次、多方位並且總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這就要求財務機制必須具有較強的適應環境的能力,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財務政策,合理預測企業發展狀況,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否則,一個僵化的、不能適應環境改變的財務管理機制,則不會有生命力。
(四)平衡功能
任何一個系統都應有保持自平衡狀態的功能,否則,系統一旦失去平衡就會遭到破壞。財務管理系統也是如此。財務管理機制的核心是“應變器”,即當財務管理系統的某些環節發生某種第四章財務管理的機制與假設變化時,它隨時可以使系統得到自動調節。這種能力不是指財務機構或財務人員各自的應付變化的能力,而是財務管理機制中各種機制起作用的綜合能力。調節是財務系統存在和穩定的前提。保持和調節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供、產、銷各環節的平衡、資本供應與需求的總量平衡、財務資金收支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以及相對量和絕對量的平衡、積累與消費的平衡、資產流動性、收益性與風險性三者的均衡等,是財務管理機制的固有功能。
任何系統的平衡都是相對的,而不平衡則是絕對的。財務調節就是克服不平衡而維持平衡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一種動態的矛盾運動過程。一方面,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總是不斷地創新發展,籌集新資金,經營新業務,這就使原來的財務平衡就被破壞;另一方面,財務管理機制會發揮自身的平衡功能,在運動中尋求新的平衡。因此,財務管理系統就是在財務管理機制的作用下,以“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循環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研究意義
1.把整個財務管理工作作為一個系統來研究,有利於拓寬財務套用理論研究的視野。前已述及,財務機制是財務系統中各種因素在運動中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作用過程。只有把財務看作是一個系統才能產生財務機制問題。研究財務機制也必須採用系統方法。西蒙·雷莫(SimonRamo)認為“系統方法是用科學方法解決複雜問題的一門技術。它的注意力集中在分析和設計與其成分或部分截然不同的整體。它堅持全面的看問題,考慮所有的側面和一切可變因素,並且把問題的社會方面和技術方面聯繫起來”。(財務系統是由多個子系統所組成,而其本身又構成整個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把財務看作是一個系統,並用系統方法來研究財務機制,有利於拓寬財務套用理論研究的視野。
2.強化財務管理機制是提高財務管理質量的根本保證。前已述及,財務管理是一種綜合性管理,它是企業管理的主導,它的規定製約著其他管理形式。因為企業財務運行機制能否形成並有效運轉,取決於企業整體各個方面的努力,任何一個環節的不協調都將導致整個機制運轉不暢,從而最終影響整個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所以,以一種系統的觀點來看待財務管理,從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角度來構建財務機制將使理財活動連續有序地進行得到保證,財務管理的職能和作用更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3.建立財務管理機制是企業擺脫財務困境的根本出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得到了承認,為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提供了基本前提。但是,由於傳統體制的慣性,企業經營機制並未真正得以轉換。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嚴重,內部管理相對比較落後,致使目前出現了諸多困擾企業發展的財務問題。如資本結構不合理、負債比率偏高;企業積累率偏低,缺乏發展後勁;產權關係不明,財務責任不清,致使財務約束軟化。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於財務機制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