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循環

財務管理循環是指財務管理工作從起點到終點的全過程。它可以包括財務管理的方法循環和財務管理的內容循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財務管理循環
  • 外文名: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cycle
  • 定義:指財務管理的過程循環
  • 包括:財務管理方法和內容循環
術語解釋,主要環節,套用特點,建立方法,參考文獻,

術語解釋

財務管理的方法循環也是指財務管理的過程循環,是基於把財務管理看作是一項經濟管理工作而產生的。企業財務管理過程應由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五個具體環節實質也是五種專門方法順次構成。
財務管理的內容循環,是把財務管理看作是一門經濟管理科學而產生的。財務管理的內容也應包括資金籌集管理、資金投放管理、資金營運管理、資金分配管理共四個部分。

主要環節

財務管理循環的主要環節包括:
1.制定財務決策,即針對企業的各種財務問題決定行動方案,也就是制定項目計畫。
2.制定預算和標準,即針對計畫期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擬定用具體數字表示的計畫和標準,也就是制定期間計畫。
3.記錄實際數據,即對企業實際的資金循環和周轉進行記錄,它通常是會計的職能。
4.計算應達標準,即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計算出應該達到的工作水平。例如“實際業務量的標準成本”、“實際業務量的預算限額”等。
5.對比標準與實際,即對上兩項數額進行比較,確定其差額,發現例外情況。
6.差異分析與調查,即對足夠大的差異進行具體的調查研究,以發現產生差異的具體原因。
7.採取行動。即根據產生問題的原因採取行動,糾正偏差,使活動按既定目標發展。
8.評價與考核,即根據差異及其產生原因,對執行人的業績進行評價與考核。
9.激勵,即根據評價與考核的結果對執行人進行獎懲,以激勵其工作熱情。
10.預測,即在激勵和採取行動之後,經濟活動發生變化,要根據新的經濟活動狀況重新預測,為下一步決策提供依據。

套用特點

財務循環的有效性是通過財務管理循環的有效性所實現的,因此, 研究財務管理循環的有效性更具有務實性。財務管理循環圖示如下(見圖):
圖表所揭示的財務管理循環過程是圍繞財務預算而進行的,這與傳統的財務預測—— 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一財務分析的單項連線有明顯的不同。它更注重於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眾所周知,財務管理的接心在於財務決策,圖2之所以將財務預算作為循環圈中發揮多項作用並受制於多環節影響的“多媒體”,就是因為財務預算是財務預測和財務決策的可實施操作方案一也是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財務活動的行動綱領。財務管理循環圖揭示了以下事實:
圖示圖示
(一)財務預測是財務管理循環的起點
在以財務為導向的企業管理活動中.財務預測往往不是孤立進行的,因為追逐經濟趨勢的企業市場行為的預測必顛與企業財力的能量相配合.也就是說,市場預測、生產預測需要與財務預測結合進行。簡單扼要的生意經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在敢於冒險的經營者的理念中,不僅需要知道自己的錢可以辦多少事.還需磊知道可以吸引多少別人的錢來辦好自己的事 於是,不同理念的經營者對財務預測的目的不盡相同。由於財務預測是財務決策的前提,也是財務預算的原始依據.所以,預測信息的多樣本採集和因素的變動性預測分析就顯得非常必要。如果財務預測其偏重於一種事態傾向,可能導致無效預測或者錯誤預測, 其後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財務決策是財務管理循環的戰略選擇
財務決策不允許失誤!這是市場競爭嚴酷現實的警告。保證決策正確性的措施就是要實行決策的科學論證 在財務決策的相關內容中,籌資決策的影響重於股利分配決策的影響,投資決策的影響重於籌資決策的影響。因此,投資決策慎之又慎,這是中外學者和企業家的普遍共識。
(三)財務預算是財務管理循環的行動指南
財務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戰術安排,需要具備可操作性、靈活性和激勵性的基本特徵。在經濟效益目標的驅使下,財務預算在企業全面預算中占有核心地位;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中,財務預算與責任預算應當成為合理的“搭檔”。只有將財務預算真正作為企業全體員工的既定任務,才能使財務管理循環在有效性的框架內運行;如果失去預算的嚴肅性或者不具備嚴格要求的約束,企業員工的內在潛能就很難自動釋放出來。
(四)財務控制是財務管理循環的執行要素
西方管理學家認為,管理控制是延續不斷、反覆發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力爭在特定的期限內,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完成各項既定目標。由於財務控制指標的綜台性對某個經營部門或者經營崗位不具有明確性,所以將財務上的大指標劃分為小指標,將綜合指標劃分為具體指標則是實施科學控制的首要工作。
財務控制的成功與否和授權是否適當緊密相關。企業經營者如果對下級管理者授權過度, 就可能造成放棄控制權而最終無法駕馭全局的局面 企業經營者如果對下級管理者授權不足, 則可能造成下級管理者無所 事和處於事事請示的狀態中 所以,財務控制權必須適應企業的業務類型和財務管理組織結構,形成事事有人管的權責確定控制系統。
(五)財務分析是財務管理循環承上啟下的評價總結
財務分析是以企業財務報告反映的財務指標為主要依據,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評價的財務管理業務手段。財務分析按其分析主體可以劃分為內部分析和外部分析。內部分析是由企業經營者及其受才務管理專職人員所進行的分析;外部分析主要是投資人、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單位所進行的分析。由於上述財務分析主體的立場不同,財務分析的重點也不盡相同。
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營者的財務分析是比較全面的。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以及綜合財務狀況和未來財務預期都是企業經營者的分析內容。經營者通過財務分析,可以為下一輪的財務管理循環提出應當解決的問題, 睫企業財務預測、財務預算等各項工作開展的科學台理。
總之,財務管理循環的有效性依賴於財務管理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其中,財務決策是決定財務管理工作全局的核心,財務預測、財務預算、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都應當為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發揮有效的促進作用。

建立方法

一、重構財務管理目標,最佳化導向機制
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所要達到的根本目標,它制約著財務運行的基本特徵和發展方向,是財務運行的一種驅動力。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會產生不同的財務管理運行機制。科學地設定財務管理目標,對最佳化財務行為,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我國財務管理目標存在著嚴重的紊亂現象。複雜的企業外部環境,使得財務管理既沒有能夠達到以實現企業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的理想高度,也沒有能夠達到以單一的利潤最大化為基本目標,而是具有多重目標的特徵。即追求“利潤最大化”、“產值最大化”和“人均收入最大化”這三種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矛盾的目標共同組成了現階段我國財務管理的目標群體,制約著企業財務管理的運行機制。因此,要使企業財務運行趨向合理,財務管理實現良性循環,必須重新構建財務管理目標,在當前情況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應該是“財富最大化”,財富最大化是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採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的情況下,不斷增加財富,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財富最大化目標體現了對經濟效益深層次的認識,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二、完善財務管理環節。最佳化運行機制
財務管理是一種有意識的管理活動,它的運行表現為一個循環過程。現代財務管理認為,財務管理的循環過程,應該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畫、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幾個既相互聯繫又有一定區別的階段,即所謂財務管理的環節。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對財務管理的環節存在片面認識,未能科學地劃分管理環節,聽任管理過程自發地運轉,放鬆各階段的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有些企業雖然劃分了管理環節,但不重視各管理環節工作內容的完整性和各管理環節的關聯性,往往重此輕彼,管理工作仍不能有效地進行。為此,應做到:
1.凋整財務決策的核心地位,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規劃機制。
規劃機制是指利用財務方面的各種歷史資料以及其它信息,對企業一定期間的財務活動進行科學的預測,在此基礎上,做出準確的財務決策,並根據財務決策的結果,編制整個企業的財務計畫和各個現任單位的財務計畫,用來指導和控制未來的財務活動。因此,規劃的過程實際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畫三個管理環節。
2.完善財務控制方法,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調節機制。
機制是指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利用有關信息和一定的控制方法,對企業的財務活動施加影響,以實現所規定的各種目標。傳統上,我國財務管理中的調節機制,比較強調反饋控制方法,忽略了其他控制方法。當前要想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調節機制,必須完善財務控制的方法體系,這一體系應包括防護性控制、前饋性控制和反饋性控制。
3.加強財務分析工作,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在事後根據各責任單位所編制的業績報告,將實際數與其他有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來評價和考核各責任單位的經營業績,獎優罰劣,以保證經濟責任制順利實施的一種制度。激勵機制離不開財務分析和財務評價,尤其離不開財務上的對比分析法。對比分析法要對同類指標的不同方面進行比較,從數量上確定差異,以便為獎懲提供依據。
三、加強配套改革步伐。最佳化環境機制
任何事物總是與一定環境相聯繫而產生、存在和發展的,財務管理也不例外,沒有健全的環境,就很難建立科學的理財機制。財務管理環境是一個多層次、多方位的複雜系統,即包括巨觀的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內容。我們認為,目前我國完善財務管理環境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進一步明確產權關係,建立以股份制企業為主的現代企業制度。
為了塑造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要求的微觀基礎,使公有制與市場經濟具有兼容性。我國提出了建立以股份制企業為主的現代企業制度,但由於種種原因,推進速度比較緩慢。今後幾年,應在完善有關配套措施的同時,加快這種制度的建立。這是因為,股份制企業具有其他企業制度無法替代的重要功能。
(1)產權明晰,具有兩權分離的功能。
(2)迅速籌集資金,擴大企業規模的功能。
(3)最佳化資源配置,合理分散風險的功能。“有限責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是股份制度的基本特徵,這些都為企業合理選擇融資方式,最佳化資本結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有計畫有步驟地開拓和完善金融市場,構建良好的金融調節機制。
金融市場為企業提供了資金源泉和籌資場所,反映了資金的分布狀況和供求關係,決定著籌資的難易程度。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財務管理的良性循環具有重大意義。沒有完善的金融市場,企業就不可能科學地安排資金,靈活自如地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開拓金融市場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還相差甚遠,還要儘快加以完善。
3.加強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破產和兼併制度。
破產制度是制止浪費、淘汰落後的一種機制,它對鞭策企業加強經營管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收益對企業是一種誘惑,而破產則是一種威脅。這種成功的誘惑和失敗的威脅是兩種不同的力量,它們同時作用於企業,會使企業不斷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如果沒有破產制度企業就會缺乏危機感,也沒有必要的壓力,特別是那些經營落後,長期虧損的企業。兼併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佳化存量資產,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機制。通過兼併,企業可以實現以下目標:
(1)可以達到生產經營的集中,獲取規模效益。
(2)可以實現多角化經營,減少風險,提高企業效益的穩定性。
(3)可以迅速擴大生產能力,壯大管理陣營,不斷提高企業發展速度。
(4)可以使落後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水平,避免破產清算。

參考文獻

1、喬世震.有效的財務循環與財務管理循環.電子財會,2001年1期
2、原泉,劉洋.淺談如何建立良性的財務管理循環機制.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8年7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