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離子轉移重排即親核重排反應,是分子重排的一種類型。分子L卜的遷移基團W帶著它的成鍵電子對(負離子w)由一個原子(A)轉移到另一個原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負離子轉移重排
- 別稱:親核重排反應
- 屬於:分子重排
- 舉例1:拜耳-維利格氧化重排反應
- 舉例2:施密特重排反應
機理,缺電子碳鏈的重排,碳烯與氮烯的重排,
機理
親核重排反應( nucleophilic rearrangement reaction)又稱“缺電子重排”屬重排反應(rearrangement reaction )的一種,指基團以富電子的形式遷移到缺電子中心的重排反應。常見的親核重排是1,2-重排。
親核重排反應發生時首先形成碳、氮、氧的缺電子活性中心,隨後遷移基團發生重排。
缺電子碳鏈的重排
拜耳-維利格氧化重排反應:拜耳-維利格氧化重排反應(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rearrangement)是過氧酸將酮氧化成酯的氧化反應,反應中發生親核重排,反應中常用的過氧酸為過氧乙酸、過氧三氟乙酸、過氧化苯甲酸、3-氯代過氧化苯甲酸、過氧硫酸等。
B—V反應的機理包括兩個步驟:首先是過氧酸對底物分子中羰基的親核進攻,形成四取代中間體間體。然後,Rm基團發生遷移,中間體重排生成相應的酯和酸。其中,後一步驟是整個反應的速率決定步驟。對於大多數底物而言,兩個步驟的活化能基本相同。因此,通常情況下,在反應中使用催化劑可以同時促進上述兩個步驟的進行。
如果沒有特殊的立體電子效應存在,與羰基相連基團的遷移順序主要由基團自身的遷移能力所決定。
根據B—V反應的機理可知,能夠穩定正電荷的基團優先發生遷移。因此,富電子基團以及大位阻基團優先遷移。通常情況下烴基的遷移順序為:叔烷基>環己基>仲烷基≈苄基>苯基>伯烷基>環戊基≈環丙基>甲基。對於α-位連有含氧基團的碳原子,其遷移順序為苄氧基>甲氧基>縮醛氧基>>醯氧基≈甲基。由於甲基是最難遷移的基團,幾乎所有甲基酮化合物的B—V反應都是生成乙酸酯產物。
碳烯與氮烯的重排
施密特重排反應:施密特重排反應(Schmidt rearangement)指的是疊氮酸和羧酸在路易斯酸或硫酸的催化下重排生成異氰酸酯並水解生成少一碳伯胺的反應。在實際操作中,疊氮酸有毒且極易爆炸,因此往往使用疊氮化鈉、硫酸和反應物在氯仿中進行反應,該反應的產率隨碳鏈的增長而增大,簡單的芳香族羧酸不太適用。
施密特重排反應實際上包含三個不同的反應:
(1)羧酸和疊氮酸在硫酸或路易斯酸的催化下,得到比原來的羧酸少一個碳原子的一級胺。
(2)醛類和疊氮酸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腈類和胺類的甲醯衍生物。
(3)酮類和疊氮酸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生成醯胺。
其中以羧酸和疊氮酸的反應為最普遍的反應,當R為直鏈烴基時,胺的產率一般隨碳鏈的增長而增加 ,例如己酸得70% 產率的戊胺,硬脂酸得到96%的十七碳胺。這個規律不包括更複雜的結構。關於芳香狻酸中環上的取代甚的位置和類型,對於反應速度和胺類的產率有顯著的影響。對甲基苯甲酸得到70%的對甲基苯胺,但間甲基苯甲酸僅得到24%間甲基苯胺。
關於酮類的反應,酮類的兩個R可以一個或兩個皆為芳香烴基,一般講二脂肪烴基酮類和環酮類比脂肪芳香酮反應迅遠,而兩者又都比二芳香基酮反應快。環酮和疊氮酸反應得到內醯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