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唐元和九年,歲在甲午,八月己亥,貞曜先生孟氏卒。無子,其配鄭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張籍會哭。明日,使以錢如東都,供喪事。諸嘗與往來者,鹹來哭吊,韓氏遂以書告興元尹故相餘慶。閏月,樊宗師使來吊,告葬期,征銘。愈哭曰:“嗚呼!吾尚忍銘吾友也夫!”興元人以幣如孟氏賻,且來商家事。樊子使來速銘,曰:“不則無以掩諸幽。”乃序而銘之。
先生諱郊,字東野。父庭玢,娶裴氏女,而選為
崑山尉,生先生及二季鄷、郢而卒。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則見,長而愈騫,涵而揉之,內外完好,色夷氣清,可畏而親。及其為詩,劌目鉥心,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搖擢胃腎,神施鬼設,間見層出。惟其大玩於詞,而與世抹摋,人皆劫劫,我獨有餘。有以後時開先生者,曰:“吾既擠而與之矣,其猶足存耶!”年幾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來集
京師,從進士試,既得,即去。間四年,又命來,選為溧陽尉,迎侍溧上。去尉二年,而故相鄭公尹河南,奏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親拜其母於門內。母卒五年,而鄭公以節領興元軍,奏為其軍參謀,試大理評事,挈其妻行之興元,次於閿鄉,暴疾卒,年六十四。買棺以斂,以二人輿歸,鄷、郢皆在江南。十月庚申,樊子合凡贈賻而葬之洛陽東其先人墓左,以余財附其家而供祀。將葬,張籍曰:“先生揭德振華,於古有光,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如曰‘貞曜先生’,則姓名字行有載,不待講說而明。”皆曰:“然”。遂用之。初先生所與俱學同姓簡,於世次為叔父,由給事中觀察浙東,曰:“生吾不能舉,死吾知恤其家。”
銘曰:嗚呼貞曜,維執不猗。維出不訾,維卒不施。以昌其詩。
作品譯文
大唐元和九年是甲午年,八月己亥日,貞曜先生孟郊逝世。
孟郊沒有兒子,他的夫人鄭氏親到我處報喪,我即在家設了孟郊靈位,到他靈前哭祭,並請張籍過來會弔。第二天又派人去東都洛陽送喪儀,以幫助辦理喪葬事宜。所有與孟郊有來往的朋友聽到這個訊息,都來到我為孟郊設的靈堂前哭吊。又具書告知前宰相興元尹鄭公餘慶。閏月間,宗師樊紹述派人來弔祭孟郊,告訴我孟郊的葬期,要我為他寫墓志銘。我哭道:“我哪裡忍心寫我朋友的墓志銘啊!”興元百姓紛紛出資幫助孟家辦理喪葬,並商量安排家事。樊宗師派人來催要墓志銘,說是不然就無法安葬死者。於是我就作了這篇銘文。
先生諱郊,字東野。父親孟庭玢,娶裴姓女為妻,曾任崑山縣尉,他在孟郊的二個弟弟孟酆、孟郢出生後就過世了。先生六七歲時就明白事理,成年以後就更加超然出群。讀書廣博又求精深,自身修養和待人接物接近圓滿,氣色平和所以可親,態度嚴肅又覺可畏。他寫詩雕琢辭彙,語句驚人,往往令人觸目驚心。條理清晰,語句瑰奇,佶屈聱牙,耐人尋味,構思精巧,用心非凡,不露痕跡,令人拍案稱絕的佳句層出不窮。先生專心於研究文學創作,把世俗名利視為糞土。有些人勸先生可以在功名利祿上下點功夫,他卻說:“我已把功名利祿讓給別人,又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
在先生將近五十歲的時候,才遵照老母的意思到京城參加進士考試,中進士之後,未任官就回家侍奉老母去了。過了四年,老母又讓他進京待選,後來被任命為溧陽縣尉,先生即把老母接到溧陽奉養。做了二年縣尉以後,前宰相鄭公擔任河南尹,推薦並起用先生任水陸運輸屬官,代理協律郎。到任後,又親拜老母到門內。老母去世後五年,鄭公統轄興元軍,奏請先生任隨軍參謀,代理大理評事。先生攜帶妻子赴任,到達閿鄉時停留幾天,就在這時暴病身亡,終年六十四歲。家人隨即在當地買棺斂身,租用二人馬車回歸洛陽。其時他的二個弟弟孟酆、孟郢都在江南。十月庚申,樊子匯合各家所具喪儀將先生棺槨葬於洛陽東郊孟氏墓地,把剩餘的錢用作年常供祭。
將落葬時張籍提議:“先生事母竭盡孝道,做詩獨樹一幟,給古聖今賢增添了光彩。凡賢良之人故世都有謚名,何況先生那樣的仕進者呢?我提議用‘貞曜先生’作為諡號,則先生的姓、名、字、操行都在其中了。只要一看這個諡號,就能知道先生的為人。”大家都說好,遂定下來用這個諡號。
當初,先生有一個同姓孟簡,按輩分排列可稱為叔父,後來由給事中任浙東觀察。先生去世後,簡公說:“孟郊活著的時候我沒有舉薦他,現在他死了,我一定厚加撫恤,以表心意,”
銘曰:於戲貞曜!維執不猗,維出不訾,維卒不施,以昌其詩。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又稱“韓吏部”“韓文公”。韓愈25歲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廣東潮安)刺史、國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職。他與內鏈變更柳宗元同為唐代內鏈變更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