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馬定律(又譯貝-麥定律,Bell–Magendie law)在解剖學和神經生理學中指的是如下發現:脊神經前根只包含運動纖維,而脊神經後根只包含感覺纖維,以及神經衝動在神經中的運動是單向的。這種現象的性質和生理機能分別由英國解剖學家查爾斯·貝爾和法國生理學家弗朗西斯·馬讓迪獨立發現,並由德國生理學家約翰尼斯·彼得·穆勒進一步確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馬定律
- 外文名:Bell-Magendie law
- 別稱:貝-麥定律
歷史,貝爾的發現,馬讓迪的小狗實驗,穆勒的青蛙實驗,命名之爭,例外,
歷史
這個發現是分別由解剖學家查爾斯·貝爾和病理生理學、生理學教授弗朗西斯·馬讓迪按照不同的醫學研究方法獨立描述的。貝爾的發現比馬讓迪的發現早了11年。另一個決定性的實驗證據是馬讓迪發現此現象後9年由德國人約翰尼斯·彼得·穆勒於1831年在做青蛙活體解剖時發現的。
貝爾的發現
查爾斯·貝爾在1811年一本自費出版的小冊子中提到了脊神經前根中神經纖維中的運動功能,但並未提到後根神經的感覺功能。這部分是由於他做的是屍體解剖,而不是活體解剖。疼痛感只能在有知覺的動物身上引發並被檢測到。刺激死的或者沒有知覺的動物的后角神經纖維並不能得到想要的反應。
馬讓迪的小狗實驗
11年後,馬讓迪在期刊上發表文章宣布了他的發現:運動神經纖維從前根發出,感覺神經纖維從後根進入大腦。馬讓迪首次描述了完整的貝-馬定律。
穆勒的青蛙實驗
另一位對貝-馬定律的確立做出貢獻的是德國生理學家約翰尼斯·彼得·穆勒。他用兔子做了大量解剖神經學和生理學實驗,但沒有成功。然後他通過用神經系統相對簡單的動物——青蛙——做實驗,取得了成功。當時給他做實驗助手的是當時他的學生、後來著名的德國生理學家和解剖學家西奧多·施旺。
因為青蛙的脊髓相對簡單,也容易切除,前後根的關係也更明確,這個改變使實驗更簡單,也更容易重複。他的實驗涉及到青蛙後腿的神經分布。一個步驟是切斷脊髓通往後腿的後根神經,這一步驟發現青蛙後腿失去感覺能力,但是還可以運動。另一個步驟則是切斷後腿通往脊髓的前根神經,這一步驟則發現青蛙後腿失去運動能力,但是仍舊有感覺能力。穆勒的青蛙實驗因為簡單好操作,後來的生理學教師在教授神經生理學時經常用青蛙來做實驗。
命名之爭
馬讓迪在期刊Journal de physiologie expérimentale et de pathologie上發表論文引發了貝-馬定律的發現之爭以及相應的命名之爭。爭論一直持續到1842年貝爾去世。一些科學史學家決定用二人的名字一起來命名這個發現,並把貝爾的名字放在前邊。由於二人是各自獨立發現了這個現象,同時由於英法兩國在政治上的鬥爭,貝-馬定律的發現和命名之爭成為兩個國家的尊嚴問題。英國學者,甚至包括政治人士,抨擊了馬讓迪活體實驗的殘酷性。
例外
傳導骨盆臟器痛覺和溫覺的C組無髓神經纖維從脊神經前根L5-S3位置傳入脊髓,因此違反了貝-馬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