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類體內麻痹性貝毒的生物轉化解毒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李愛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類體內麻痹性貝毒的生物轉化解毒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愛峰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貝類體內麻痹性貝毒的生物轉化解毒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李愛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貝類體內麻痹性貝毒的生物轉化解毒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李愛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文摘要近年人們在有毒甲藻赤潮污染的貽貝、歐洲鳥尾蛤、溝紋蛤仔等貝類中檢測到麻痹性貝毒(PSP)的新型低毒代謝物M...
麻痹性貝毒是一類四氫嘌呤的三環化合物,已發現的毒素根據取代基的不同進行分類C11上存在同分異構現象,在貝類體內,β異構體可以轉化成更加穩定的α異構體,其摩爾比(α/β)可以用來分析貝類的染毒時間。根據基團的相似性,麻痹性貝毒可分為四類:氨基甲酸酯類毒素(Carbamate toxins),包括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貝類中麻痹性貝類毒素的測定》本書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國家標準。本標準規定了貝類及其製品中麻痹性貝類毒素的測定方法。本標準適用於貝類及其製品中麻痹性貝類毒素的測定。編號名稱 標準號:Standard No. GB/T 5009.213-2008 中文標準名稱: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 貝類中...
海洋毒素是由海洋中的有毒藻類通過食物鏈傳遞給藻食性的魚、蝦及貝類等生物,並在其體內蓄積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海洋毒素種類繁多,其中貝類毒素是危害較大者之一。貝類毒素包括麻痹性貝類毒素(PSP)、腹瀉性貝類毒素(DSP)、神經性貝類毒素(NSP)和健忘性貝類毒素(ASP)。貝類毒素危害具有突發性和廣泛性,由於其...
貝類中毒是指由於食用某些含有毒素的貝類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常見貝類有:貽貝、蛤類、螺類、牡蠣、扇貝等。貝類所含毒素的種類不同,有麻痹性,下痢性(肝臟毒)(蛤仔毒)等。中毒症狀的特點,以麻痹性最為常見。貝類所具有的毒性與海水中的藻類有關,貝類食入有毒藻類,其所含有毒物質即進入貝體內,人食...
《出口貝類麻痹性貝類毒素檢驗方法(SN 0352-95)》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準,本標準於1995—05—29發布,1995—11—01實施,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發布,本標準講述了出口貝類麻痹性貝類毒素檢驗方法規則的詳細信息。《出口貝類麻痹性貝類毒素檢驗方法(SN 0352-95)》由中國標準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進出口貝類產品中麻痹性貝類毒素檢驗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SN/T 1735-2006)》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並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謝麗琪、歐陽姍...
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已知毒性最強的海洋生物毒素之一,為貝類神經麻痹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主要毒素之一,由於是在美國阿拉斯加石房蛤和加州貽貝中發現的濃度最高且首先確定的PSP成分,故得名。後來又從膝溝藻(gonyaulax catenella)中分離出類似的新海藻毒素(Neosaxitoxin,neo-STX)及膝內藻毒素I...
Kodama等認為這種麻痹性貝毒的生產者—亞歷山大藻,可能是河魨毒素的來源。即亞歷山大藻也是貝類中河魨毒素毒性的來源,當亞歷山大藻大量繁殖時,貝類體內也積累著高含量的河魨毒素。其他含有河魨毒素的生物有一個共同點,即其體內含有多種能分泌毒素及其類似物的細菌。已從海藻、花紋愛潔蟹(Atergatisfolridus)、多棘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