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登前海豹

貝登前海豹(Praephoca bendullensis)的股骨有雙滑車結構及狹窄的第三轉子(Trochanter tertius),第三轉子(Trochanter tertius)和股骨中軸成10°的狹角,以後中新世及現存的海豹科屬種的第三轉子(Trochanter tertius)和股骨中軸成30°至40°的角度,此外以後的海豹科也有較寬坦的第三轉子(Trochanter tertius),這顯示前海豹屬(Praephoca)保留了陸上哺乳類的祖征,它清楚保留了陸上哺乳類及鰭足類之間的過渡形態。在演化史中,鰭足類股骨幹變得寬坦,這形態上的轉變可能在古新世時期已經發生。

發現命名,化石分期,

發現命名

在德國西北部的Dalum發現了一具已知最古老的海豹科化石,化石屬始新世中期的盧台特階(Lutetian),僅只有一具右股骨上半部的化石被發現,該化石被命名為貝登前海豹Praephoca bendullensis)。

化石分期

過去在北美發現了屬晚漸新世的海豹科化石,在歐洲中部的北海盆地發現了早中新世的雙大西洋細海豹(Leptophoca amphiatlantica)及晚中新世的巴達維亞海豹(Batavipusa neerlandica),早中新世北美的達氏海幼獸/達氏秀海豹獸(Puijila darwini)就被認為是接近鰭足類祖先的形態,達氏海幼獸(Puijila darwini)保留了四足,可是年代實在太晚。
最古老的海豹Praephoca bendullensis化石最古老的海豹Praephoca bendullensis化石
在北美的太平洋及大西洋海岸都同時發現了早期鰭足類化石,此外在歐洲也發現了一些屬於始新世早期至中期的化石,這些化石還未能完全確認是鰭足類,不過化石的發現顯示鰭足類可能是源自北海盆地,當時北海盆地是被一片淺海所覆蓋。美洲,歐洲及非洲大陸的分離形成了大西洋,這進一步促使早期鰭足類的分布及演化。鰭足類可能源自古新世的北極區,在始新世早期至中期穿過北海盆地進入歐洲北部,以後再橫越大西洋進入北美。
Dalum所在的北海盆地也發現了耳基凱克鯊(Carcharocles auriculatus)及索科洛夫凱克鯊(Carcharocles sokolovi)等大型鯊類的牙齒化石,這顯示貝登前海豹(Praephoca bendullensis)所在的環境是一片淺海而非河流湖泊,當時的情景也許像今天的大白鯊獵殺鰭足類。始新世是海生哺乳類萌芽的開始,這些大型鯊類的存在是所有海生哺乳類的漫漫長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