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8年
牛津大學 哲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1年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1-1994年在
新加坡國立大學 政治學系任教,講師。1994-1995年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價值研究中心勞倫斯·S·洛克菲勒研究員。
1995年夏為美國華盛頓特區社群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1995年秋為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系訪問學者。
2001-2005年,任香港城市大學公共與社會管理系副教授,並獲終身教職。
2003-2004年,為美國史丹福大學高等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04-2005年,任北京
清華大學 偉倫特聘訪問教授。
2006-2016年9月,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2016年9月24日至今,任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主講課程 正義與不正義戰爭;
社會正義理論;
西方政治哲學導論。
研究方向 比較政治哲學,社群主義,儒家。
主要貢獻 成名作:《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於1993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該書也是他的博士論文,採用柏拉圖風格的對話體。出版後,貝淡寧便躋身有世界性聲譽的政治理論家行列。
貝淡寧 新著《自由民主之外:東亞背景下的政治思考》(Beyond Liberal Democracy: Political Thinking for an East Asian Context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6)
1. Communitarianism and Its Critics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3年, 共256頁)
2. East Meets West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2000年, 共370 頁)。
3. Beyond Liberal Democracy: Political Thinking for an East Asian Context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6年,共379頁)(2008年由
上海三聯出版社 出版)
4. China’s New Confucianism: Politics and Everyday Life in A Changing Society(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8年,共240頁) (2010年由上海三聯出版社出版)
5. Towards Illiberal Democracy in Pacific Asia (合著) (麥克米蘭·聖安東尼學院,聖馬丁出版社,1995年, 共197頁。)
6. The East Asian Challenge for Human Rights (合編)(劍橋大學出版社,1999年,共394頁。)
7. Forms of Justice: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David Miller’s Political Philosophy (合編)(Rowman and Littlefield出版社,2002年,共386頁。)
8. Confucianism for the Modern World (合編)(劍橋大學出版社於,2003年。)
9. The Politics of Affective Relations: East Asia and Beyond (合編),(列剋星頓圖書公司(Lexington Books),2004年。)
10.Ethics in Action (合編)(劍橋大學出版社,2006年.)
11.Confucian Political Ethics (編著)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7年,共273頁)
12.The Spirit of Cities (合著)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1年即出。)
13. Chinese Ancient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 (合著)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1年即出。)
所獲榮譽 2019年8月,貝淡寧榮獲第十三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