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洛,S.

貝洛,S美國作家,出生於加拿大,美國作家。出生於加拿大。父母是俄國的猶太人,在他9歲時移居美國芝加哥。他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長期在大學任教,現為芝加哥大學教授和社會思想委員會主席。他最初的兩部小說《掛起來的人》(1944)和《受害者》(1948)出版後均獲得好評。他的成名之作是長篇小說《奧吉·瑪琪歷險記》(1953),小說的主人公奧吉企圖擺脫外界的控制,追求無限的自由,尋找支配自己的理想的本質。他害怕在一種不變的關係和環境中凝固僵化,又擔心在不斷的變動中失去生存的確定的內容。坎坷半世,奧吉仍然沒有找到自己的“本質”。小說寫他最後與社會妥協,表現了作者所作的自我嘲諷。這部小說成為當代美國文學中描寫自我意識和個人自由的典型作品。 1959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雨王漢德遜》,提出了“豐裕社會”的精神危機問題。漢德遜繼承了百萬家產,卻發現不了生活的意義。他離開美國前往非洲去尋找理想。他企圖造福於人,往往適得其反。貝洛稱他為“優秀品質的荒謬的探索者”。直到50多歲時,漢德遜才學到了“你要生活”的格言,懂得人生必須有益於社會。這是貝洛作品中最積極的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洛
  • 國籍:美國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
  • 代表作品:《奧吉·瑪琪歷險記》《赫爾索格》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美國作家。出生於加拿大。父母是俄國的猶太人,在他9歲時移居美國芝加哥。他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長期在大學任教,現為芝加哥大學教授和社會思想委員會主席。他最初的兩部小說《掛起來的人》(1944)和《受害者》(1948)出版後均獲得好評。他的成名之作是長篇小說《奧吉·瑪琪歷險記》(1953),小說的主人公奧吉企圖擺脫外界的控制,追求無限的自由,尋找支配自己的理想的本質。他害怕在一種不變的關係和環境中凝固僵化,又擔心在不斷的變動中失去生存的確定的內容。坎坷半世,奧吉仍然沒有找到自己的“本質”。小說寫他最後與社會妥協,表現了作者所作的自我嘲諷。這部小說成為當代美國文學中描寫自我意識和個人自由的典型作品。
1959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雨王漢德遜》,提出了“豐裕社會”的精神危機問題。漢德遜繼承了百萬家產,卻發現不了生活的意義。他離開美國前往非洲去尋找理想。他企圖造福於人,往往適得其反。貝洛稱他為“優秀品質的荒謬的探索者”。直到50多歲時,漢德遜才學到了“你要生活”的格言,懂得人生必須有益於社會。這是貝洛作品中最積極的思想。
長篇小說《赫爾索格》(1964)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它表現了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在60年代動亂中的苦悶與迷惘,描寫了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危機。赫爾索格是大學教授,生活優裕,但對世界現狀極端沮喪,精神瀕臨崩潰,不時給今人、古人、死人、活人寫信,發泄內心的痛苦。他對現代社會也產生懷疑,最後在自然界找到暫時安慰,產生了新的希望。

其他信息

1970年,長篇小說《賽姆勒先生的行星》出版。賽姆勒是波蘭猶太移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盡法西斯的迫害,對人道主義的信念產生幻滅。他目睹美國社會的惶惑、紊亂和瘋狂,感到無能為力,但他對人類還懷有渺茫的希望。貝洛再一次提出人道主義的危機和資本主義文明的前途問題。
1975年發表的《洪堡的禮物》成為當時美國文學中的重要作品。洪堡是30年代著名的詩人,他企圖用柏拉圖的美的觀念來改造“實用主義的美國”,但因勢孤力薄,悲慘死去。他的後繼者西特林在50年代也成為著名作家,他也感到了精神上的苦悶,終於理解到了洪堡的痛苦。這部小說描寫了兩代作家的成功與失敗,反映了當代美國社會中物質生活富足之中精神生活的空虛。
貝洛還寫過劇本《最後的分析》(1964)、短篇小說集《莫斯比的回憶》(1968)等,他也發表過文學評論。他於1976年出版了遊記《耶路撒冷去來》。
貝洛是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現代派作家,他的作品包含了深刻的社會內容。他極力探索當代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機,同時對於個人在社會中的命運表示深切的關注。他的小說中的主人公大多是敏感的知識分子,他們對當代都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感到疑慮和煩惱,而追求某種高於現實的生活,期望在混亂的世界中找到一席生存之地。他們雖然備受挫折,但仍然相信人生的價值在於維護人的尊嚴。他的作品中貫穿著一種哲學上的探索:“人總是某種東西,但他是什麼呢?”
貝洛的思想充滿矛盾,他對社會主義抱有偏見,又對資本主義缺乏信心,因而對人類的前途感到困惑。這反映了美國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這個矛盾在他的作品中表現為一種異化和協調同時存在的傾向。
貝洛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他擅長於表現人物內心的活動,想像豐富,感染力強,並且以自我嘲弄和幽默的筆調描寫他的“反英雄”們的悲喜劇。他曾獲得多種文學獎。1976年,他以“對當代文化富於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