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叔英

貝叔英(1926~)男,漢族,江蘇無錫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著名中西醫結合內科、兒科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京醫科大學終身教授。1950年7月畢業於江蘇醫學院,從事中西醫結合內、兒科,特別是消化系統病臨床及研究60年。主審出版專著和高校教材6部。發表論文40多篇。開發了治療偏頭痛新藥“治偏痛沖劑”,並獲得國家新藥證書。

基本介紹

  • 人物名:貝叔英
  • 主要成就:江蘇省終身醫學成就獎
  • 擅長:內、兒科
  • 出生日期:1926年
  • 出生地:江蘇無錫
主要經歷,學術內容,著作,主要論文,

主要經歷

1950年7月畢業於江蘇醫學院,留校任教。1955年至1959年作為江蘇醫學院派出的全國首批西學中高級研究班學員到北京學習中醫,結業後被北京中醫研究院留任工作,後經南京醫科大學林克校長動員,回到了南京醫學院。在1959年創立了南京醫學院中醫教研室和當時的江蘇省工人醫院的中醫臨床學科。1982年主持申報並取得南京醫科大學中醫內科碩士點,開始了中醫研究生教育,並在脾陰虛證的研究、偏頭痛的新藥研發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曾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顧問,江蘇省中醫學會兒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藥品審評審員,南京市中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有關學會的常務理事,《江蘇中醫雜誌》編委等職。
1960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南京市文教、科技、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1990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高校科研工作四十年榮譽證書。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獲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專家稱號。2001年江蘇省人民醫院終身教授。

學術內容

貝老認為,脾陰虛證的病理特點為“脾運失司,陰液不足”;治療當以甘淡平補,佐以益氣養陰之法。貝老還嘗試運用現代科學方法探討了脾陰虛的病理改變,發現脾陰虛證患者血漿胃泌素、cAMP、cGMP降低,唾液澱粉酶活力差正值的陽性率和尿胃蛋白酶活力降低以及穴位皮面升高。貝老的研究,完善了中醫脾胃理論,提高了臨床療效,並取得多項省級科技成果。

著作

主審出版的專著和高校教材:《胃腸動力中藥的基礎與臨床》、《心血管疾病中醫防治對策》、《實用單方》、《中醫學》(醫學專業必修課程考試輔導教材)、《中醫學》(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等。

主要論文

[1] 貝叔英,陳德珍,魏睦新.皮溫測定對脾陰虛證診斷價值初探[J].中醫雜誌,1987(04).
[2] 貝叔英,許德金.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低熱”的初步探討——附81例病例觀察[J].新醫藥學雜誌,1978(10).
[3] 貝叔英,夏培元.中藥“治偏靈”治療偏頭痛臨床療效探討[J].江蘇醫藥,1979(11).
[4] 貝叔英.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治療(附6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雜誌,1980(03).
[5] 貝叔英.治泄之本在於脾胃[J].江蘇中醫,1991(01).
[6] 貝叔英.淺談老年人肝腎兩虛的表現與防治[J].醫師進修雜誌,1983(03).
[7] 貝叔英.“治偏痛沖劑”治療偏頭痛150例報告[J].中醫雜誌,1984(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