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貝勒阿濟格(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二貝勒多爾袞(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三貝勒多鐸(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母皆為大妃阿巴亥。 四貝勒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
努爾哈赤時期,視八旗為私產,以嫡出子孫如代善、皇太極、多爾袞、岳托、豪格等分領各旗,其弟舒爾哈齊之子阿敏、濟爾哈朗也先後領有一旗,稱為大貝勒、和碩貝勒、旗...
天聰七年(1633年),明將孔有德、耿仲明渡海來降,杜度與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一起赴鎮江迎接他們歸來。皇太極向大臣們詢問,打明朝、朝鮮、察哈爾這三個地方,先打...
比如舒爾哈齊死後,子阿敏後位列四大貝勒,濟爾哈朗爵鄭親王、官至攝政王;褚英被殺,他的三個兒子,長子杜度後為貝勒,三子尼堪後為親王,都受到重用。 [13] ...
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1629)十月,後金汗皇太極率領八旗兵10萬餘人,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入關直指明京師(今北京):貝勒濟爾哈朗、岳托率右翼四旗及右翼蒙古...
天聰元年(1627),命同貝勒岳託、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等征朝鮮,臨行時,皇太極命並討毛文龍。大軍攻克義州,分兵直搗毛文龍所居之捷運山,毛文龍逃到海島。
天命十一年,偕貝勒代善等征紥嚕特部,斬其貝勒鄂齋圖。 2.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傳六》:天聰元年,敗明兵於錦州,復率偏師衛塔山糧運。二年,偕濟爾哈朗...
天聰三年(1629年)八月,偕同貝勒濟爾哈朗攻打錦州、寧遠等地,焚毀明朝積糧,俘虜明軍三千人。十月,跟從皇太極分兵三路討伐明朝,阿濟格同貝勒阿巴泰率左翼四旗和蒙古...
清宗室十四等封爵,清廷累加十四等爵位以封宗室。後金天命(1616—1626)間, “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及和碩貝勒濟爾哈朗,皆入八分。清崇德(...
皇太極雖不滿,但面對兩大貝勒的共議,又不得不做出讓步。兩大貝勒走後,岳托、濟爾哈朗、豪格等眾貝勒入御帳,見皇太極悶悶不樂,岳托即請皇太極明示。當岳托得知...
在後金軍進駐黃州後,朝鮮遣使求和,岳托與眾貝勒準備議和。這時阿敏提出異議,他想直接攻進王京,岳托與濟爾哈朗密議駐兵平山,再派使去見李倧。李倧願想後金歲貢...
後金貝勒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第三子薩哈廉和第四子瓦克達俱受重傷,游擊覺羅拜山、備御巴希等被射死。蒙古正白旗牛錄額真博博圖等也戰死。後金軍死傷甚多,屍填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