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貓頭墘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景點簡介
如今,在福建省平潭縣蘇澳鎮鐘門貓頭墘村還有座琉球國駙馬墓,背山面海,墓朝南,面積約60平方米,呈台階式,分上下兩層,每層長約4米,寬7米,三合土封頂。墓前粗石砌牆,牆上立碑,墓體保存較好。據說原來墓碑有20多塊,現僅存3塊,保存在縣文化館文物室。 埋葬在琉球國駙馬墓里的是清嘉慶十二年(1807)在平潭鐘門遇難的琉球接貢船上的人員。根據《歷代寶案》記載,嘉慶十一年(1806)秋,琉球國中山王世孫尚灝“為恭迎冊封並敕書及接回使臣事……遣耳目官楊克敦、正議大夫梁邦弼齎捧表章方物入貢天朝兼請封襲”。後經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起送赴京並請冊封在案。嘉慶十二年(1807),為了迎接次年的冊封使臣及接回耳目官楊克敦、正議大夫梁邦弼等,琉球國中山王世孫尚灝特遣接封正議大夫蔡邦錦、在船都通事阮文光等,帶領接貢定例官稍並接封加增跟役共105人,坐駕海船一隻前往福州。按慣例,接貢船通常都是由官伴80餘人組成,這次因有接封使,增加跟役,所以全船共105人。這隻接貢船到福州後,在馬齒山遇到風暴,船篷被海上的風暴吹壞,十月初三日接貢船隨風飄到平潭觀音澳,由平潭同知候補知府於天澤照料,一面將船牽進澳內修理,一面把接封大夫蔡邦錦和11名跟伴先由陸路送到省城。由於當時海盜猖獗,福建巡撫張師誠命令在五虎門外洋面巡防的閩安協水師副將徐涌,立即率兵船到觀音澳護送琉球船來省。五虎門距觀音澳水程不遠,兵船乘風駕駛,一兩天便可到達。琉球船遇到風暴,連日風雨交作,涌浪如山,船漂鐘門洋面撞礁擊碎,經搶救,生還者30名,淹斃63名,撈獲屍體37具,接貢都通事及在船使者全都淹死,執照、咨文、銀兩、土產全部沉入海底。撈獲的屍首就地備棺殮埋在平潭鐘門貓頭墘村。獲救的30名琉球人由陸路送到福州柔遠驛,照例加倍賞恤,給他們口糧、棉布等,並賞銀1000兩用來雇商船回國,皇帝另賞銀500兩,交給琉球使臣帶回,發給淹斃的63人的家屬。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向皇帝上奏,打算由他們來捐賞這筆款項,以示“聖主懷柔遠人有加無已之至意”。皇帝令不必全數都由督撫捐賞,由庫銀支出2500兩,其餘2500兩由閩省督撫賞給,兩項都不必繳還。所以這次琉球貢船在平潭遇難,中國政府一共賞銀6500兩。埋葬在平潭琉球國駙馬墓里的除了在平潭鐘門遇難的琉球接貢船上的人員外,根據中日有關資料考證,並無琉球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