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眼睛

貓兒眼睛

貓兒眼睛,中藥名。為蓼科蓼屬植物尼泊爾蓼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的全草。植物尼泊爾蓼,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除濕通絡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目赤,牙齦腫痛,赤白痢疾,風濕痹痛。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貓兒眼睛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蓼目
  • :蓼科
  • :蓼屬
  • :尼泊爾蓼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小貓眼、野蕎子《四川常用中草藥》、野蕎菜、野蕎麥草《貴州中草藥名錄》、頭狀蓼《長白山植物藥志》、蕎麥草(陝西)、水蕎麥、馬蓼草(湖北)、山谷蓼(廣西)、野蕎麥(貴州)。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酸,性寒。

功效

清熱解毒,除濕通絡。

主治

咽喉腫痛,目赤,牙齦腫痛,赤白痢疾,風濕痹痛。

相關配伍

1、治腸炎和紅、白痢疾,貓兒眼睛、南天竹、鐵莧菜、仙鶴草各12g,青木香6g,水煎服。(《本草圖典》)
2、治風濕關節疼痛,貓兒眼睛、豨薟草、紅活麻、牛膝、九節風、血通、伸筋草各12g,水煎服。(《本草圖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收,晾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自莖基部分枝,莖細弱,直立或平臥,節處略膨大,有縱棱槽。單葉互生;下部葉有柄,上部葉近無柄,抱莖;托葉鞘筒狀,膜質,先端偏斜;葉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5cm,寬l-3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圓形,全緣,沿葉柄下延呈翅狀或耳垂狀,下面密生黃色腺點。頭狀花序成球形,頂生或腋生,花序梗上部有腺毛;總苞卵狀披針形;花白色或淡紅色;密集;花被常4裂;雄蕊5-6;花柱2,下部合生,子房橢圓形,柱頭頭狀。瘦果扁卵圓形,兩面凸出,黑褐色,密生小點,無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5-8月,果期 9-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區土壤深厚濕潤、陽光充足的溝邊及路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藥理作用

抗噬菌體作用。

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能收斂固腸。治紅白痢疾,大便失常,關節痛。”
2、《長白山植物藥志》:“清熱解毒。主治喉痛,目赤,牙齦腫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