貀

貀,古書上說的一種野獸。形狀似海狗,長有豹紋,有角,兩足;一說似虎而黑,無前兩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貀
  • 拼音:nà 
  • 注音:ㄋㄚˋ
  • 釋義:一種野獸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拼音:nà
部首:豸,部外筆畫:5,總筆畫:12
五筆86:EEBM 五筆98:EBMH 倉頡:BHUU
筆順編號:344353352252 四角號碼:2227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C80
基本字義
--------------------------------------------------------------------------------
● 貀
nàㄋㄚˋ
◎ 古書上說的一種野獸。形狀似海狗,長有豹紋,有角,兩足;一說似虎而黑,無前兩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滑切,音肭。《爾雅·釋獸》貀,無前前足。《注》晉太康七年,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似狗豹文,有角兩前足,卽此種類也。或說貀似虎而黑,無兩足。《說文》漢律,能捕豺貀,購百錢。《唐書·回鶻傳》黠戛斯,古堅昆國,其獸有野馬、骨貀。《異物志》貀出朝鮮,似狸,蒼黑色,無前兩足,能捕䑕。𨻰藏器曰:骨豽獸出西方突厥國,似狐而大,長尾。《臨海志》狀如鹿形,頭似狗,出東海水中。𡨥宗奭曰:今出登萊州,狀非狗非獸非魚。前腳似獸,尾卽魚,身有短靑白毛,毛有黑點。或曰方書膃肭臍卽貀外腎。○按𡨥說與《爾雅》不合,存以備考。
《集韻》當沒切,音咄。
女骨切,音䖦。義𠀤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