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 chái , 筆劃: 10
部首: 豸 五筆: eeft
豺chái
【名詞】
(形聲。從豸(zhì),才聲。從“豸”,表示與野獸有關。本義:野獸名。形似犬而殘猛如狼,俗名豺狗)同本義〖jackal〗
形態
豺的外形與狼、狗等相近,但比狼小,而大於赤狐,體長95-103厘米,尾長45-50厘米,肩高52-56厘米,體重20千克左右,大的豺王可以將近30千克。頭寬,額扁平而低,吻部較短,耳短而圓,額骨的中部隆起,所以從側面看上去整個面部顯得鼓起來,不像其他犬類那樣較為平直或凹陷。四肢也較短,體毛厚密而粗糙,體色隨季節和產地的不同而異,一般頭部、頸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側等處的毛色為棕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淡白色、黃色或淺棕色,尾較粗,毛蓬鬆而下垂,呈棕黑色,類似狐尾。尖端為黑色或棕色。下頜每側具2個臼齒,豺是最強的犬科動物,也是最兇殘和靈活的犬科動物,體型雖小於狼,但是戰鬥力要高於狼。
分布
豺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中東直到非洲中部。但
日本和
斯里蘭卡等地不見其分布。豺在中國分布廣泛,除台灣、海南及南海諸島外,其餘省份均有分布。
字詞釋義
豺似狗,白色,有爪牙。迅捷,善
搏噬也。——《蒼頡篇·解詁》
豺則
祭獸。——《
呂氏春秋·季秋》。注:“似狗而長毛,其色黃。
按,一種野犬,比狼小,毛色較黃,膽子也較狼小,有時夜間成群獵食,但多半是單獨或成對出獵,主要吃腐肉或小動物(如家禽)
豺狼cháiláng
〖jackalsandwolves〗:豺和狼
〖cruelandevilpeople〗:比喻貪婪殘忍的人
豺狼當道cháiláng-dāngdào
〖greatrobbersareatwork;highofficialslikewolvesareblockingthings;wickedpersonsinpower〗當道:橫在路中間。指壞人當權
豺與發聲術
豺是象形字。
李時珍認為,豺能勝其類,又知祭獸,可謂才矣。當然了,豺也通柴,俗名“體瘦如豺”是矣。這從內外兩個向度上,清楚勾勒了豺的雙重形象:聰明,瘦削。
相關詞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牀皆切,𠀤音儕《爾雅·釋獸》豺,狗足。《疏》豺,貪殘之獸。《說文》狼屬。《急就篇·顏師古注》豺,深毛而狗足。《正字通》豺,長尾,白頰,色黃。陸佃雲俗云: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瘦,故謂之豺棘。《詩·小雅》投𢌿豺虎。《疏》豺虎食人。《禮·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乾祿字書》與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