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城寨”,福建居多,有的也叫筒子樓。年齡大的人對筒子樓有著深厚的感情,筒子樓里生活了幾十年,街坊鄰居都如同一家人。現實生活中,“豬籠城寨”的格局布置在不同城市演繹著,體現了人們在城市中的生活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豬籠城寨
- 俗稱:筒子樓
- 典型:上海隆昌公寓
- 歷史:20世紀二三十年代
- 特徵:寬樓梯,長樓道,晾衣竿
- 榮譽:評為不可移動文物
- 相關作品:《功夫》
發展歷程,典型特徵,
發展歷程
一個真實版的“豬籠城寨”上海市隆昌公寓,就呈現在眼前。說它迥異,是因為它還是一座名建築,至今將近100年的歷史。幾經歲月的蹉跎輾轉,與周邊其他現代都市建築顯得頗為“格格不入”。
解放後,楊浦公安分局就設在巡捕房南側,隆昌公寓成了公安局職工宿舍。後來又有許多人陸續住進去。他們大多是在附近的上班族或經商者,由於租金廉價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而搬來至此,一直保持著大概250多家住戶。這裡還是上海甚至全國最先使用煤氣和自來水的地方。
庭院內,整個公寓就如同一座古羅馬鬥獸場似的筒圓形建築。中間是寬敞的院子,如同一個大廣場,被周邊呈土灰色的五層樓房團團圍住,猶如“圍城”一般。站在院中仰望,形同坐井觀天的青蛙。
典型特徵
隆昌公寓的構造中,雙排兩米多寬的樓梯,是樓中居民最為自豪的,也稱之為“扶梯”,氣宇軒昂地矗立在大院的南北兩側。每部樓梯被水泥基座隔成兩個通道,建在南北兩側的兩扶梯稱為“白扶梯”,寬敞闊氣,夜裡伴有燈光;東西處的兩個扶梯稱為“黑扶梯”,較為窄小,亦無燈光照明。本來寬闊的樓梯口與過道間,擺滿了各種雜物,一不小心,就會撞翻人家的鍋盆或盆栽了。偶爾還陳列幾件較為古式的家具物品,更多了幾分怪異感。
每層樓都有一條長長的樓道相通,猶如幾條蜿蜒的巨龍。樓梯內側是大小不一如同籠子般的住家。屋與屋的間隙很小,密密麻麻地排列著。隨著入住人口不斷加增,家家幾乎都把廚房挪到走廊里,還在過道處加建了房屋,以增加住房面積,演繹出上海蝸居的生活狀態。
另一個典型特徵,是公寓裡的晾衣竿,稀稀拉拉布滿整個院子,在小廣場,毗鄰樓層間,甚至房屋間都伸展開來大小長度不一的竹竿,掛滿了床被和衣服,在整個大院中錯綜複雜,處處可見。雖然院中四處擺放的許多車子形成的停車場與晾衣桿架占據了院子的大部分,但大院依舊成為人們閒暇時聊天的場所和孩子們平日奔跑嬉鬧的樂園。
由於其獨特的歷史作用與價值,上海隆昌公寓已於2004年被歸為不可移動文物。上海市文物管理部門表示,將更多地關注它,適時還會將這裡的居民遷移,採取更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