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病毒p7蛋白在病毒顆粒裝配和釋放中的作用

豬瘟病毒p7蛋白在病毒顆粒裝配和釋放中的作用

《豬瘟病毒p7蛋白在病毒顆粒裝配和釋放中的作用》是依託武漢大學,由潘茲書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豬瘟病毒p7蛋白在病毒顆粒裝配和釋放中的作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潘茲書
  • 依託單位:武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前期研究證實,豬瘟病毒(CSFV)3′非編碼區在決定病毒複製效率及減毒表型中起作用;E2缺失的非傳播CSFV-JEV嵌合病毒顯示減毒特性,其在表達E2p7比表達E2的互補細胞繫上增殖滴度更高。在此基礎上,擬開展p7蛋白在CSFV基因組複製、病毒顆粒裝配與釋放中的調控作用及機理研究。通過序列分析、功能預測和體外實驗確定CSFV p7功能位點;基於全長感染性cDNA克隆構建p7缺失和位點突變的CSFV突變體,結合反式互補分析,測定病毒RNA、蛋白表達和病毒感染性,研究p7在CSFV複製、多聚蛋白加工和感染性病毒顆粒形成中的作用;套用螢光共聚焦和免疫共沉澱等技術研究p7與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探討p7與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對病毒複製和病毒顆粒裝配、釋放的影響;豬體感染研究p7在機體致病性中的作用。這將有助於加深對CSFV基因組結構與功能、感染與致病機制的理解,為發展豬瘟防控新策略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項目圍繞計畫任務目標開展研究,並對研究內容進行了適當擴展。經過四年的科學研究,在揭示豬瘟病毒P7的結構與功能、NS3的結構解析和創新反向遺傳操作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完成了任務目標。 主要成果包括:①揭示了CSFV的編碼蛋白P7與P7、P7與NS2、NS2與E2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及其對感染性CSFV產生的影響,P7和NS2直接相互作用的區域均位於第一個跨膜區;證實了P7的N末端在調節感染性CSFV產生中起關鍵作用。分析了P7蛋白的第18-23位的胺基酸(TDIENN)、第25位和第26位的YF、以及第30位Y等胺基酸在感染性CSFV產生髮揮重要作用,其中P7/TDI181920AAA、P7/ENN212223AAA和P7/YFY252630AAA三胺基酸突變在影響感染性病產生中有協同效應;前體蛋白E2-P7是感染性CSFV產生非必需的,E2-P7的切割加工是病毒產生所必需的,但E2-P7中間體的存在有利於感染性CSFV的產生。②構建了利用RNA聚合酶I啟動子驅動CSFV全長基因組感染性cDNA克隆,由CSFV基因組、其5′端的豬RNA聚合酶I啟動子和3′端鼠RNA聚合酶I終止子構成;將其轉染細胞直接轉錄病毒基因組RNA並拯救感染性CSFV,該技術的套用將極大地促進CSFV的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研究和新疫苗研發。③經最佳化設計、採用大腸桿菌表達、親和層析純化製備了CSFV全長NS3蛋白,解析了2.4 Å 的NS3晶體結構;基於NS3的結構信息和CSFV反向遺傳操作,發現了NS3參與調節CSFV基因組複製和感染性病毒形成的新機制。 這些工作擴展了我們對豬瘟病毒蛋白質結構與功能、複製調控和致病機制的理解,也為發展新型豬瘟基因工程疫苗提供新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