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豬副溶血嗜血桿菌病或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以呈現肺炎和胸膜炎症狀和病變為特徵,可引起豬的格氏病。本病自1957年發現以來,已在世界廣泛流行,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隨著集約化養豬業的發展,本病對養豬業的危害越顯嚴重。近年來,本病被國際公認為是危害現代養豬業的重要傳染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
- 又稱:豬副溶血嗜血桿菌病
- 類別:呼吸道傳染病
- 特徵:肺炎和胸膜炎症狀
疾病介紹,病原特性,流行特點,臨床症狀,病理特徵,診斷要點,類症鑑別,治療方法,預防措施,
疾病介紹
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又稱豬副溶血嗜血桿菌病或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以呈現肺炎和胸膜炎症狀和病變為特徵,可引起豬的格氏病。本病自1957年發現以來,已在世界廣泛流行,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隨著集約化養豬業的發展,本病對養豬業的危害越顯嚴重。近年來,本病被國際公認為是危害現代養豬業的重要傳染病。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體以前稱為胸膜肺炎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leuropneumonia),因其與林氏放線桿菌的DNA具有同源性,故於1983年將之列入放線桿菌屬,稱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本菌為革蘭氏陰性小桿菌,具有典型的球桿形態(圖2-18-1),能產生莢膜,但不形成芽孢,無運動性。本菌的特性是在血液瓊脂上具有溶血的能力。據報導,本菌有15個血清型,其中第五血清型分為5A和5B兩個亞型,血清型的特異性主要取決於莢膜多糖和菌體的脂多糖。
本菌的抵抗力不強,一般常用的消毒藥均可將之殺滅。
流行特點
不同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但以3~5月齡的豬最易感。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傳染源,而無症狀有病變豬,或無症狀無病變隱性帶菌豬較為常見。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對豬具有高度宿主特異性,急性感染時不僅可在肺部病變和血液中檢出,而且在鼻漏中也大量存在。因此,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病原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在大群集約飼養的條件下最易接觸感染。據報導,當本病急性暴發時,常可見到感染從一個豬舍跳躍到另一個豬舍。這說明較遠距離的氣溶膠傳播或通過豬場工作人員造成的污染之間接觸傳播也能起重要的作用。
豬群之間的傳播主要是因引入帶菌豬或慢性感染的病豬;飼養環境不良,管理不當可促進本病的發生與傳播,並使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據調查,初次發病豬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經過一段時間,逐漸趨向緩和,發病率和病死率顯著減少。因此,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異,發病率通常在8.5%~100%之間,病死率在0.4%~100%之間.當衛生環境不好和氣候不良時,也可促進本病的發生。
臨床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依菌珠的毒力和感染量而定,通常人工接種感染的潛伏期為1~12小時,自然感染的快者為1~2天,慢者為1-7天。死亡率隨毒力和環境而有差異,但一般較高。根據病豬的臨床經過不同,一般可將之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4種。
1.最急性型 一隻或幾隻仔豬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1.5℃以上,精神極度沉鬱,食慾廢絕,並有短期的下痢與嘔吐。病初循環障礙表現得較為明顯,病豬的耳、鼻、腿和體側皮膚發紺;繼之,出現嚴重的呼吸障礙。病豬呼吸困難,張口喘息,常站立不安或呈現犬臥姿勢(圖2-18-2);臨死前從口鼻流出泡沫樣帶血色的分泌物,一般於發病24~36小時內死亡。也有的豬因突發敗血症,無任何先兆而急速死亡(圖2-18-3)。
2.急性型 有較多的豬同時受侵。病豬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慾減損,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咳嗽、張口呼吸等較嚴重的呼吸障礙症狀。病豬多臥地不起,常呈現犬臥或犬坐姿勢,全身皮膚淤血呈暗紅色(圖2-18-4);有的病豬還從鼻孔中流出大量的血色樣分泌物,污染鼻孔及口部周圍的皮膚(圖2-18-5)。如及時治療,則症狀較快緩和,能度過4天以上,則可逐漸康復或轉為慢性。此時病豬體溫不高,發生間歇性咳嗽,生長遲緩。
3.亞急性和慢性型 很多豬開始即呈亞急性型或慢性經過。病豬的症狀輕微,低熱或不發熱,有程度不等的間歇性咳嗽,食慾不良,生長緩慢;並常因其他微生物(如肺炎支原體、巴氏桿菌等)的繼發感染而使呼吸障礙表現明顯。
病理特徵
死於本病的病豬,全身多淤血而呈暗紅色(圖2-18-6),或有大面積的淤斑形成(圖2-18-7)。本病的特徵性病變主要局限於呼吸器官。最急性病例,眼觀患豬流有血色樣鼻液,氣管和支氣管腔內充滿泡沫樣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炎病變多發生於肺的前下部,而不規則的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實變區或壞死灶則常見於肺的後上部,特別是靠近肺門的主支氣管周圍(圖2-18-8)。肺泡和肺間質水腫,淋巴管擴張,肺充血、出血(圖2-18-9)和血管內纖維素性血栓形成。
急性死亡的病例,肺炎多為兩側性。常發生於心葉、尖葉及隔葉的一部分。病灶的界限清晰,肺炎區有呈紫紅色的紅色肝變區和灰白色灰色肝變區(圖2-18-10);切面見大理石樣的花紋,間質充滿血色膠凍樣液體(圖2-18-11)。肋膜和肺炎區表面有纖維素物附著(圖2-18-12),胸腔有混濁的血色液體。
亞急性型病例,肺臟可能發現大的乾酪性病灶或含有壞死碎屑的空洞。由於繼發細菌感染,致使肺炎病灶轉變為膿腫(圖2-18-13);此時,在病豬的氣管內常見大量的黃白色化膿性纖維素性假膜(圖2-18-14)。肺表面被覆的纖維素性滲出物被機化後常與肋胸膜發生纖維素性粘連(圖2-18-15)。病程較長的慢性病例,常於隔葉可見到大小不等的結節,其周圍有較厚的結締組織包繞,肺的表面多與胸壁粘連(圖2-18-16)。
鏡檢,不論是急性型還是亞急性型,肺臟的主要病變均為纖維素性肺炎變化。紅色肝變期時可見肺泡隔的毛細血管極度擴張,肺泡腔中充滿紅細胞、纖維蛋白和漿液(圖2-18-17);灰白色肝變期時肺泡腔內則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細胞和纖維蛋白(圖2-18-18);此時的肺間質則明顯水腫、增寬,其中發生纖維素樣壞死和淋巴栓形成(圖2-18-19)。
診斷要點
依據臨床症狀和特殊的病理變化,結合流行病學,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做細菌學檢查,從支氣管或鼻腔分泌物和肺部病變中很容易分離到病原體,但從陳舊的病灶中很難分離到病原。在新疫區,則需進行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
實驗室檢查的常用方法是:從氣管或鼻腔採取分泌物,或採取肺炎病變部,塗片,作革蘭氏染色,顯微鏡檢查可看到紅色(陰性)的小球桿菌(圖2-18-20);或將病料送實驗室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和鑑定;也可採取血清進行補體結合反應、凝集反應等試驗。
類症鑑別
診斷本病時需與豬肺疫、豬氣喘病等相區別。
1.豬肺疫 本病與肺豬疫的症狀和肺部病變都相似,較難區別,但急性豬肺疫常見咽喉部腫脹,皮膚、皮下織、漿膜和黏膜以及淋巴結有出血點,而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變往往局限於肺和胸腔。豬肺疫的病原體為兩極著染的巴氏桿菌,而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體為球桿狀或多形態的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2.豬氣喘病 本病與豬氣喘病的症狀有些相似,但豬氣喘病的體溫不高,病程長,肺部病變對稱,呈胰樣或肉樣變,病灶周圍無結締組織包裹,而有增生性支氣管炎變化。
治療方法
對本病採取早期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重要條件。
1.抗菌藥療法 常用有效的治療藥物有氯黴素、青黴素、卡那黴素、土黴素、四環素、鏈黴素及磺胺類藥物;用藥的基本原則是肌肉或皮下大劑量注射,並重複給藥。
一般的用藥劑量為:氯黴素肌注或靜注,每千克體重10~30毫克,每天2~4次;青黴素肌注,每頭每次40萬~100萬單位,每日2~4次。能正常採食者,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黴素等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劑量為每千克飼料中加入土黴素0.6克,連服3天,可以控制本病的發生。
當連續使用某種藥物數天而無效時,可能細菌對該種藥物產生了耐藥性,應立即更換藥物,或幾種藥物聯合使用,或注射慶增安,每次每千克體重用藥量為0.1毫升,一天兩次。最好青鏈黴素合併使用,土黴素1~3克溶於5%氯化鎂10毫升中,分點肌注,每天或隔天一次,也可連續靜注10%磺胺嘧啶鈉100毫升,一天兩次。
2.中藥療法 常用的藥物為清熱止咳散加減。處方:當歸20克、冬花30克、知母30克、貝母25克、大黃40克、木通20克、桑皮30克、陳皮30克、紫菀30克、馬莧鈴20克、天冬30克、百合30克、黃芩30克、桔梗30克、赤芍30克、蘇子15克、瓜萎50克、生甘草15克,共研細末,開水沖服。在用此方的時候,可根據病豬的不同體質,不同的發病時期,出現的不同症狀而對方劑中的藥物進行調整。
病初,可加杏仁、蘇葉、防風和荊芥等。
中期,病豬發熱時,加梔子、丹皮、杷葉;熱盛氣喘者,加生地、黃柏、重用桑皮、蘇子、赤芍;流膿性鼻涕時,減天冬、百合、加金銀花、連翹、梔子,重用桔梗、貝母、瓜萎等;糞便乾燥時,加蜂蜜100克;口內流涎時,加枯礬15克;胸內積水時,重用木通、桑皮、加滑石、車前、旋覆花、豬苓、澤瀉等;對老齡體弱的病豬,應酌減寒性藥物,重用百合、天冬、貝母、。加秦艽和鱉甲等。
後期,肺胃虛弱的病豬,減寒性藥物,重用當歸、百合、天冬,加蒼朮、厚朴、枳殼、榔片、半夏等;血氣虛弱者,減寒性藥物,重用當歸、百合、天冬,加白朮、黨參、山藥、五味子、白芍、熟地、秦艽、黃芪和首烏等。
預防措施
1.常規預防 預防本病的有效方法是對無病豬場應防止引進帶菌豬,在引進種豬前套用血清學試驗進行檢疫。本病由於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間互動免疫性不強,因此,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疫苗,一般可從當地分離病菌,製備滅活苗,對母豬和2~3月齡仔豬進行免疫接種。此法具有較好的地區性防疫作用。
2.緊急預防 豬群一旦發生本病,可能大多數豬已被感染,在尚無菌苗套用的情況下,只能採取以下兩種措施:一是對豬群普遍檢疫,淘汰陽性豬;二是以含藥添加劑飼喂,同時改善環境衛生,消除應激因素,用2%火鹼水每周消毒兩次,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