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豬多發性漿膜炎與關節炎(Swine polyserositis and arthrithis)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豬的一種接觸性細菌性傳染病,又稱為副豬嗜血桿菌病、格拉澤氏病(Glasser disease)、格氏病、豬纖維蛋白性漿膜炎和關節炎、運輸病。本病多在運輸或種種應激因素作用條件下發生,以斷奶豬最常見和受害最嚴重。本病在臨診上主要以關節腫脹、疼痛、跛行、呼吸困難以及胸膜、心包、腹膜、腦膜和四肢關節漿膜的纖維素性炎症為特徵。本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已成為影響養豬業的典型的細菌性傳染病,在養豬業已開發國家均有此病的流行和發生。近年來,我國的數個省、地區都有本病發生和流行的報導,成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徵)的繼發病,給我國養豬業造成了較嚴重的經濟損失。
病原
副豬嗜血桿菌屬於嗜血桿菌屬(Haemophilus)成員,為革蘭氏染色陰性的小桿狀,美蘭染色呈兩極著色特性。也可呈叢、球桿狀、長絲狀的多形性。無鞭毛和芽孢,通常有莢膜,但體外培養時會受到影響。本菌有多個血清型,根據免疫擴散試驗,可將已分離到的菌株分為15種血清型,以4、5和13型最為常見。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其毒力差異很大。
流行病學
多發性漿膜炎一般多發生在3-10周齡小豬,有時更小的豬也偶爾發生。豬鼻支原體常由感染的母豬傳給哺乳仔豬,大約10%左右的母豬的鼻腔和
鼻竇分泌物中有該菌,大約能從40%的斷奶豬的鼻腔分泌物中分離本病原,也經常存在於屠宰的病肺中。一旦豬群中有一頭感染豬鼻支原體,就會在豬群中迅速傳播。豬鼻支原體普遍存在於病豬的鼻腔、氣管和支氣管分泌物中,傳染途徑主要是飛沫和直接接觸。
感染後引起漿膜炎病變的嚴重程度取決於4個因素。。
第1個因素是年齡。曾經發現,通過腹腔接種時,6周齡或以下的豬,比8周齡或以上的豬,病變嚴重得多。
第2個因素是各菌株對不同部位漿膜親嗜性不同。有些菌株在所有漿膜面上引起病變,而有些菌株則可能選擇心包漿膜面或
關節表面。
第3個因素是感染時動物受到的
應激作用。如果在嚴重應激情況下受到感染,即使成年豬也將發生嚴重的多發性漿膜炎。把易感公豬引入到感染豬群常發生嚴重的病變,公豬可能發生髮熱反應,其標誌是嚴重多發性漿膜炎的運動疼痛和
陰囊很明顯腫脹及敏感。
第4個因素是豬的遺傳易感性 。
臨床症狀
本病感染後第3或第4天時出現被毛粗亂,第4天左右體溫升高,但很少超過40.6℃,其病程有些不規律,5或6天后可能平息下來,但幾天內又復發。病豬食慾明顯減少,許多病豬將出現的一個特殊動作是,首次騷擾時出現過度伸展動作,這是試圖減輕多發性漿膜炎造成的刺激。常出現
關節炎,可能波及任何關節,但跗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肩關節最常發生,偶爾寰枕關節也受侵害。若發生在寰枕關節,則病豬將頭轉向一側,另一些病豬則頭向後仰,這個動作可能和一側性中耳感染的姿態改變相仿。
急性期症狀為被毛粗亂,中度發熱,精神沉鬱,食欲不振,行走困難,腹部觸痛,跛行及關節腫脹。腹痛及喉部發病時表現身體蜷曲,呼吸困難,運動極度緊張及胸部斜臥等。急性症狀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取決於病變的嚴重性程度。一般發病10-14天后,急性症狀開始減輕,此後的主要臨床症狀為跛行及關節腫脹。疾病的亞急性期間,關節病變最為嚴重。發病後2-3個月跛行和腫脹可能減輕,但有些豬6個月後仍然跛行。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可以初步診斷。3-10周齡的豬出現漿液纖維蛋白性到膿性纖維蛋白性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的肉眼病變,確診要分離病原菌,並證實沒有能引起這些病變的其他微生物存在。
最可能引起相似病變的微生物是嗜血桿菌。此菌也能引起豬的急性多發性漿膜炎。區別二者的根本方法是分離病原。但在臨床上這兩種疾病之間也有一定區別。嗜血桿菌性多發性漿膜炎體溫升高較明顯,經常達41.14-41.7℃。另外兩病漿膜滲出物的眼觀表現也略有不同。嗜血桿菌引起的滲出物在顏色上比豬鼻腔霉形體引起的要白些,稍乾燥並分層。但是滲出物的這些差別是難於分辨的,除非很熟悉這兩種疾病。嗜血桿菌性多發性關節炎暴發時的發病率通常較高,如果沒有迅速採取處理措施,可達50-70%。嗜血桿菌性多發性漿膜炎的
死亡率也頗高,常達10%以上。診斷檢查用的動物必須在急性期剖殺。死亡動物的自溶性變化能使分離到豬鼻支原體的可能性減少。
治療
本病的治療效果很不理想。已知的治療方法都沒有很好的效果。目前也沒有有效的方法能清除豬群中鼻腔的病原菌,因此,有關治療和預防豬鼻腔霉形體性多發性漿膜炎的辦法很少。豬鼻支原體一般對泰勒菌素及林可黴素相當敏感,但
抗生素治療病豬效果並不非常滿意。可能因炎症反應阻止了
抗生素的滲透,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在群體治療的基礎上套用泰勒菌素或林可黴素治療可能效果更好,臨床上可使用獸藥製劑"安泰",在飲水中添加,效果較好。對於嗜血桿菌性多發性漿膜炎的治療,磺胺噻唑效果很好。
預防
搞好飼養管理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儘量減少呼吸道、腸道疾病或應激因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