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豫靈鎮原名闋底鄉(闋鄉縣故城)。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弘農郡及閿鄉郡,置虢州(治所在盧氏)。
義寧元年(617年)復置湖城縣,仍存閿鄉縣(豫靈),屬河南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鳳林郡更名鼎州(以閿鄉之黃帝鑄鼎原名之),移治閿鄉。
宋、遼、金時期,閿鄉屬陝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湖城入閿鄉(縣治在今閿底鎮)。
明時,閿鄉屬河南府,繼改屬陝州。閿鄉縣治移至唐湖城舊址。
中華民國,閿鄉初年屬河南省豫西道。二十二年(1933年),閿鄉屬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區。
1952年4月,閿鄉屬洛陽專區。
1954年6月,靈寶、閿鄉合縣,治所在靈寶舊城。
1958年,閿鄉地建文底公社。
1983年,改鄉。
1987年,更建豫靈鎮。
1996-2006年,豫靈鎮隸屬靈寶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08年,豫靈鎮下轄豫靈村、上屯村、文峪村、寺莊村、麻莊村、廟上村、董社村、古董村、太張村、萬回村、堡里村、安頭村、橋上村、吳村村、文底村、北寨村、杜家村、底董村、坡底村、姚子頭村、東橋村、
楊家村22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氣候
豫靈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乾旱氣候,四季分明。該鎮最大風力為六級,平均二級。主導風向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歷年平均氣溫為13.8℃,最低氣溫-10.7℃,最高氣溫為40℃,平均降水量619.5毫米,日照2270時時,無霜期213天,相對濕度40%,全鎮災害天氣主要有乾旱、雨澇、乾熱風,低溫等。
水文
截至2009年,豫靈鎮境內地表水有
西峪河、
文峪河、
雙橋河、
十二里河、寺河、泔澗河6條河流,均發源於秦嶺山脈,往北注入黃河,年平均流量為1.55億立方米。
地形地貌
豫靈鎮的地貌複雜多姿,隨海拔變化由南向北呈現出中山、低山、黃土丘陵原、
黃河階地和河谷平原五大類型,
海拔由2413.8米降至320米。南部為小秦嶺山脈,中部為水車頭村高原。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08年,豫靈鎮境內探明
金、
銀、
銅、
鉛、
鐵等有色金屬31種,成規模開採10餘種,累計探明貴金屬106噸,礦石量1800萬噸,其中黃金儲量42噸。
水資源
截至2008年,豫靈鎮境內有水庫3座,總庫容量為257萬立方米。亞武山腳下的天然礦泉水達到了國家飲用礦泉水標準。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豫靈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59091人,12829戶。
截至2008年,豫靈鎮常住人口10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6.08萬人。
民族
交通
經濟發展
綜述
200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8.2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2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676萬元,其中預算內財政收入完成3601萬元。
2013年,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9億元,完成財政收入5517萬元,其中鎮本級財政收入完成543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71元。
第一產業
豫靈鎮果樹發展以栽植優質商品果為主,主要發展優系
紅富士、
嘎啦、紅露、
粉紅女士等品種,兼顧發展紅科普、格羅斯等高酸加工品種。
2008年,全鎮已完成香菇備料80噸,滅菌接種2萬袋;雙孢菇備料30噸。
第二產業
截至2008年11月底,豫靈工業集聚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億元,建設重點項目15個,吸納從業人員2500餘人,年形成10萬噸電解鉛、16萬噸硫酸、2萬噸銅、2萬噸氧化鋅粉、2萬噸紙的生產能力。2008年元至11月,工業集聚區完成產值18億元、利稅1.6億元,上繳稅金1200萬元。
2010年豫靈工業聚集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形成10萬噸銅、10萬噸鋅、20萬噸鉛、40萬噸硫酸的生產能力,年實現產值50億元,利稅6億元。全鎮農業總產值2.8億元,工業總產值90.2億元。
2013年,豫靈鎮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億元,建成工業企業44家,其中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的黃金採選企業22家;以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為主的新型有色金屬冶煉加工企業5家;有輕工企業、商業企業15家,共吸納從業人員1.2萬餘人。
第三產業
2008年,豫靈鎮投資2296萬元,建成大型賓館、飯店5座,新建有豫靈購物商場,金靈批發部,等購物城所。商貿市場建設,籌資1080餘萬元,新建豫西農貿市場,新增商業門店160間。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08年,豫靈鎮有中學2所(豫靈一中、豫靈二中)、中心國小17所、中心幼稚園10所,在校學生6551人,教師258人,中師以上學歷216人,原民辦轉正有專業合格證42人,大專以上學歷158人,占總人數的61.2%。
截至2015年9月,豫靈鎮籌資500餘萬元,大力實施教育惠民工程,升級改造17所中國小、12所幼稚園的視頻監控系統;新建太張國小餐廳,擴建及硬化廟上國小操場,為實驗二小鋪設8000平方米塑膠運動場;在楊家村新建幼稚園1所,建成8個教室及配套設施;為3所學校安裝太陽能,改建浴室等。
文化
截至2008年,豫靈鎮投資150萬元,新建文化廣場、電力廣場每天活動、娛樂的人絡繹不絕,在廟上、吳村、坡底等5個行政村建成5個文化大院,全鎮農村標準文化活動中心達到11家。
2009年,豫靈鎮黨委、政府組織了一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放歌亞武祝福豫靈》文藝演出。
衛生醫療
2009年,豫靈中心衛生院作為三門峽唯一一所鄉鎮衛生院。
2015年,靈寶市豫靈鎮邀請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專家到該鎮敬老院對60餘位老人進行義診,以實際行動關愛老人。
民俗傳說
民俗
豫靈鎮,方圓二十餘公里的地域上流傳著一個古老而獨特的習俗。嬰兒在出生二十天的時候要舉行隆重的慶典,本地人稱之為“過二十”。相傳此習俗起源於
明代。
傳說
吳道子傳說
吳道子又名道玄,約生於公元680年,卒於公元759年,原籍
河南省禹縣,今豫靈鎮吳村是他的第二故鄉。傳說他從洛陽至西安,創作壁畫,路過亞武山口,便停了下來,決定給玄武大帝畫一張像。在此期間他親自植樹造林,美化亞武風景,又親自創辦了“亞武畫院”培養了一批畫才。村上的俊士們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自籌資金,在村南頭專門修一座牌樓,以此紀念吳道子為民眾辦實事的功績。吳道子在當地傳說很多,流傳著“神畫辦學堂,神畫驅旱魔,神畫結良緣”等。
石姆峪傳說
石姆峪,位於豫靈鎮橋上村,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美。巨大的石人造型巍峨高大,氣勢恢宏。“九天玄女”的傳說婦孺皆知。
文物遺址
名 稱 | 級 別 |
東橋遺址 | 三門峽市級 |
北萬回頭遺址 | 靈寶市級 |
董社村遺址 | 靈寶市級 |
北古東遺址 | 靈寶市級 |
底董遺址 | 靈寶市級 |
北麻莊遺址 | 靈寶市級 |
柿圪塔遺址 | 靈寶市級 |
南古東遺址 | 靈寶市級 |
戾太子冢 | 靈寶市級 |
楊氏祖瑩 | 靈寶市級 |
文峪石像 | 靈寶市級 |
孫家墳墓碑 | 靈寶市級 |
麻衣和尚塔 | 三門峽市級 |
南麻莊牌坊 | 靈寶市級 |
北麻莊石刻造像 | 靈寶市級 |
上屯藥王廟 | 靈寶市級 |
員家大院 | 省 級 |
旅遊景點
亞武山
河南省風景名勝區
亞武山,系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靈寶豫靈境內,可游面積達51.2平方公里,規劃保護面積1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100米,它以五峰山勢為主體,以山青水秀為特色,以道教文化為內涵,是一處可供遊覽、避暑、療養、科研的山嶽型風景區,它的自然景觀雄、奇、險、秀、野、山、水石、動植物各具特色,人文景觀豐富,各種宮殿、廟、觀、洞、塔、碑刻星羅棋布,並流傳著許多美妙的傳說。
楊公祠
楊公祠始建於
漢,歷經滄桑,屢毀屢建。現
祠堂建於1994年,形成規模於2005年,由祭拜廣場、三鱔書堂、洗筆池、藏經洞等部分組成。
2005年9月24日,全球董楊童宗親第十屆懇親大會祭祖大典在楊公祠舉行,全球宗親代表300餘人在楊公祠共同見證了這一盛況。
如今的楊公祠,綠荷紅菱相襯,琅琅書聲環繞。居民駐足思其勤儉,公僕佇望思其清廉,師生瞻仰思其博學,遊子歸來嘆其變遷,成為豫秦晉金三角地區著名的廉政教育基地和知名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