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刺趙襄子故事圖

【豫讓刺趙襄子故事圖】瓷器紋飾。流行於金元時期。見磁州窯枕。,枕面菱花形開光內繪一行人馬過橋,三名騎馬官人頭戴黑色軟腳幞頭,身著交領或圓領長袍,足蹬黑靴;官人身側後有兩名侍衛舉傘蓋,前一名撐開,後一名收起。快行至橋頭時,一人光頭跪在馬前,攔住馬隊,見此人右手高舉長劍,左手托盤,盤上有酒壺、酒杯。騎馬領頭之人手持馬鞭,似與下跪之人對話。橋下也有四名侍衛,手持瓜鐙、斧鉞等儀仗,靠橋頭一名侍衛手指攔馬之人回頭言於其餘侍衛。《史記·刺客列傳》載,豫讓是春秋晉國人,公元前453年,晉國六大家族爭奪政權,豫讓曾經在范氏、中行氏手下效力,未受到重視,後來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趙襄子與智伯之間有極深的仇怨,後趙襄子聯合韓、魏兩家,消滅了智伯,並將他的頭骨拿來當酒杯。豫讓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決心為其復仇。這是他第二次行刺被抓。上一次他冒充罪犯,混進趙氏內廷,欲借修廁所的機會刺殺趙襄子。但趙襄子如廁時,突然有所警覺,命令手下將豫讓搜捕出來。趙襄子的左右手下想殺掉豫讓以除後患,趙襄子卻認為豫讓肯為故主報仇,是個有義之人,便將其釋放。豫讓仍不死心,為了改變相貌、聲音,不惜身塗漆、口吞炭,喬裝成乞丐,尋機報仇。這一次他事先埋伏在趙襄子出行要經過的橋下,可是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驚跳,豫讓的行刺再次失敗。豫讓知道這次難逃一死,於是就懇求趙襄子:“希望你能幫助我完成最後一個心愿,將你的袍服脫下來,讓我刺穿。這樣,我死了也不會留下遺憾。”趙襄子答應了這個要求。豫讓拔劍,一連刺了趙襄子的袍服三劍,然後自刎而死。有學者認為此圖是繪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故事;也有學者認為此圖是繪唐太宗李世民與頡利可漢在便橋歃血結盟,智退突厥兵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