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豫西剪紙
- 地域:河南
- 出現時期:公元420年—589年(南北朝時期)
- 類型:傳統民間藝術
剪紙(盧氏剪紙)屬於豫西剪紙的一種,製作方法有熏樣法和彈樣法。熏樣是起樣的一種方法。先把一張白紙用水貼上在一塊木板或紙板上,然後把事先剪好的圖樣,也用水貼上在白紙上(可以貼上多幅);把帶圖樣的木板翻過來舉起,用有...
靈寶剪紙製作過程:第一步:紙張選擇。豫西剪紙一般使用管通的染色紙和蠟光紙,以黑、紅、藍為主色調,其他色為輔。蠟光紙由於不易掉色,為首選,其中,黑色後光紙較為珍貴。染色窗花則用白綿紙(或白宣紙),先剪出底樣,然後上色。
《中國民間剪紙集成豫西卷》是200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剪紙集成:豫西卷》講述了:中國民間剪紙作為具有多民族普遍性文化特徵的無形遺產,我們關注的目光,不能只局限於書齋式古史典籍中的尋蹤覓跡,不能僅從...
豫西剪紙亞運會上美名揚 藝人分布四大場地 三門峽剪紙被確認為全國唯一剪紙類亞運會特許商品後,三門峽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的主創人員開始精心構思,並調集當地民間優秀藝人“加盟”,按照亞組委的要求,高質量地完成了剪紙類特許商品的創作任務...
商丘剪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各地的剪紙風格迥異。河南的剪紙發展為豫東、豫西兩大流派。豫西剪紙多為傳統剪紙。豫東剪紙多取材於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反映民風民情,汲取皮影、泥塑、木偶、刺繡、民間印染傳統工藝的...
張秀琴——豫西山區一位身患殘疾的女子,因剪紙技藝超群,成為了這一古老藝術的傑出傳承人。洛寧縣被譽為豫西剪紙的“根兒”,張秀琴出生的長水鄉長水村,當地有很多人會剪紙,張秀琴的祖母當年就是村裡有名的剪紙藝人。張秀琴說...
1986年10月參加中國剪紙學會在山西呂梁舉辦的全國剪紙大賽中,4幅剪紙獲一等獎,《論豫西剪紙之特色》一文獲“山花獎”;1989年8月,剪紙18件被許昌文化局收藏;1989年5月,剪紙《鮮花獻給育花人》獲教育廳一等獎;《民俗與剪紙》論文...
如豫西地區剪紙的風格和特色就受到臨近的山西、陝西這兩個有名的剪紙大省的影響。交融性在戲曲中體現得更為突出。康熙後期,西北地區的秦腔傳入中原晉冀魯豫各省,和傳統的崑曲及地方性的演唱曲調結合起來,逐漸形成種類繁多的各種梆子腔。...
4、600幅剪紙作品在河南省國際藝術發展中心長期展出;5、2009年6月13日受河南大學邀請,為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研究生講授豫西民間剪紙課,並被河南大學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聘為客座研究員。個人成就 1、共獲得獎項五十...
西張村鎮有豫西剪紙,南溝村以剪紙聞名,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剪紙第一村”,有600多人從事剪紙,南溝村剪紙絲絲相繞,作品遠銷至美國。風景名勝 西張村鎮境內有旅遊景區甘山森林公園風景區1處。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
本書封面採用馬卡龍綠與紅撞色設計,清新跳脫。封面與內文使用了多幅豫西剪紙大家李滔的剪紙作品,這些剪紙與作品內文、氣質相互佐證、呼應,使得整部作品形神兼備,盡樸拙得雅致。作者簡介 閆學溫,男,1978年生,山西萬榮人,山西省作家...
傳統豫西剪紙技藝的現狀與發展研究——以南溝村剪紙為例【黃永健】城鄉關係中的年畫【劉鐵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科學評估的三個標準【苑 利 顧 軍】是什麼讓原生態保護理念在中國遲遲無法得到真正落實 ——談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學科建設...
河南省老字號普查及認定工作已大頭落地,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洛陽市範圍內)的民間傳統文化普查工作已圓滿完成(共普查出文字資料500餘萬字、圖片資料10餘萬張、各類民間文化傳承人100多人,出版圖書《豫西剪紙卷》等),全省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