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梅——近乎傳奇式的人物!
李竹梅——民間剪紙藝術家,三門峽市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所長
李竹梅,三門峽靈寶市焦村鎮溝東村人。李竹梅生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爽直潑辣,快人快語,是個有想法的豫西女子。曾在當地多家媒體從事新聞工作,這種成長背景深烙在她以後的文化產業運作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竹梅
- 特長:剪紙
- 出生地:三門峽靈寶市焦村鎮溝東村
- 出生時間:上世紀60年代中期
弘揚民間藝術——剪紙,讓豫西剪紙走進奧運,夢想:剪紙申奧路一波三折,震驚:被人拿舊作品搶注,豫西剪紙亞運會上美名揚,政府企業鼎力支持,讓三門峽剪紙走得更遠,
弘揚民間藝術——剪紙
行走於豫西,看到很多民間藝人身懷絕技而清貧如洗,李竹梅明白這些民間藝人的價值,她想在藝人和市場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把三門峽剪紙推出去。作為民間藝術的研究者和民間藝人的組織者,她的研究所與一幫老藝人建立了鬆散的合作關係,“他們在家剪,研究所上門去收,付給相應的報酬,也對一些老藝人生活上有所資助。”李竹梅說。這是切實可行的“雙贏”幫助,任夢倉就是她經常合作並給予資助的一個老藝人。
曾經的女記者李竹梅並不以原生態剪紙為滿足,她的記者思維使得她尋求用剪紙打通傳統與現代,“大膽地把黃河地域文化與三門峽特色性的文化景點和歷史傳說相融,為民間剪紙藝術開拓嶄新的空間。《大壩雄風》、《夸父逐日》、《紫氣東來》、《禹開三門》、《婉兒賦詩》、《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韻味悠長的剪紙作品被賦予新的內涵,成為三門峽市官方及各界饋贈嘉賓的禮品。”市群藝館館長員更厚在相關資料中評價。
她還選擇用剪紙表現新聞熱點,以此把她的剪紙帶到媒體的聚光燈下。
她有過一系列比較成功的嘗試。比如,她策劃用剪紙創作的《三個代表》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中日書畫藝術作品大展”,並獲得特別獎。
2004年4月,李竹梅的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代表三門峽參加“第三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當美國IAI國際娛樂公司駐華機構--河南艾爾艾文化交流發展有限公司的老總在我們的展位前,看到虢都澄泥硯、剪紙及布藝時驚嘆不已,當即與其簽定了6萬幅剪紙的訂購協定,從而使她們的剪紙作品首次批量走進美國市場。2006年年初,她用剪紙剪出了《八榮八恥》,引發許多媒體的關注。11月22日,三門峽市長李文慧一行在會見石川一郎時贈送剪紙作品《虢國夫人遊春圖》為中日友好關係作出無私奉獻。
2008年9月17日,為殘奧會廣州首金賽艇冠軍--單子龍、周靜楊創作“精彩瞬間”剪紙作品,並於中秋節作為特別禮物贈送給他們。
2008年9月21日,在中華慈善總會與歐美同學企業家聯誼會聯合舉辦的“慈善之夜晚會上,贈予感動世界的芭蕾女孩李月”單腿跳芭蕾精彩瞬間“的剪紙作品,該剪紙作品現場拍賣5000元人民幣,三門峽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把這5000元捐贈給為體育事業做出過的貢獻的人們。
讓豫西剪紙走進奧運
李竹梅最新的一次嘗試是用剪紙剪出“奧運五福娃”,試圖將其打造為“2008奧運會的吉祥物紀念品之一”,並為此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所有財力”。這個計畫,不管能否實現,確實為古老的民藝與最現代的事物找到了一個契合點。早在2002年3月,在家人的公開反對中,李竹梅辭去了安穩優越的工作,創辦了三門峽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
就在李竹梅的藝術研究所成立不久,她從媒體上看到我國申奧成功的訊息,就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把我省的民間藝術帶到2008年的奧運會上,通過奧運會這一體育盛事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民間藝術。2005年11月11日晚上,當央視公布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為五福娃的訊息後,李竹梅就想,如果用傳統民間剪紙來表現奧運會的吉祥物,肯定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想法決定後,她立即帶著5位民間藝人開始創作。經過一星期的設計製作,他們最終設計出了一個奧運會標誌、一個殘奧會標誌、集體五福娃、單個五福娃和38個奧運項目,共47個剪紙作品。
夢想:剪紙申奧路一波三折
2005年11月18日,李竹梅帶著五福娃系列奧運剪紙作品,走上了為五福娃剪紙申請進入奧運禮品的道路。
經過一番周折,她在北京見到奧組委某部的一位負責人。該負責人對其剪紙作品大加讚賞,但也忠告她說,申請奧運會指定禮品的難度非常大,僅剪紙全國就有多個省在申報,鼓勵她不要灰心,回去進一步完善作品,一步步申報。回來後,李竹梅和專家藝人用一年的時間重新完善剪紙作品,決定將新作品拿到北京去審查。為儘快進入申報程式,她通過當地一個朋友,聯繫到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位負責人。之後,李竹梅的剪紙作品被確定入圍奧運指定禮品。入圍後,李竹梅不斷對福娃奧運作品進行修改完善,每次修改後,她都要拿著作品往北京送樣稿,這兩年她往北京跑了上百趟。
入圍:在爭論和摸索中實現
幾經修改後的五福娃活靈活現,讓剪紙界的專家們大為讚賞。但最後送奧組委定稿時,主管人員提出了異議:奧運會公布的五福娃眼睛和眉毛沒有連線,而李竹梅設計的剪紙五福娃為表達剪紙藝術線線相連的特性,專門將五福娃的眼睫毛和眼睛連了起來,按照規定必須改動。
為福娃的眼睫毛和眼睛到底該不該連的問題,河南乃至全國的民俗專家爭論了半年之久。專家們認為,如果不能用連線表達剪紙,剪紙的生命力就失去了。由於這個工藝難題得不到解決,很多想進入奧運會的剪紙參與者主動退出了競爭,李竹梅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用剪紙參與奧運項目的人。
為解決五福娃眼和眉毛連不連的難題,李竹梅請教全國多位知名民俗和美術專家,最終採用美術雙勾線的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隨後,在奧組委的提議下,李竹梅在5個福娃和38個奧運比賽項目的基礎上,又增添兩冊福娃剪紙作品,一冊《福娃帶你逛北京》,主要將北京的名勝古蹟、民俗風情體現在剪紙上;另一冊是《福娃帶你游場館》,主要將奧運比賽場館體現在剪紙上。
經過上百次的修改和完善,終於在2007年6月份,李竹梅的五福娃系列剪紙作品正式定稿,只等奧組委的批覆了,李竹梅和所有參與此事的人都沉浸在幸福的等待中。
震驚:被人拿舊作品搶注
但李竹梅等人等到2007年8月份,仍沒等到批覆。擔心事情有變,在三門峽市委市政府的關注下,三門峽決定組建以三門峽政法委書記郭少偉為代表的團隊到北京協調此事。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省長孔玉芳專門對此做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關注此事。
2007年8月10日晚上,知道李竹梅要去北京的訊息後,北京方面主管此事的人打來電話,告訴李竹梅一個不好的訊息:五福娃申奧的項目奧組委批覆了,但不是批給李竹梅的,而是深圳的一家廣告公司。
此訊息如晴天霹靂,李竹梅當時病倒了。她通過詢問北京主管此事的專家得知,搶先申請奧運福娃的是曾經幫助過她的一個熟人,她最初申請項目就是通過這個熟人進行的。這個人的親戚2007年8月8日在深圳成立了一個廣告公司,隨後就申請了此項目,通過熟人很快就批覆了。而讓李竹梅無法想像的是,對方搶注的就是李竹梅第一次被否定的福娃剪紙,就是曾被專家爭論了很久的福娃眼睛和眉毛連線的那套。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本報曾連續報導的《三門峽福娃剪紙申奧遭搶注》一事有了最新進展。2007年3月30日,記者從三門峽市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了解到,三門峽福娃剪紙“申奧”成功。
2005年11月,李竹梅帶領民間藝人創作、申報福娃剪紙,經過兩年多的不斷改進與完善,凝聚著國內數十位知名民俗專家、三門峽剪紙藝人等心血的福娃剪紙作品卻遭他人率先搶注!
此事經本報報導後,立刻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省委有關領導還專門就此作出批示。省新聞出版局領導指示省著作權局給李竹梅的福娃剪紙採取緊急著作權保護措施,北京奧組委答應重新批覆三門峽剪紙申請奧運會指定禮品項目。3月28日,李竹梅拿到了授權書。
豫西剪紙亞運會上美名揚
藝人分布四大場地
三門峽剪紙被確認為全國唯一剪紙類亞運會特許商品後,三門峽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的主創人員開始精心構思,並調集當地民間優秀藝人“加盟”,按照亞組委的要求,高質量地完成了剪紙類特許商品的創作任務。隨後,該研究所又精選了由老中青三代人組成的12名剪紙藝術團隊出征廣州亞運會,現場創作運動員獲獎瞬間,並贈送給運動員。
按照亞組委的安排,12名剪紙藝人被分別安排在亞運村、天河體育中心、奧體中心和主新聞中心。每個場地按照老中青相結合的原則,由三至四名剪紙藝人組成。4個場館內,藝人們老道、嫻熟的技藝,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吸引了無數中外運動員、遊客和記者們的眼球。刀刻亞運首金得主
2008年8月,袁升科師傅作為三門峽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的一員,曾在北京奧運會上為許多冠軍運動員刻剪肖像,一度成為焦點人物。談到這次在廣州亞運會上的經歷,袁升科師傅說:“亞運會的首金得主是武術選手袁曉超,和我500年前是一家,為他剪肖像非我莫屬。當我把這份獨特的奪冠賀禮送到袁曉超手中時,他興奮地表示,一定要把這份厚禮和亞運獲獎金牌一起珍藏起來。”
女子雙向飛碟選手、42歲的張山,時隔20年在廣州亞運會上再次奪冠。在新聞中心接受其他媒體記者採訪後看到自己的剪紙肖像,這位戎馬半生的老將驚喜交加,她高興地給藝人們簽名,並與其合影留念。
剪紙“打開”棋手話匣子
在主新聞中心,服務人員力圖為記者們打造一個輕鬆的工作環境。在通道上的免費茶座、雜誌資料派發點,三門峽藝人的剪紙展示台也設定在這裡。每當中外老記們經過這個展示台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欣賞剪紙作品,聚焦現場表演。
一次,幾位外國記者看到11歲象棋手彭柔安的頭像剪紙,充滿好奇,一一傳閱。這幅剪紙背景設計有花朵,5隻吉祥物從不同的位置凝望著她,非常漂亮。據說,這幅剪紙還蘊含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彭柔安被邀請到主新聞中心接受採訪,年幼的她顯得比較拘束。採訪結束後,一旁的剪紙表演讓彭柔安眼前一亮,特別是當她看到自己的剪紙肖像時,頓時高興得手舞足蹈,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中國日報》整版報導
重大國際比賽既是運動員之間的競技,也是各媒體之間的“大戰”,平面媒體版面更是“一字難求”。但是,《中國日報》卻用整版篇幅圖文並茂地報導了三門峽剪紙。記者在電話里採訪了刊發本篇報導的孫曉晨,他說:“《中國日報》作為中國最具權威的英文媒體之一,也是目前中國唯一進入西方主流社會和被國外媒體轉載最多的報紙。亞運會期間,版面更是十分緊張。但是,三門峽剪紙藝人給我和許多媒體的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這一幕幕感人的鏡頭,一個個感人故事,向報社亞運會報導中心逐一匯報,選題很快得到了肯定。2010年11月27日13版,《中國日報》用了整版篇幅,向世界介紹了三門峽剪紙藝人和中國古老剪紙傳統文化。”
政府企業鼎力支持
“三門峽剪紙能走到今天,不僅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熱愛中國剪紙和傳統文化的有志之士和企業家的鼎力支持。”三門峽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所長李竹梅在接受採訪時說。
2010年1月16日,在亞運會倒計時300天慶祝活動上,三門峽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樹平率政府代表團親臨廣州,把三門峽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藝人創作的《錦繡羊城》巨幅剪紙作品親手交給廣州亞組委常務副秘書長、廣州市副市長許瑞生。隨後,亞組委又把三門峽剪紙介紹給東莞市鉅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廣州亞組委批准的特許生產商之一,經過實地考察,1月27日,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市場開發部下發了亞組委市函(2010)74號,同意增加該公司剪紙類別,並發展三門峽黃河民間藝術研究所為分包商。廣州一些企業對三門峽剪紙也很關注。亞運會開幕前,廣州市萬綠達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廣州綠峰軟包裝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特意研發生產了11660張符合剪紙要求的環保再生紙,無償供藝人們使用。
讓三門峽剪紙走得更遠
亞運會期間,三門峽剪紙藝人共為168名亞運會冠軍(其中包括70多名外國運動員)奉獻了一份珍貴的剪紙禮物,他們以精湛的技藝,向中外運動員和遊客展示了豫西剪紙的魅力,以及中國藝人的良好形象。
2010年11月27日上午,三門峽市委副書記王建勛、副市長周志遠來到廣州,代表市委、市政府看望、慰問了12名剪紙藝人和工作人員,並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力爭打造出三門峽乃至全國的文化產業知名品牌,把三門峽剪紙推向亞洲,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