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叢書:子部1(豎排版)》主要內容:中國古代文獻浩如煙海,而能流傳至今,歷代學人編纂的叢書起了重要的作用。前代學者搜求羣書,匯為一編,而成叢書,刊刻面世,既便於學人查閱使用,又利於保存流傳,功德匪淺。宋代左圭輯刊的百川學海、元代陶宗儀輯的說郛、明代毛晉編輯出版的十三經、十七史等經史叢書及一批文學類叢書、清代鮑廷博編刊的知不足齋叢書、黃丕烈輯刊的士禮居叢書、盧文強輯刊的抱經堂叢書、張海鵬輯刊的學津討原,都是叢書中的傑出代表。叢書有各種編法。其中專收集一地區人士的著述及有關這一地區的文獻的是地方文獻叢書,也稱郡邑文獻叢書或鄉邦文獻叢書。地方文獻叢書是叢書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產物,明清兩代,尤其是清代,鄉邦文獻叢書紛紛問世即是明證。地方文獻叢書對於了解該地區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有著其它文獻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同時它又是綜合性的文獻叢書,反映了中華歷史文化約諸多方面。
基本介紹
- 書名:豫章叢書:子部1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528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西教育出版社
- 作者:胡思敬 陶福履
-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23773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豫章叢書:子部1(豎排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理學類編(八卷)明張九韶
點校說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理學類編序(明朱厚燁)
理學類編序(明 吳當)
理學類編後序(明 汪賓)
編輯大意
志(明 張拱)
理學類編綱目
理學類編卷一
理學類編卷二
理學類編卷三
理學類編卷四
理學類編卷五
理學類編卷六
理學類編卷七
理學類編卷八
跋(胡思敬)
附錄一 理學類編引用先儒姓氏書目
附錄二 明史宋訥傳附張美和傳
鬍子衡齊(八卷)明 胡直
點校說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鬍子衡齊序(明 王世貞)
鬍子衡齊序(明 張位)
鬍子衡齊序(明 許孚遠)
鬍子衡齊目錄
鬍子衡齊卷一
鬍子衡齊卷二
鬍子衡齊卷三
鬍子衡齊卷四
鬍子衡齊卷五
鬍子衡齊卷六
鬍子衡齊卷七
鬍子衡齊卷八
跋(胡思敬)
附錄一 康熙泰和縣誌胡直傳
附錄二 同治泰和縣誌胡直傳附錄
附錄三 明儒學案胡直傳(清 黃宗羲)
附錄四 四庫全書總目衡廬精舍藏稿續稿提要
慎言集訓(二卷)明 敖英
點校說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慎言集訓目錄
慎言集訓卷上
慎言集訓卷下
跋(胡思敬)
附錄一 同治九年清江縣誌敖英傳
附錄二 歸田閒語(明 敖英)
附錄三 自述履歷(明 敖英)
附錄四 慎言集訓後跋(明 陳輔)
附錄五 慎言集訓敘(明 敖英)
附錄六 慎言集訓跋(清 丁申)
附錄七 心遠堂詩草序(明 李濂)
附錄八 心遠堂文草序(明 黃城)
附錄九 贈敖子子發用陶韻(明 鄒守益)
兵跡(十二卷)清魏禧
點校說明
兵跡目錄
兵跡卷一
兵跡卷二
兵跡卷三
兵跡卷四
兵跡卷五
兵跡卷六
兵跡卷七
兵跡卷八
兵跡卷九
兵跡卷十
……
交食經(四卷) 明 歐陽斌元
年曆考(二卷) 清 李榮陛
點校說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理學類編序(明朱厚燁)
理學類編序(明 吳當)
理學類編後序(明 汪賓)
編輯大意
志(明 張拱)
理學類編綱目
理學類編卷一
理學類編卷二
理學類編卷三
理學類編卷四
理學類編卷五
理學類編卷六
理學類編卷七
理學類編卷八
跋(胡思敬)
附錄一 理學類編引用先儒姓氏書目
附錄二 明史宋訥傳附張美和傳
鬍子衡齊(八卷)明 胡直
點校說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鬍子衡齊序(明 王世貞)
鬍子衡齊序(明 張位)
鬍子衡齊序(明 許孚遠)
鬍子衡齊目錄
鬍子衡齊卷一
鬍子衡齊卷二
鬍子衡齊卷三
鬍子衡齊卷四
鬍子衡齊卷五
鬍子衡齊卷六
鬍子衡齊卷七
鬍子衡齊卷八
跋(胡思敬)
附錄一 康熙泰和縣誌胡直傳
附錄二 同治泰和縣誌胡直傳附錄
附錄三 明儒學案胡直傳(清 黃宗羲)
附錄四 四庫全書總目衡廬精舍藏稿續稿提要
慎言集訓(二卷)明 敖英
點校說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慎言集訓目錄
慎言集訓卷上
慎言集訓卷下
跋(胡思敬)
附錄一 同治九年清江縣誌敖英傳
附錄二 歸田閒語(明 敖英)
附錄三 自述履歷(明 敖英)
附錄四 慎言集訓後跋(明 陳輔)
附錄五 慎言集訓敘(明 敖英)
附錄六 慎言集訓跋(清 丁申)
附錄七 心遠堂詩草序(明 李濂)
附錄八 心遠堂文草序(明 黃城)
附錄九 贈敖子子發用陶韻(明 鄒守益)
兵跡(十二卷)清魏禧
點校說明
兵跡目錄
兵跡卷一
兵跡卷二
兵跡卷三
兵跡卷四
兵跡卷五
兵跡卷六
兵跡卷七
兵跡卷八
兵跡卷九
兵跡卷十
……
交食經(四卷) 明 歐陽斌元
年曆考(二卷) 清 李榮陛
文摘
地礙日之光,所謂山河大地影是也。如星亦受日光,凡天地之光,皆日光也。”問:一人言:月中黑影為地影,是否?”日:前輩有此說,理或有之,然非地影,乃是地形到去,遮了他光耳
草廬吳氏日:天與七政,八者皆動,今人只將天做硬碟,卻以七政之動在天盤上行。古來歷家非不知七政亦左行,在順行難算,只得將其逆退與天度相直處算之,因此遂謂日月五星逆行也。譬如兩船使風皆趨北,其一船行緩者見前船之快,但覺自己之船如倒退南行,然其實只是行緩,趕前船不著故也。今當以太虛中作一空盤,卻以八者之行較其遲速。天行最速,一日過了太虛空盤一度。鎮星之行比二天稍遲,於太虛盤中雖略過了些子,而不及於天,積二十八個月則不及天三十度。歲星之行比鎮星尤遲,其不及於天,積十二個月,輿天爭差三十度。熒惑之行比歲星更遲,其不及於天,積六十日.爭差三十度。太陽之行比熒惑又遲,但在太虛之盤中一日行一周匝,無餘無欠,比天之行,一日不及天一度,積一月則不及天三十度。太白之行稍遲於太陽,但有疾時,遲疾相準,則輿二三太陽同。辰星之行又稍遲於太白,但有疾時,遲疾相準,則輿太白同。太陰之行最遲,一日所行比天為差十二三四度,其行遲故退數最多,今人不曉,以為逆行,則謂太陰之行最疾也。今次其行之疾遲,天一、土二、木三、火四、日五、金六、水七、月八,天、土、木、火,其行之速過於日,金、水、月,其行之遲又不及日.此其大率也。
緣督趙氏曰:日月兩曜懸虛運轉,本不附著於天,各有所行之道,五緯亦然。月因日而有晦、朔、弦、望,其遲疾卻不因日。五星則因日而遲、留、伏、逆,近日則疾,遠日則遲,遲甚而留,留久則二三退。初遲退,漸疾退,退最疾而復遲退如初,遂止而留。留久而順行,卻從最遲以至於最疾,最疾則與太陽同躔矣。又日:若謂七曜不附天而空轉,則右轉者亦皆是左旋。留者是一日繞地一周而輿天同遇一度,行疾者反是遲,行遲者反是疾,退者反是疾之甚。
草廬吳氏日:天與七政,八者皆動,今人只將天做硬碟,卻以七政之動在天盤上行。古來歷家非不知七政亦左行,在順行難算,只得將其逆退與天度相直處算之,因此遂謂日月五星逆行也。譬如兩船使風皆趨北,其一船行緩者見前船之快,但覺自己之船如倒退南行,然其實只是行緩,趕前船不著故也。今當以太虛中作一空盤,卻以八者之行較其遲速。天行最速,一日過了太虛空盤一度。鎮星之行比二天稍遲,於太虛盤中雖略過了些子,而不及於天,積二十八個月則不及天三十度。歲星之行比鎮星尤遲,其不及於天,積十二個月,輿天爭差三十度。熒惑之行比歲星更遲,其不及於天,積六十日.爭差三十度。太陽之行比熒惑又遲,但在太虛之盤中一日行一周匝,無餘無欠,比天之行,一日不及天一度,積一月則不及天三十度。太白之行稍遲於太陽,但有疾時,遲疾相準,則輿二三太陽同。辰星之行又稍遲於太白,但有疾時,遲疾相準,則輿太白同。太陰之行最遲,一日所行比天為差十二三四度,其行遲故退數最多,今人不曉,以為逆行,則謂太陰之行最疾也。今次其行之疾遲,天一、土二、木三、火四、日五、金六、水七、月八,天、土、木、火,其行之速過於日,金、水、月,其行之遲又不及日.此其大率也。
緣督趙氏曰:日月兩曜懸虛運轉,本不附著於天,各有所行之道,五緯亦然。月因日而有晦、朔、弦、望,其遲疾卻不因日。五星則因日而遲、留、伏、逆,近日則疾,遠日則遲,遲甚而留,留久則二三退。初遲退,漸疾退,退最疾而復遲退如初,遂止而留。留久而順行,卻從最遲以至於最疾,最疾則與太陽同躔矣。又日:若謂七曜不附天而空轉,則右轉者亦皆是左旋。留者是一日繞地一周而輿天同遇一度,行疾者反是遲,行遲者反是疾,退者反是疾之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