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

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河南省東部地區建立的一支抗日武裝,1938年7月正式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
  • 成立時間:1938年
發展歷史,

發展歷史

中原形勢危急,193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河南省委組織領導民眾成立游擊部隊,準備發動游擊戰爭。 中共杞縣中心縣委按照省委戰略思想和上級指示精神,進一步抓緊組建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等方面的工作。杞縣淪陷前的5月31日,正式建立了中共杞縣中心縣委領導的近百人、六七十條長槍的杞縣抗日游擊隊。
此時,省委決定,派省委組織部部長吳芝圃到豫東地區任豫東特委書記,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吳芝圃到豫東後,召集抗日武裝組建較好的杞縣、睢縣兩個中心縣委負責人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組建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游擊戰等問題。1938年6月,根據省委“儘快把分散的武裝集中起來,建立一支較強的武裝隊伍,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吳芝圃決定將睢杞兩縣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拉到杞縣南部大鄭莊整編。6月10日,經過整編,成立了睢杞抗日游擊大隊,下轄兩個中隊,共200多人,在睢杞太邊境開展游擊戰爭。
6月中旬,睢杞抗日游擊大隊在杞縣花胡寨村取得戰鬥勝利,游擊隊很快發展到500多人。
6月下旬,睢縣長崗區反動民團團長張心貞組織400多人,殘害百姓,破壞抗日。為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張心貞部,除睢杞大隊外,中共豫東特委又調睢縣姜朗山、李壽山和杞縣孟海若的抗日武裝協同作戰。經過激烈戰鬥,除張心貞率部分人逃跑外,其餘全部被殲。
為擴大影響,吳芝圃發動民眾,率部由長崗一帶向太康縣北部進發,青年農民一批批地參加抗日游擊隊。中共太康縣工委組建的抗日武裝也奉命編入睢杞大隊。至此,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發展到近2000人。
1938年7月初,吳芝圃在傅集鎮東南隅召開睢杞太等縣的黨政軍負責人會議,討論部隊整編、健全領導機構和確定今後的任務。會議決定組建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吳芝圃任司令員,孟海若任副司令員,王海山任參謀長,王靜敏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大隊和1個特務中隊(警衛連)。全支隊1800多人。會議討論確定了今後的工作方針和任務:進一步擴大部隊,增強裝備,積極開展游擊戰爭;打擊和粉碎日軍的“掃蕩”和進攻;摧毀偽軍、偽組織及偽化頑軍;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分化瓦解和教育爭取土匪武裝抗日。
1938年7月初,吳芝圃在傅集鎮東南隅召開睢杞太黨政軍負責人會議,討論部隊整編、健全領導機構和確定今後的任務。會議決定組建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吳芝圃任司令員,孟海若任副司令員,王海山任參謀長,王靜敏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大隊和1個特務中隊(警衛連)。全支隊1800多人。
彭雪楓組建成一支373人的游擊支隊,從竹溝出發,途經汝南、上蔡,來到杜崗村。與此同時,中共河南省委令吳芝圃帶領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肖望東帶領先遣大隊赴西華縣與彭部會合。10月8日,三支抗日武裝在杜崗村成功會師,11日召開會師大會,整編成立了新四軍游擊支隊。
1939年1月,游擊支隊進駐永城書案店地區,進行根據地的開闢工作。至同年年底,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已初具規模,轄4個抗日民主縣政府、5個辦事處、35個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