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與騎象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象與騎象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象與騎象人》是2008年07月0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譯者是李靜瑤。

基本介紹

  • 書名:象與騎象人
  • 譯者:李靜瑤
  • ISBN:9787300092485
  • 頁數:218 頁碼
  • 定價:¥45.00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版次:1版
  • 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書評,圖書目錄,作品鑑賞,象與騎象人的鬥爭,警惕決策的陷阱,

內容簡介

作者學貫中西,融合心理學、哲學、倫理學、宗教、人類學多學科知識,大量引用古今東西方哲學、文學與宗教中有關心理的看法,繼而以現今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驗證這些古老的智慧,作為實證論述的基礎,除了讓人看到整個20世紀心理學與精神醫學曾經是多么地扭曲,同時也積極正面地提出了人類如何可以尋找到快樂與生命的意義,幫助自己在人際關係、心理層面與道德層次成長。這種有關“積極心理學”的討論書籍,是國內較少出現的心理學科普作品類型。

作者簡介

喬納森·海特,著名積極心理學家。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社會心理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來到芝加哥大學研究文化心理學。1999年以來積極投身於“積極心理學運動”,成為積極心理學的先鋒派領袖之一。
2001年,他以對積極心理學的傑出貢獻以及對“提升感”的研究,獲得“坦普爾頓獎(JohnTempleton)”,為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坦普爾頓獎是當今國際獎金最高的獎,以比諾貝爾獎更高的獎金額而聞名,獎勵在“精神領域”的研究中有非凡傑出成就、有助於增進人類神聖創造力的人士,每年只有四位領域的頂尖人士才能獲此殊榮,特雷莎修女是該獎的第一個獲得者。

專業書評

“積極心理學”對“心理救助與重建”的卓越貢獻。震撼、絕望、恐懼,我們的心理結構混亂、崩潰甚至瓦解!
好人也會遭受苦難?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當今國際獎金最高獎“坦普爾頓獎”獲得者的權威、震撼之作。
改變心理與行為的積極心理學、探討生命本源的“心理”哲學,你一生中最值得期待和回味的書。
我們的“心”,是頭放任的大象;
我們的“智”,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
它們往往意見相左,各行其是,於是快樂離我們越來越遠……
為什麼每個人都有煩惱?
是什麼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為?為什麼人總是會陷入內心的衝突和掙扎?為什麼越壓抑一個想法,這個想法越會糾纏著你不放?
積極情緒、快樂感覺、提升感、敬畏、驚奇、巔峰體驗如何產生?
動物的本能和人的意志、行為方式與心理活動、左腦與右腦、感性與理性撕扯著每個人,使我們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渦,被各種衝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得支離破碎
自己的親身經歷、科學的心理實驗、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宗教議題、妙趣橫生的比喻、痛斥人性虛偽的暢快淋漓、道德和宗教上的精神提升與成長、與“神”溝通的超越時空的美妙體驗……
尋找人生智慧,要從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開始!作者學貫中西,融合心理學、哲學、倫理學、宗教、人類學等多學科知識,為你提供的是嶄新的關於自我、愛、生命、社會、人際關係的思考:生的力量也可能來自災難,“幸運”人的狂喜並不會持久,“不幸”中的快樂才最堅不可摧……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分裂的自我
心靈和身體
左腦和右腦
理性與感性
控制化和自動化
無法自制
心理干擾
為什麼很難辯贏別人
第2章 情感風格
喜歡計量表
負性偏差
皮質樂透獎
如何改變你的情感風格
第3章 互惠的本能
超強群居性
你幫我,我也幫你
你捅我一刀,我就回你一刀
善用你的原力天行者
第4章 自以為是
注重外表
發現自己內心的辯護律師
透過玫瑰色的鏡子看自己
我才對,你有偏見
撒旦張開翅膀
“邪惡至極”的迷思
找到完滿之道
第5章 快樂
進展原則
適應原則
古代的快樂假設
尋找令人酣暢的忘我之事
誤入歧途的人生路
重新思考快樂的假設
第6章 愛與依戀
擁有及擁抱
愛能戰勝恐懼
分離顯證據
適用對象不限於兒童
愛情讓人沖昏頭
兩種愛,兩種錯誤
哲學家為何痛恨愛情
自由可有害健康
第7章 逆境
創傷後的成長
能找出人生意義的人,才能找到人生的幸福
最佳時機
錯誤與智慧
第8章 美德
古人所追求的美德
西方人如何迷失在道德迷宮中
積極心理的美德
難題簡答
難題難答
美德的未來
第9章 神聖
我們不都是動物嗎
神性的道德規範
神聖的片刻
提升感與人類之愛
敬畏與超越
邪惡的“自我”
“平地”與文化論戰
第10章 人生意義
到底那是個什麼問題
愛與工作
全心投入
跨層次一致性
上帝讓我們變成蜂群
和諧及存在目的
人生的意義
總結 中庸之道

作品鑑賞

決策中的象與騎象人
“有一股奇妙的力量牽引著我向前。情慾及理性各自朝不同的方向拉扯著我。我很清楚哪一條是正確的路,心裡也很認同,但我卻踏上錯誤的路。”這是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在《變形記》(Metamorphoses)中,描述女主角美狄亞夾在自己對傑森的愛與對父親的責任之間左右為難、痛苦萬分的一段文字。
雖然社會科學普遍認為人類是具有理性的生物體,能夠利用手邊所能掌握到的信息及資源恰當地設定目標、達成目標,但在很多情況下,人類往往並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受到自身潛意識的驅動,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這種情況在決策中尤為常見。
決策是人類的基本行為之一。但在複雜的情況下,人們究竟依據什麼做出決策?為什麼有人會不由自主地犯下非常明顯的決策錯誤?為什麼有的決策者會做出明顯有違自己意願的決策?為什麼有的決策看似順理成章,卻帶來意料之外的麻煩?
當代積極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的著作《象與騎象人》中的一些觀點有助於回答這些問題。海特認為,人類的心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半如同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代表著我們身上的動物本能和非理性的方面;而另一半則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代表著意志和理性的方面。人們常常深陷大象和騎象人的鬥爭漩渦不能自拔,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交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決策的過程和結果。

象與騎象人的鬥爭

實際上,從古希臘時代起,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人類心理的分裂性。柏拉圖曾將自我的“心靈”(soul)比喻成一匹馬車,而由“心理”的冷靜、理性的那一面來駕馭馬車。2300年後,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三分人格論:自我(ego,即有意識、理性的自我)、超我(superego,道德良心,有時會拘泥於社會規範)以及本我(id,即各種欲望,總想即時行樂)。他的分析在於教育人們強化自我,讓自我更好地控制本我,並擺脫超我的束縛。
喬納森.海特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類的心理有控制化和自動化兩部分的觀點:控制化如同騎象人,自動化即猶如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他認為,人類的自我形象,就像是一個騎在大象背上的人。你手裡握著韁繩,只要動動韁繩,你可以指揮大象轉彎、停止或向前走,但這隻有在大象沒有它自己的欲望時,你才可以指揮得了大象。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麼,你根本鬥不過它。人們的這種心理爭鬥比我們所想像的更頑固、更強有力而且隱蔽地影響著每個人。
究竟為什麼會有大象和騎象人的爭鬥,騎象人為何奈何不了桀驁不馴的大象?喬納森.海特從生理、進化和心理幾個方面給出了解釋。
首先,從身心結構來說,身體的很多器官和組織都具有不受意志控制的獨立運作能力,最典型的是“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身體每個部位都有它的情緒及主張,比如腸就可以反映出第二腦的運作。人類的腸是由一個巨大的神經網路排列而成,該神經網路包含一億個以上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處理消化作用和從食物攝取營養的所有運算。你可能會以為腸腦會接收到頭腦的發出的指令,並依指令行事,但事實上,腸腦擁有高度自主權,即便連線它和頭腦之間的迷走神經斷裂,腸腦仍可照常運作。
其次,“割裂腦”研究說明,我們的左右大腦各自獨立控制著一些心理和行為模組,有時候它們會意見向左,各行其是。“割裂腦”研究是指,由於人腦有兩個大腦半球,連線左右兩大半腦的神經纖維稱作“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其中,左半腦接收來自人體右半邊的信息,並發出命令以移動左手左腳,而右半腦相反,因此,如果切斷“胼胝體”(為了防止癲癇病發作),病人即會患“虛構症”:左腦中的語言中樞雖然無從得知“自我行為”的真正原因和動機,但還是會立刻反應。比如,如果對右腦閃現“走”這個字,病人可能就會站起來走掉,但問他為什麼站起來,他也許會回答:“我要去拿可樂。”左腦的這種“詮釋模組”本質上就是個騎象人,它也會讓人們陷入自己虛構的理由中。
再次,從大腦進化的角度來看,最早期的哺乳動物的前腦已經發展出合稱為“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下丘腦(hypothalamus,專司協調基本衝突及動機)、海馬(hippocampus,專司記憶)和杏仁核(amygdala,專司情緒學習及反應),這一系統隱藏著許多基本的動物本能。隨著進化的進行,高級哺乳動物,尤其是靈長類動物的大腦發展出新的大腦皮層——就像一層層加蓋的房屋一樣。海特認為“或許額葉皮層乃理性之所在”。
最後,一些“自動化加工能力”出現得較早,比如鳥類的定位能力、蜘蛛能夠結出複雜而結實的網等,但只有語言的出現,才使得控制化加工成為可能。但控制化加工的成熟度遠不能和自動化加工相比,畢竟後者是經過了億萬年演化而來的,已經接近完美,這就造成了瘦弱的騎象人騎在健壯的大象身上的局面。
有時大象會聽從騎象人的指示前進,但有時大象會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讓騎象人束手無策。在這個意義上,海特贊同大衛.休謨之名言:“理性,應該只是激情的奴隸,除了服從沒有其他可能。”這話多少有些令人沮喪,但它卻接近事實的真相。

警惕決策的陷阱

人們最常遇到的決策困擾有三種:“不由自主”、大象的個性自我膨脹以及騎象人喜歡編造理由支持大象的行為。比如,為了塑造完美的身形,人們會在冰櫃上貼滿各種紙條,標明各種食物所包含的卡路里及肥胖可能導致的各種疾病;但每次走進超市,人們又會不由自主將手伸向貨架上的冰淇淋、朱古力或布朗尼蛋糕。人類在漫長的種系進化中遺留下的適應性行為模式,也會成為人們決策時不由自主的行為的動因。比如,人們都有“互惠互利”的本性:別人給了我們好處,我們本能地想進行回報。如果你事先接受了推銷員贈送的小禮品,你就更有可能購買他的產品。
大象自我膨脹的本性也會造成人們的決策困擾。心理的大象讓人們習慣於把自己看作是永不犯錯的國王、道德的標桿,這就是常常“看見對方眼中的刺,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優點和功勞全是自己的,缺點和過錯都是別人的。作為領導者,這種偏見會直接影響他們對下屬的評估;而權力越大、職位越高越可能助長大象的這種自我膨脹。
有時,騎象人搞不清楚行為的原因,卻喜歡編造理由,和大象一起來“欺騙”我們,這種決策誤區最具隱蔽性和戲劇性。比如,當心理學家把式樣相同顏色不同的襪子一字排開,讓被試者選擇一雙自己最喜歡的襪子並說明選擇理由時,很多人都選了紅色的。但每個人的理由卻不盡相同,比如“紅色象徵愛情”、“紅襪子能帶來好運”及“我喜歡這雙,因為我奶奶有一雙這樣的襪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