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
- 類別:傳統美術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歷史淵源常州象牙淺刻,亦稱常州牙刻,是傳統象牙雕刻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布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清代起,當地一些留青竹刻藝人同時從事牙刻創作...
象牙淺刻是江蘇常州武進區的傳統手工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始於明代,清代繁盛,曾被招為宮廷牙作,是江南派的代表。晚清出現周之禮、張楫如、吳昆、薛佛影、閔雅興、楊雪芳等名家。上世紀中葉,中國象牙淺刻的藝術中心慢慢由上海蘇州轉移到常武地區,武進象牙淺刻與北京立雕、廣東鏤雕一起成為當今象牙雕刻的...
以實物和圖文並茂的形式,集中展示出梳篦的製作工藝歷史,傑出成就展出數量680件左右,代表作品有“檀香雕刻雙龍戲珠”、“檀香雕刻鳳梳”、“象牙淺刻靜瓶梳”、“黃楊工藝梳”、“象牙梁大丁篦”等精品50餘件。有文人字畫、名人簽字及梳篦文化藏書以及梳篦百年老店後人捐贈的上世紀20年代得獎的梳篦,較好的反映了...
象牙雕刻(揚州牙刻),蘇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歷史淵源 揚州牙刻始見於清代嘉慶年間,最初為深刻,影響不大。直到鹹豐、同治年間,揚州著名畫家吳熙載將淺刻技藝引入象牙雕刻後,始見光采,開創了我國象牙淺刻藝術。光緒間,揚州於嘯軒發展了前輩淺刻藝術,創造了微刻技藝,...
清象牙笑獅羅漢像 清象牙持經羅漢擺件 清中期象牙雕漁樵耕讀山子 清乾隆象牙雕五穀豐登圖山子 明象牙雕童子擺件 明象牙雕喜得貴子 清象牙雕釋迦牟尼佛像 明象牙雕花口形筆筒 明象牙雕花卉紋筆筒 明象牙雕花卉詩文箄筒 明象牙雕動物紋筆筒 明象牙花卉紋筆筒 明象牙雕詩文花卉紋六方筆筒 清早期象牙淺刻山水人物...
金陵派的主要技法為淺刻,即竹刻中的陰文刻法。這種刻法不僅有線也有面,刻出的景物可再現書畫的筆情墨趣。清中期竹刻工藝出現了留青刻法,也稱“貼簧”、“文竹”、“竹簧”,經煮、曬、壓,膠合或鑲嵌在木胎及竹胎器物上,然後磨光,再在上面雕刻書畫紋飾,由於簧色潔淨無瑕,嫩簧嬌潤,宛如象牙。使用這種...
”常州市戚區人大辦公室的承公俠如此評價。80年代中期他在《常州日報》當記者時開始關注留青竹刻,和兩派傳人都有深交。留青竹刻史 日本正倉院藏有一把中國唐代竹製尺八,是發現的最早留青刻件,仍然完好無損。到明代,留青竹刻逐漸從附屬於實用工藝的範圍里分離,和文人畫稿結合,成為獨立的雕刻藝術。藝人的刀刻...
象牙淺刻又稱象牙線刻、平刻,簡稱牙刻,是傳統象牙雕刻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種與書畫藝術相結合的文人雕刻。它以金屬平刀、鉤刀為工具,在象牙器具表面作豪米深淺的陰線刻畫與刮琢,再用毛筆舔水墨、顏料對凹處進行填染而形成畫面。常州象牙淺刻最早出現在清代,當時的一些留青竹刻藝人分別從事象牙淺刻及其...
王建海,常州牙刻藝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王建海,1957年5月生,男,漢族,江蘇常州武進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代表性傳承人。王建海從小就喜歡工藝美術,從有機玻璃、水牛角雕刻起,直到1973年正式學習、從事...
張麗亞,女,1977年9月,漢族,江蘇常州武進人。常州牙刻藝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張麗亞1997年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蕭劍波為師,期間在武進書畫院學習國畫,從事淺刻事業已有20餘年。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自己的潛心鑽研下,其淺刻人物栩栩...
朱波,男,中國國籍,1981年8月常州牙刻藝人,漢族,江蘇常州武進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常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象牙淺刻)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朱波1998年從學校畢業後,便拜師陳桂方學習牙雕淺刻,技藝技法不斷提高,尤其善於雕刻山水。牙刻作品《秋山夕照圖》、《溪山行客》、《高九秋月》、《...
王明盛 王明盛,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市級傳承人。所獲榮譽 2016年12月21日授予第六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 331 Ⅶ-32 金石篆刻 中國藝術研究院 337 Ⅶ-38 磚雕(固原磚雕)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 343 Ⅶ-44 木偶頭雕刻(泰順木偶頭雕刻) 浙江省泰順縣 345 Ⅶ-46 竹刻(徽州竹雕、莆田留青竹刻)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 346 ...
182 JSⅥ-31 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揚州牙刻、常州象牙淺刻)南京市、揚州市、常州市武進區 183 JSⅥ-32 虞山派篆刻藝術 常熟市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技藝) (總計39項) 184 JSⅦ-32 宜興陶堆花技藝 宜興市 185 JSⅦ-33 溱潼磚瓦製作技藝 姜堰市 186 JSⅦ-34 真金線製作技藝 南京市 187 JSⅦ-35 色織土...
2007年《徐秉言竹木雕刻專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蕭劍波 蕭劍波,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江蘇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常州市工藝美術家協會主席,常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江蘇省國畫院、常州畫院特聘畫家。曾就讀於上海中國畫院高級研修班。鐘情象牙淺刻33載,...
貼黃工藝在乾隆年間(1736~1795)曾達到很高水平,尤其是宮廷使用的貼黃器物,胎骨複雜而嚴謹,雕刻和裝飾精緻而華美。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仿攢竹方筆筒以黃片貼出細竹叢叢,高低不平,錯落有致;雙桃盒採用貼黃和染色象牙雕刻相結合的工藝;蕉葉饕餮紋瓶在本色竹黃上再貼以深色竹黃;冠架是在紫、棕色篾絲編織上再...
牛骨摺扇。蘇州、常州、江西、廣州等地出產,用水牛肋骨製作,要經過刮、鋸、刨、漂白、造型、拉花、砂、磨等許多工序,細膩潔白,猶如象牙細拉花摺扇。龔扇 龔扇。清朝光緒年間,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貢市)的制扇藝人龔爵五編成細篾竹絲扇,扇面上有“福祿壽喜”等字形,或“喜鵲鬧梅”圖,深受人們的喜愛。光緒...
蘇州、常州、江西、廣州等地出產,用水牛肋骨製作,要經過刮、鋸、刨、漂白、造型、拉花、砂、磨等許多工序,細膩潔白,猶如象牙細拉花摺扇。龔扇 清朝光緒年間,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貢市)的制扇藝人龔爵五編成細篾竹絲扇,扇面上有“福祿壽喜”等字形,或“喜鵲鬧梅”圖,深受人們的喜愛。光緒未年,四川“勸業...
蘇州、常州、江西、廣州等地出產,用水牛肋骨製作,要經過刮、鋸、刨、漂白、造型、拉花、砂、磨等許多工序,細膩潔白,猶如象牙細拉花摺扇。龔扇 清朝光緒年間,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貢市)的制扇藝人龔爵五編成細篾竹絲扇,扇面上有“福祿壽喜”等字形,或“喜鵲鬧梅”圖,深受人們的喜愛。光緒未年,四川“勸業...
金陵派的主要技法為淺刻,即竹刻中的陰文刻法。這種刻法不僅有線也有面,刻出的景物可再現書畫的筆情墨趣。清中期竹刻工藝出現了留青刻法,也稱“貼簧”、“文竹”、“竹簧”,經煮、曬、壓,膠合或鑲嵌在木胎及竹胎器物上,然後磨光,再在上面雕刻書畫紋飾,由於簧色潔淨無瑕,嫩簧嬌潤,宛如象牙。使用這種...
揚州牙刻是以刀為主要工具,採用淺刻、微刻技法將書畫鐫刻於象牙之上的一種技藝。 揚州牙刻始見於清代嘉慶年間,最初為深刻,影響不大。直到鹹豐、同治年間,揚州著名畫家吳熙載將淺刻技藝引入象牙雕刻後,始見光采,開創了我國象牙淺刻藝術。光緒間,揚州於嘯軒發展了前輩淺刻藝術,創造了微刻技藝,能於方寸...
蘇州、常州、江西、廣州等地出產,用水牛肋骨製作,要經過刮、鋸、刨、漂白、造型、拉花、砂、磨等許多工序,細膩潔白,猶如象牙細拉花摺扇。其他信息 龔扇。清朝光緒年間,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貢市)的制扇藝人龔爵五編成細篾竹絲扇,扇面上有“福祿壽喜”等字形,或“喜鵲鬧梅”圖,深受人們的喜愛。光緒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