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水利志

《豐縣水利志》是豐縣水利局編纂的地方志,於2009年8月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豐縣水利志
  • 作者:豐縣水利局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豐縣水利志》堅持“實事求是、求實存真”之宗旨,力求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和資料性之統一。 記述遵照“詳今略古”原則,統合古今,立足當代。時間上限從事物發端開始,下限至2005年。為照顧水利事業的連續性,個別內容延伸至2006年或2008年(如:大事記)。內容敘述範圍以1953年3月華山縣撤銷,歸入豐縣,豐縣從山東省滕縣專署劃出,復劃歸江蘇省徐州管轄以後的區域為準。區域內詳述,區域外有關聯者簡述。

作品目錄

· 1989年4月2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長錢正英(女)視察豐沛旱情和水利工程(此照片系與豐縣陪同人員合影)
· 1989年4月29日,國務委員陳俊生(前)到豐視察梁寨抽水站等水利工程
· 1988年12月2日,江蘇省省長顧秀蓮(女)到豐視察大沙河治理工程和抗旱情況
· 1989年10月3日,江蘇省原副省長陳克天(前)到豐視察大沙河綜合開發治理
· 2005年9月7日,江蘇省委副書記張連珍(女)到豐視察李樓水利樞紐改建工程
· 1988年7月10日,江蘇省副省長陳煥友(前左三)到豐視察旱情
· 2000年3月30日,副省長姜永榮(右四)到豐視察中低產田改造項目
· 1999年,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視察范樓抽水站
· 2006年4月,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女)到豐視察水利工程和水利經濟
· 1975年拓浚後的復新河下游沙莊段(2000年攝)
· 拓浚後的復新河中游段(1997年攝)
· 1997年拓浚後的鄭集南支河梁寨段
· 1998年拓浚後的太行堤河段堤口段(2008年10月攝)
· 2004年拓浚後的三聯河周遷堤口段(2008年10月攝)
· 2001年拓浚後的苗城河中段(2006年8月攝)
· 1、1997至1999年河道拓浚後的堤灘綠化--喬、灌、草、菜立體布局
· 2、1997至1999年河道拓浚後的堤灘綠化--喬、灌、草、菜立體布局
· 3、2000至2001年建成後的苗城河水庫上段(2008年10月攝)
· 4、豐縣東南大地上的明珠--梁寨水庫(2008年攝)
· 5、1988至1994年經過四期治理後的大沙河河川水庫華山閘上段(2008年10月攝)
· 1958年人力疏浚京杭大運河
· 水力沖挖機組開挖大沙河(1990年攝)
· 千軍萬馬大戰鄭集南支河(1997年11月攝)
· 銀銑揮舞車輪滾滾--四聯乾河施工場面(1999年11月攝)
· 2003年李樓水利樞紐改建工程施工現場(2003年攝)
· 1988年2月11日,徐州市副市長孫龍為南線調水工程梁寨抽水站開機典禮剪彩
· 1995年豐縣水利局機井隊為農村降氟改水鑽打機井(1995年12月31日攝)
· 1992年,豐縣水利局技術人員利用塑膜垂直防滲施工技術試驗成功
· 2006年韓莊閘站機械吊裝施工現場
· 1992年白衣河張方莊橋首次採用雙懸臂三鉸桁架拱轉體施工技術(1992年攝)
· 2005年竣工的李樓節制閘改建工程(2006年8月29日攝)
· 1998年改建後的豐城閘站(2008年10月攝)
· 1999年改建後的大沙河華山泄洪閘(2000年攝)
· 1991年興建的大沙河縣內第二級控制夾河閘--56米長橡膠壩(1999年攝)
· 1998年擴建後的大沙河李口涵洞(2008年10月攝)
· 1996年增容後的南水北調江水入豐第一站--范樓抽水站(1999年攝)
· 2005年李樓水利樞紐改建後的新抽水站(2006年8月攝)
· 范樓站增容後的配套機組(2006年9月攝)
· 1996年增容後的南線調水第二站--梁寨抽水站(1999年攝)
· 2006年新建成的韓莊閘站(2008年10月攝)
· 2001年建成的苗河抽水站(2008年10月攝)
· 順河鎮尹莊抽水站(1999年攝)
· 大沙河鎮抽水站(1999年攝)
· 金陵鄉於莊抽水站(1999年攝)
· 首羨鎮宋莊抽水站(1999年攝)
· 宋樓鎮孫樓抽水站(1999年攝)
· 西線調水末站--黃莊閘站(1999年攝)
· 順河鎮尹莊灌區防滲渠道(1999年攝)
· 范樓鎮叉口村農田配套示範方一角(1999年攝)
· 馬樓鄉農田裝配式鋼架橋(1999年攝)
· 田間配套工程一角(1999年攝)
· 孫樓鎮張梨園農田水利示範方(1999年攝)
· 張五樓鄉示範區的大田噴灌(1999年攝)
· 果樹小管出流灌溉(1999年攝)
· 葡萄園髮絲滴灌(1999年攝)
· 花卉微噴(1999年攝)
· 正在運行中的菜田移動噴灌(1999年攝)
· 《水法》頒布五周年座談會在縣人大常委會會議室舉行(1993年6月30日攝)
· 豐縣水政執法隊伍依法清除復新河中的行洪障礙(2005年6月18日攝)
· 自1988年《水法》頒布實施後,縣水利局每年均舉行有關水法規的宣傳活動
· 豐縣水政監察大隊執法人員查處堤灘取土水事案件
· 水行政執法隊伍(1999年10月1日攝)
· 1978年“7·25”洪水造成碭山縣賈寨西廢黃河北大堤等多處決口
· 1978年“7·25”洪水過後,豐縣劉王樓公社孫窪村幹部為社員從危房內搶運物品
· 2003年7月中旬暴雨後的師寨鎮孫莊一帶果樹農田受淹情況
· 2003年8月下旬暴雨后豐縣北部受澇的玉米地
· 1980至2002年,豐縣多次出現持續嚴重乾旱。圖為受旱的麥田
· 豐縣北部低洼地區的水稻在乾旱年份同樣面臨缺水的困境
· 1980至2003年,豐縣多次發生嚴重乾旱。這是縣抗排隊在史南河上架機抽水抗旱
· 1988年在北部低洼地區研製輕型井成功
· 1995年7月5日豐縣在全省率先成立抗旱服務隊。這是該隊的部分抽水泵
· 每年縣防指安排有關物資儲備單位落實防汛物資器材的準備工作
· 豐縣防汛防旱指揮調度中心會議大廳(2008年10月8日攝)
· 1988至1994年對大沙河進行綜合開發治理。圖為開發利用一角(2008年10月攝)
· 田間工程綜合利用(1999年6月攝)
· 大沙河綜合開發帶動了水產養殖(1996年攝)
· 鎮水利站井管制品廠一角(2008年10月攝)
· 龍霧橋碼頭(2005年6月27日攝)
· 大沙河華山閘風景區(2008年10月攝)
· 李樓月亮島(2006年9月16日攝)
· 80年代中期的龍霧橋碑亭
· 大沙河紀念碑(2008年10月攝)
· 位於王溝鎮前劉集村前的三省井
· 1984至2002年期間的豐縣水利局辦公樓
· 2005年建成的水利局大門(2008年10月攝)
· 2005年落成的豐縣水利局辦公大樓(2008年10月攝)
· 進入21世紀,豐縣水利局初步實現辦公自動化(2008年10月攝)
· 豐縣水利局工程技術人員辦公場景(2008年10月攝)
· 1991年1月,縣水利系統職工迎春運動會在縣體育場舉行
· 水利局工程股人員在迎新春聯歡會上小合唱(2006年1月27日攝)
· 每年縣水利系統職工都參加義務植樹(2006年3月8日攝)
· 水利局機關退離休人員舉行迎新春茶話會(2006年1月)
· 2005年新落成的水利職工之家--水秀園(2008年10月攝)
· 豐縣水利局職工水秀園住宅 室內陳設一角(2008年10月攝)
· 1995至2005年豐縣水利局獲得的江蘇省水利廳授予的獎牌
· 中共豐縣水利局黨委被徐州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 豐縣水利局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
· 豐縣獲得徐州市1996年度水利建設優秀獎
· 豐縣獲江蘇省1991年度水利建設大禹杯先進縣
· 豐縣獲得的省防辦、省水利廳授予的部分其他榮譽(2009年1月攝)
· 2006年12月6日,在豐縣四套班子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豐縣水利志編纂工作開始啟動
· 2009年2月28日。《豐縣水利志》通過市、縣史志辦及市水利局聯合評審
· 編纂工作委員會主要人員與原局長齊慕勇(左三)合影
· 水利志編撰工作人員合影
· 豐縣行政區圖(1987~1999年)
· 豐縣行政區劃圖(2000年)
· 豐縣新中國初期水系圖(1955年版)
· 豐縣水利圖(1999年版)
· 奮發自勵 美哉古豐 華超題
· 馬亞題詞
· 仇高馳題詞
· 王國宇題詞
· 孫茂祥題詞
· 《豐縣水利志》編纂委員會
·
· 第一章 自然概況
· 第一節 地質地貌
· 一 地質
· 二 地貌
· 第二節 水系
· 一 古代水系
· 二 近代水系
· 三 當代水系
· 第三節 土壤植被
· 一 土壤形成及發育
· 二 土壤種類分布
· 三 土壤特徵
· 四 植被
· 第四節 水文特徵
· 一 降水
· 二 蒸發
· 三 汛期
· 四 水位
· 五 流量
· 六 洪水
· 第五節 水資源
· 一 水資源量
· 二 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 三 水質
· 第二章 河道整治
· 第一節 復新河
· 一 總體規劃
· 二 幹流
· 三 一級支流
· 四 二三級支流
· 第二節 鄭集河
· 一 南北支河
· 二 其它支流
· 第三節 大沙河
· 一 初步治理
· 二 華山閘的興建及挖溝築堤
· 三 夾河閘的興建及河道開發治理
· 第四節 廢黃河
· 一 規劃
· 二 開發
· 第五節 鹿口河
· 第六節 孫華河
· 第七節 惠月河
· 第八節 梁寨水庫
· 第九節 二壩淹子
· 第三章 調水工程
· 第一節 北線調水
· 第二節 東線調水
· 第三節 南線調水
· 一 梯級控制
· 二 縣內西線調水
· 第四章 閘涵工程
· 第一節 閘站工程
· 一 縣管閘站
· 二 縣代管閘站
· 三 鎮管閘站
· 第二節 涵洞
· 第五章 農村水利
· 第一節 旱澇保收田建設
· 一 治理規劃
· 二 分類治理
· 三 溝渠配套
· 第二節 中低產田改造
· 一 項目及治理重點
· 二 完成情況
· 三 工程效益
· 第三節 機電排灌
· 一 農電建設
· 二 機電排灌站
· 三 泵站改造
· 第四節 配套建築物
· 一 農橋
· 二 抽水站
· 三 機井
· 四 田間配套建築物
· 第五節 水土保持
· 一 工程措施
· 二 生物措施
· 第六節 鹽鹼土改良
· 一 鹽鹼土分布特點
· 二 治理措施
· 第七節 產權制度改革
· 第八節 鄉鎮供水
· 一 降氟改水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 二 供水系統
· 三 供水管理
· 第九節 鄉鎮服務體系建設
· 第六章 灌區與節水灌溉
· 第一節 灌區建設
· 一 上級湖直引灌區
· 二 平原坡地灌區
· 三 苗河灌區
· 第二節 節水灌溉
· 一 節水工程
· 二 節水新技術
· 三 雨水利用
· 第七章 井灌建設
· 第一節 初期井灌建設
· 一 新中國初期的打井
· 二 彎磚淺機井
· 三 深機井的試打
· 四 水泥管機井
· 五 電井灌
· 第二節 井灌建設發展
· 一 全面規劃
· 二 綜合治理
· 三 鞏固、完善、提高
· 第三節 打井機具及提水工具
· 一 打井機具
· 二 提水工具
· 第四節 井灌效益
· 第五節 輕型井建設
· 第八章 防汛抗旱
· 第一節 組織機構
· 一 防汛組織
· 二 責任制度
· 三 搶險組織
· 第二節 防汛信息
· 一 氣象信息
· 二 水文信息
· 三 抗災信息
· 四 信息傳遞
· 第三節 防洪預案
· 第四節 水情調度
· 一 洪水調度
· 二 用水調度
· 第五節 城市防汛
· 第六節 物資和經費
· 一 物資供應
· 二 經費
· 第七節 水旱災害概況
· 一 黃泛災害
· 二 洪水災害
· 三 旱澇災害
· 第八節 重大災害及抗災紀實
· 一 1957年特大洪災
· 二 1963年特大澇漬災害
· 三 1978年旱澇急轉
· 四 1988年特大旱災
· 五 1999年嚴重乾旱
· 六 2003年嚴重澇災
· 第九章 建設管理
· 第一節 施工管理
· 一 施工組織
· 二 人力資源管理
· 三 施工隊伍
· 四 工程監理
· 五 質量管理
· 第二節 財務管理
· 一 管理體制
· 二 基本建設經費
· 三 事業經費
· 第三節 審計
· 一 經營成果審計
· 二 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 三 專項審計調查
· 第四節 物資管理
· 一 管理機構
· 二 管理制度
· 三 物資供應
· 四 機具設備供應
· 五 倉儲管理
· 第十章 工程管理
· 第一節 管理組織
· 一 河道堤防
· 二 縣管閘涵
· 三 機電排灌站
· 四 機井
· 五 農田水利工程
· 六 水庫
· 第二節 觀測檢查
· 一 經常檢查
· 二 定期觀測
· 三 三查三定
· 四 安全鑑定
· 第三節 工程歲修
· 第四節 確權發證
· 第十一章 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
· 第一節 開發利用
· 一 降水利用
· 二 地表水資源
· 三 地下水資源
· 第二節 水資源管理
· 一 管理機構
· 二 城鎮地下水資源
· 三 農村地表水資源
· 第三節 治污環保
· 一 城區治污
· 二 治污管理
· 三 污水處理廠
· 第十二章 綜合經營與水費
· 第一節 綜合經營
· 一 機構設定
· 二 產業結構
· 三 經營管理
· 四 招商引資
· 第二節 水費
· 一 組織機構
· 二 收費改革
· 三 徵收辦法
· 四 管理使用
· 第十三章 法制建設
· 第一節 政策及規範性檔案
· 一 水利建設政策
· 二 規範性檔案
· 第二節 執法組織及隊伍
· 一 執法組織
· 二 執法隊伍
· 三 隊伍建設
· 四 水行政執法責任制
· 第三節 水法規宣傳
· 一 水法及相關法規的宣傳
· 二 防洪法宣傳
· 三 水費收繳法規政策的宣傳
· 四 “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紀念活動
· 五 普法宣傳活動
· 第四節 水事案件查處
· 第十四章 縣際邊界水事
· 第一節 豐縣與安徽邊界水事
· 一 豐縣與碭山縣
· 二 豐縣與蕭縣
· 第一節 豐縣與山東邊界水事
· 一 豐縣與單縣
· 二 豐縣與金鄉、魚台縣
· 第三節 豐縣與沛縣銅山縣邊界水事
· 一 豐縣與沛縣
· 二 豐縣與銅山縣
· 第十五章 基礎工作
· 第一節 水文
· 一 機構
· 二 站網布設
· 三 測報
· 第二節 勘測、規劃、設計
· 一 勘測
· 二 規劃
· 三 設計
· 第三節 檔案管理
· 第十六章 科技教育
· 第一節 科技組織
· 第二節 科技項目
· 一 基礎性科研工作
· 二 鑽井修井機具的革新
· 三 建築物結構的革新
· 四 施工機具的演變及革新
· 五 新技術的引進推廣與創新
· 六 節 水灌溉新技術的套用
· 七 新材料引進套用
· 八 其它進步項目
· 第三節 科技成果
· 第四節 教育培訓
· 一 業務技術培訓
· 二 學歷教育
· 三 培訓基地
· 第五節 技術交流
· 第十七章 機構隊伍
· 第一節 機構設定
· 一 局機關
· 二 指揮機構
· 三 企事業機構
· 四 鄉鎮水利機構
· 第二節 黨團群組織
· 一 中國共產黨水利局組織
· 二 共青團水利局組織
· 三 工會
· 四 水利學會
· 第三節 水利隊伍
· 一 職工隊伍
· 二 科技隊伍
· 三 老幹部隊伍
·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節 傳
· 一 明清時期
· 裴爵
· 王檢心
· 王葆昌
· 二 民國時期
· 三 新中國成立後
· 岳修蘭
· 董毓和
· 管齊榮
· 第二節 錄
· 一 明代
· 張泮
· 戴輔
· 胡義心
· 任惟賢
· 尹梓
· 費思箴
· 二 清代
· 孫毓遴
· 魏升敘
· 宿生澍
· 第三節 表
· 第十九章 水利景觀
· 第一節 古代景觀
· 一 古代三井
· 二 五門
· 三 龍霧橋
· 第二節 現代景觀
· 一 月亮島
· 二 華山閘風景園
· 三 三省井
· 附錄:
· 附錄一 水旱災害
· 一 黃泛災害
· 二 1949年前水旱災害
· 三 新中國成立後水旱災害
· 附錄二 氣象諺語
· 一 預示天氣陰晴
· 二 預示雨雪
· 三 預示中長期天氣
· 四 預示農業收成
· 附錄三 規範性檔案(選錄)
· 一 關於加強復新河水利工程管理的通知
· 二 豐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管理工作的通告
· 三 豐縣水利工程管理暫行實施細則
· 四 豐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大沙河管理的通告
· 五 豐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鄭集南支河、梁西河管理的通告
· 六 縣政府關於加強豐縣河道管理工作的通知
· 七 豐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豐縣河道堤防管理的通告
· 八 縣政府關於豐縣河道實施分級管理的通知
· 九 關於加強水利工程及橋樑管護工作的通知
· 十 關於實施《河道管理範圍內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的通知
· 十一 關於貫徹落實《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的通知
· 十二 關於調整水資源費的通知
· 十三 縣政府印發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 十四 縣政府關於改革農村供水體制和農業水費收繳辦法的通知
· 十五 縣政府關於印發《豐縣水利工程水費徵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 十六 江蘇省防洪保全資金徵收和使用管理規定
· 十七 關於核定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補償費徵收標準的通知
· 十八 關於今冬明春水利工程清障拆遷補償的有關規定
· 附錄四 水利部淮委有關重要邊界水事檔案
· 一 關於冀魯豫皖蘇京五省一市平原地區邊界水利問題的處理原則
· 二 水利電力部關於進一步處理冀魯豫皖蘇邊界水利問題的意見
· 三 關於對復新河上段及支流苗城河工程設計的審查意見
· 四 關於解決江蘇豐縣、安徽省碭山縣邊界地區水利問題的意見
· 五 關於安徽省碭山縣、江蘇省豐縣復新河流域跨省排水工程設計審定意見
· 六 關於處理豐縣與金鄉、單縣邊界水利問題商談紀要
· 七 淮辦關於復新河流域治理工程初步設計的審查意見
· 八 淮辦關於復新河流域治理工程初步設計的補充審查意見
· 九 對復新河建閘的批覆
· 十 水利電力部關於南四湖分水及其控制運用管理問題的補充規定
· 附錄五 統計資料
· 一 豐縣1950~2005年水利建設完成土石混凝土方統計表
· 二 豐縣1950~2005年水利建設投資統計表
· 三 2005年豐縣大溝級以上水閘工程情況表
· 四 2005年豐縣中小型抽水站(流量0.5立方米/秒以上)工程情況表
· 五 豐縣主要抽水站1987~2005年抽水量統計表
· 六 豐縣1957~2005年井灌建設基本情況統計表
· 七 2005年豐縣河道工程狀況一覽表
· 八 豐縣1949~2005年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統計表
· 《豐縣水利志》編纂始末
·
· 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檔案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