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祥農莊

豐祥農莊

肥西縣官亭鎮古有“廬州後花園”的美譽,今有“合肥西大門”之稱,位於合肥市與六安市之間,312國道、寧西鐵路、合六葉高速穿境而過,是肥西西北農業大鎮,全鎮國土面積237平方公里,耕地13.8萬畝,人口近10萬,轄30個村,3個社居委、1個街道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祥農莊
  • 美譽:廬州後花園
  • 總面積:237平方公里
  • 人口:近10萬
簡介,改善農村面貌,提升農業生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簡介

自古以來,居民以農業生產為主。因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勢落差大,耕地大小不一,老村莊分散、凌亂,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落後。為回響黨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工程的號召,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2008年3月,肥西縣官亭鎮馬河灣、豐祥兩村被列為合肥市首批土地及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項目四個試點單位之一,這是合肥市率先開展萬畝土地整治、舊村綜合治理、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土地及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項目是合肥市委在充分調研各地新農村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將土地及宅基地整理項目、新農村建設項目、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三者結合起來共同實施的一個項目,三者之間存在必然的內在聯繫,相互促進、形成合力、共同發展。通過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積,經過土地置換,一方面解決了城市發展用地指標緊缺的難題,另一方面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為新農村注入資金,解決了新農村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難題。同時,通過耕地整治,對水、田、路、渠等農業生產設施進行科學配套,提高了土地生產耕作條件,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將舊村莊全部拆除,建設全新的安置點,建立新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從而使農村居住條件及環境得到全面改善,社會管理更加民主,村容村貌整潔有序。通過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模式,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真正推動並保障新農村後續發展。由此可見,土地及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項目對於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很強的實踐與示範意義。
馬河灣、豐祥新農村建設項目涉及46個村民組、88個自然村莊、1100多戶、4300多人,總面積18514.3畝。兩年多來,在市、縣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堅強領導下,在國土資源部門的精心指導與大力支持下,官亭鎮黨委、政府嚴格貫徹項目指導思想、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全力推動項目建設。目前,整個項目基本完工,投入資金達2.03億元(其中新村建設投入資金約1.67億元,土地整理投入資金約0.36億元),通過土地及宅基地整理,有效實現了節約集約用地,新增耕地2906畝,通過新村建設,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目前,新村安置點“豐祥農莊”安置民眾1421戶、4382人。

改善農村面貌

項目建設伊始,我們按照“近郊臨路”的指導思想對新村安置點進行選址。因安置點緊鄰312國道和官亭鎮區,通過實際調查摸底,項目區絕大部分民眾選擇“豐祥農莊”安置點。“豐祥農莊”安置點占地519畝,規模較大,在前期規劃設計上充分考慮農村生活實際與現代住房特點,遵循“農村特色、城鎮標準、江淮新村”的主導思想,貫徹“宜農、宜居、宜游、怡人”的設計要求,堅持“安全、舒適、經濟、適用、節能、環保”的設計標準,規劃六大組團,設計三種房型(多層樓房、二層樓房、四合院),滿足不同民眾的住房需求。新村安置點共規劃安置1421戶(其中多層24幢660戶,二層164幢677戶,四合院21幢84戶),小區內供水、供電、電信、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全部按高標準一次性投入建成。同時,學校、衛生站、文化活動中心和社區委、商業服務區、清真寺、污水處理廠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充分滿足民眾居家生活、娛樂、休閒等需求,真正體現了“新農村、新面貌、新生活、新發展”的特點。

提升農業生產

馬河灣、豐祥項目區內原自然郢不集中,村莊散亂,地形起伏較大,土地平整度差,水利、交通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落後,土地質量不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低,這些狀況遠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委託省、市城鄉規劃設計院對項目區進行科學規劃,按照“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設計原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科學設計出田塊、水系、路網,降低田塊地勢落差,提升土地耕作條件。土地整理嚴格按照圖紙施工,認真落實水利、道路等配套設施,增強抵禦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目前,項目區已完成耕地整理11826.9畝,水域整理2576.2畝,荒灘古埂整理2140.2畝,宅基地整理1971畝。通過整理,田塊合格率達100%,農田有效灌溉率達100%,標準化農田達80%,農業機械化綜合指標達90%,為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創造優越條件。整理後新增耕地2906畝,新增耕地率達15.67%,其中,土地整理新增耕地1454畝,宅基地整理新增耕地1452畝,村莊占地率從整理前的10.6%下降到2.8%,戶均宅基地從1.51畝下降到0.44畝,下降了70.86%。整理出的土地需重新分配,根據各村民組實際田畝,除去公共設施及戶均宅基地占用外進行分配,界定土地權屬,由各村民組相互確認。土地分配後,村莊占地減少1400多畝,實現了節約集約用地的最終目標。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大片的耕地整理出來後,是交由民眾按原先一家一戶生產模式進行經營,還是將土地集中流轉出去交由現代農業企業經營,這是擺在黨委、政府面前一個亟需解決的難題,若按原先的生產模式經營,難以促進農業增收增效,農民增收困難。我們通過入戶調查宣傳,加強引導,95%以上民眾同意將土地流轉出來。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結合肥西縣出台的“土地流轉工作二十條”,在項目區成立了2個土地流轉合作社,將願意流轉的土地集中入社,與民眾簽訂土地流轉協定,按照每畝不低於500元的租金,統一對外進行招商租賃。同時,集中保留小片耕地,讓不願流轉的農民自主經營,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確保農民不失地、不失權、不失利、不失業。項目區14500畝耕地,通過土地流轉與5家農業企業、7家種植大戶簽約13400畝,實現流轉土地92.4%。
土地流轉後,絕大部分農民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外出打工、經商,但仍有一部分年紀偏大、體力能力較弱的民眾不願外出。為了解決這部分群體的就業問題,我們加強引導與扶持,通過多種渠道,想方設法讓這部分民眾就業。一方面通過農業企業就近用工,另一方面我們採取三種途徑安排農民就業,一是建立種植園區,投資建設250畝標準化鋼架大棚,優惠返租給民眾,讓一部分農戶自主經營,可解決500多人的就業,;二是建立養殖園區,成立養殖合作社,與肥西縣老母雞家園(餐飲業)進行合作,由公司向農戶提供雞苗、飼料並負責回收,解決另一部分民眾就業;三是建立加工園區,引進一家服裝加工生產企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下剩民眾的就業。目前,服裝加工企業已經開工,已安排就業200多人,通過下一步擴大生產,將解決1000多人的就業。
豐祥農莊安置點建設成後,容納兩村近5000民眾居住生活,目前95%以上民眾已搬進新居。為加強新村管理與服務,成立了社區黨總支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全面接收小區管理。小區成立社區理事會及物業管理,組建了保潔、保全、便民服務隊三支隊伍,保障小區環境衛生,維護安全,提供各項社會服務,著力提高小區管理與服務水平,努力為民眾創造一個安樂、祥和、美麗的環境。另一方面,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了穩定租金,流轉土地後,他們既可以在農業企業就近打工,又可以外出創業、經商,獲得更多的工資性及營業性收入。據初步測算,項目實施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可增加1000元以上,為新農村後續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我鎮土地及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項目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惠民工程,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土地整理為依託,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以現代農業發展為支撐,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首要任務,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全面推進新村建設工程、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生產生活環境改善工程、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工程和各類惠農民生工程的建設,使農民民眾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初步實現了節約、集約用地,統籌城鄉發展的項目首要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