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碑文,
簡介
遞運所,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置,係為便於遞運(傳遞運輸)而設,當時設大使、副使各一人,並根據遞運所民夫的多少設百夫長,負責管理民夫,後革去百夫長一職而專設大使,分隸於府、州、縣,掌運遞糧物。遞運所大使一職雖與遞運所同年而設,但先於遞運所,初在京任職,負責組織衛所戍守軍士傳送軍囚,後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它存在妨礙練兵守御的問題,於是命兵部增置遞運所,專職遞運。清制只有江蘇有府遞運所大使一人。
豐潤東關遞運所初建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永樂三年(1405年)縣令寧智重修。至隆慶三年(1569年),該所因年久盡廢,地為丘墟。時任豐潤縣令的是王納言。王納言,號梧月,南直隸常州府武庭縣進士,隆慶二年(1568年)始任縣令。據光緒版《豐潤縣誌》卷四《職官·知縣》載,他在任“整飭功多,百廢俱舉”,如建社學(見豐潤縣誌《重建社學號舍射圃記》),建順成廟等等,他還與邑紳谷九鼎一起重修了豐潤縣誌,即現存於世的明隆慶版《豐潤縣誌》。在他主持下重修的東關遞運所,建大門一楹,正廳二楹,東西耳房各二楹,千神廟大使宅各一所。此所建成後至清朝康熙年間仍保存較好。《重建東關遞運所》一文係為此次重建所寫,該文存於明朝隆慶、清朝康熙、乾隆、光緒四版《豐潤縣誌》中,作者張守中為鐵冶郎中,其他無考,該碑已無存。
碑文
重建豐潤東關遞運所碑碑文:
豐潤在薊東南二百餘里。密邇①邊陲②,諸屬國入貢,旁③午於道,即能吏往往難之,銓部④以武進士王君納言宰是邑,固慎選也。君甫⑤至,即訪求民瘼⑥,並興革事宜,百務俱舉,遠邇翕然⑦稱治。邑東關遞運所,歲久頹廢,官吏僦⑧居民舍,遠人道經者無寧所,輒入城謀居,民不安堵⑨,眾鹹苦之。君目睹其弊嘆曰:“何以觀遠而廣德哉!”乃慨然思更新之。白於大中丞白川劉公,報可。遂飭⑩材工鳩以贖金董11其役,閱兩月而成,規制嚴整,煥然一新。正廳南向,翼以兩廓12,冠以大門,廚舍廄廁鹹備,統官吏房其計二十二間,爰征余文,以記歲月。余惟13在下者未嘗無任事之人,而或不獲於上,在上者未嘗無興事之心,而或不獲於下,上下相遇之難也久矣,王君以勵精任事,大中丞以勤恤成功,一振舉間,居者有定舍,行者有常館,而民得以無憂焉,是豈尋常興繕者可比哉!昔周單子聘楚過於陳,見其道穢,而川澤不陂14梁,客至不授館,羈旅15無所寓,遂知其不競。蓋城郭道路,旅舍寄寓皆三代為政之法,周官尤重之,王君之是舉也。安遠寧邇?勞不及民,費不勤官。百年之廢,興於一旦,同心濟事,即周官旅舍之設無愧焉,率是道也。異日和衷以相大事,所謂在朝廷則朝廷重,在邊鄙則邊鄙重,何古今人不相及乎!余無文喜君之有為而賢大中丞之相與以有成也,替為之記。
注釋:
①邇:近。
②邊陲:邊境。
③旁:同“傍”,臨近。
④銓部:銓,選拔。銓部即吏部。
⑤甫:剛剛。
⑥民瘼:百姓的疾苦。
⑦歙然:形容言論,行為一致。
⑧僦:租賃。
⑨安堵:安定、安居。
⑩飭:整飭。
11董:監督管理。
12廓:廣闊。
13惟:想。
14陂(bēi)陡:邊;岸。
15羈旅:長久寄居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