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豐樂鎮以招商引資、發展
工業經濟為重點,以調整結構、活躍
農村經濟為熱點,以改善基礎設施、擴張集鎮建設為關鍵,以實現城鄉經濟互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為目的,促進了鎮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2006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494萬元,占全年任務17406.6萬元的100.5%,同比增長14%;實現財政收入284.52萬元,占全年任務199萬元的142.97%;農民人均純收入3825元。
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原名“鳳落”,傳說是鳳凰落過的地方,後寓物“豐”民“樂”之意,遂得“豐樂”美譽。1949年置豐樂鄉,1955年設鎮,1961年改公社,1983年復建鎮。1997年,面積77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大圩、馬祠、程店、代興、民主、安淮、曹沖、雙棗、方橋、鐵佛、曹祠、新四、新一、新三、五二、五一、五五、新二、五三、肖圩、五四21個村委會及西街、東街2個居委會。2005年底,將原新倉鎮整建制併入豐樂鎮,鎮政府駐豐樂河。
行政區劃
豐樂鎮(又名鳳落河)是個古鎮,清嘉慶《合肥縣誌》記載:“豐樂河鎮,在城南九十里”。民國時屬合肥縣九區(花崗區)。1949年屬肥西縣程店區豐樂鄉。1952年3月另設豐樂鎮,屬豐樂區。1956年鎮改為鄉。1958年屬文斗公社。1961年成立豐樂公社。1972年析置豐樂鎮。1983年豐樂公社併入豐樂鎮,實行鎮管村,仍屬豐樂區。
地理環境
豐樂鎮廣為第四系土壤堆積物覆蓋,僅在中西部部分有較多基岩出露,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為中新生代陸相地層。縣境西北高,東南低。中北部屬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嶺自西向東北橫穿而過,中西部有一系列低山,低山綿延25千米,大潛山海拔289米,為全縣最高點。地形起伏多變,崗沖相間,落差較大。東南為巢湖盆地,湖河沿岸有狹長的沖積平原。
自然資源
昔日的古鎮沿河而立,東西走向,南北兩條街道。小瓦樓房,板門鋪店,茶館酒樓,鱗次櫛比,青石路面,小巷通幽,頗具江南水鄉小鎮之特色。舊時,水運方便,豐樂鎮以米市、毛市、食品業著稱。豐樂又是羽毛集散地……豐樂“森源商號”的醬油乾是古鎮傳統名特產,它選料精良,加工考究,味美淡鹹相宜,富有彈性
政治體制
鎮政府設在豐樂河堤古鎮。全鎮面積116平方公里,人口5.9萬人,轄方橋村、安淮村、鐵拂村、曹祠村、雙棗村、民主村 、大圩村、程店村 、三里村、河灣村、蔣崗村、新華村、新豐村、肖家橋村 、橋東村 、趙橋村、安河村、路塘村 、橋西村、橋中村、從姚村21個行政村,豐樂街道居委會、新倉街道居委會2個街道居委會,歷史上即以盛產、經營羽絨而揚名,其羽絨、豬鬃產品遠銷上海、廣州、香港等地,是安徽省著名的羽絨集散中心。
著名人物
著名的國民黨高級愛國將領張治中先生,祖籍巢縣洪家疃,於1891年出生於豐樂鎮,並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曾在豐樂河一家雜貨店當學徒……1933年冬,曾偕同親屬返回故鄉探望。
工業發展
堅持“工業強鎮、工業興鎮”戰略,把招商引資工作放在工業發展的首位,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政企聯繫制度,充實招商隊伍,建立招商網站和本地人在外知名人士花名冊等措施,實行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政策招商、以閒置資產招商等方法,依託酒類、化工、機械、糧油等發展重點、優勢產業和優勢資源,形成特色招商、品牌招商和網路招商。2006年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215.1萬元,占全年任務1793萬元的235.09%,同比增長200%。全年新引進企業8家,其中工業企業1家,商貿物流、運輸企業6家和1家建築企業。全年新建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新建固定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家。
農業發展
全鎮實施“栽桑養蠶、種草養畜”為重點的農業發展思路,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規模,發展特色養殖業,強化農業產業化規模經營,2006年實現農業增加值7723萬元。全鎮已完成退耕還林5200多畝,糧食種植面積39430畝,總產20740噸;繼續推廣小蠶共育、室外蠶棚、紙板方格簇、省力化蠶台等新技術,全年育桑苗20畝,新發展桑園709畝,共發蠶種5015張,產繭3015擔,農民收入250餘萬元。加強對2600畝甜橙的技術管理,新增經果林600畝,新增中藥材300畝。全年出欄生豬51069頭,羊5366隻,牛494頭,家禽54.5餘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