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村(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

豐收村(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

豐收村位於潛山市最南端,長河與潛水河匯合處,三面環水,同懷寧縣臘樹、石牌、大窪三鎮隔河相望。北與天崇村接壤。 全村人口3966人,戶數937戶,16個村民組,耕地面積2118.17畝,意楊經濟林1350餘畝,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人傑地靈,主產水稻、棉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豐收村
  • 所屬地區:安徽省潛山市
  • 電話區號:0556
  • 郵政區碼:246307
  • 地理位置大別山東南麓
  • 人口:3,966口人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天柱山
  • 機場:天柱山機場
  • 火車站:天柱山站
  • 車牌代碼:皖H
  • 耕地面積:2118.17畝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豐收村,海南省那大鎮豐收村,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隆盛鎮豐收村,安徽省定遠縣定城鎮豐收村,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團結彝族鄉豐收村,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豐收村

我村主要經濟來源:農業、種植業、養殖業。有近1500人的剩餘勞動力外出經商、務工,增加了我村村民的經濟收入。
村內道路平坦,5.2公里水泥路貫穿14個村民組,沿路兩旁房屋整潔,圩外綠樹成蔭,圩內田成方,路成行,是一個米糧倉。
豐收村兩委多年來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2006年7月被潛山縣委評為“先進基層組織”,2007年6月被安慶市委評為“先進人民調解委員會”歷年來多次被王河鎮政府評為“先進黨組織”,2008年2月被安徽省評為“安徽省民主法治示範村”,2009年3月被王河鎮政府評為“綜合維穩先進集體”,2009年8月被潛山縣評為“五個好村黨組織”。
豐收村兩委在榮譽面前不驕不躁,積極回響上級政府各項號召,帶領全體村民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建設家鄉,為豐收村輝煌的未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特色產業瓜蔞、葛根,是瓜蔞的發源地、原產地。

海南省那大鎮豐收村

那大鎮豐收村共有45戶,人口223人;經濟收入以橡膠和養殖業為主。2003年全村農業總產值8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550元。
該村的主要特點:一是種養業發達。該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地理位置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種養業,走出了一條以橡膠種植和禽畜養殖為主,糧、果、魚、運輸業為輔的立體發展的新路子。全村有水稻48畝,種植橡膠2.7萬株,其中開割2.2萬株,有魚塘20畝,有養豬專業戶5戶,有養鴨專業戶7戶,有養雞專業戶12戶,年雞、鴨出欄量1.2萬隻。二是環境建設良好。籌資8萬元,硬化村道6條、長630米、面積3200平方,砌排水溝1100米,種植散尾葵、紅桑、鐵樹等花木200棵,鋪草皮1000平方,粉刷牆壁28間,繪宣傳畫6幅,寫宣傳標語3條,建村牌1個,村容村貌乾淨、整潔。三是堅持推廣農業實用技術。不定期邀請科技人員下村進行科學技術培訓,經常性組織村民學科技,大力推廣農業實用科技。全村大多數村民參加過養雞、養鴨培訓班學習,有10人參加鎮養殖協會,村勞動力大基本都掌握禽畜養殖技術。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隆盛鎮豐收村

豐收村由原來村和新民村合併而成,位於鎮人民政府東南部,距鎮人民政府駐地2公里,全村幅員面積5.36平方公里,耕地2988畝,轄21個村民小組,754戶,總人口2897人,人均收入3359元/年。

安徽省定遠縣定城鎮豐收村

安徽省定遠縣定城鎮豐收村位於定城鎮東大門,距定遠縣城5公里,北與潛龍山(范崗鄉)毗鄰,東與桑澗水庫(桑澗鄉)接壤,西和南與東顧村和棠店村緊貼,定滁路橫穿境內,面積11150畝,承包面積9850畝,轄23個村民小組。2010年末總戶數365戶,總人口人3342人,總勞力842人,外出務工人員788人,外出勞動力266人。
豐收村
2008年修兩條村村通水泥路,解決了8個村民組的出門難的問題。2009年又拓寬了2000米的水泥路面做西瓜市場。2010年又規劃好了一個新農村規劃點。
並先後引進銀杏科技園。養雞場、養鵝場和小型養豬場。又利用西瓜市場的優勢,以小李組的培育西瓜苗出售和收購西瓜。帶動全村以及周邊鄉鎮。人均年收入年年上升。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團結彝族鄉豐收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雲龍縣團結彝族鄉,距鄉政府所在地3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80公里。東鄰漾濞抱河嶺村,南鄰漾濞富恆和本鄉河東,西鄰新宅,北鄰洱源西山。轄雞茨曲、妥登、登么、白底地、擇登、鬥神、彝族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39戶,有鄉村人口1302人,其中農業人口1278人,勞動力7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61人。
全村國土面積74.88 平方公里,海拔2430米,年平均氣溫17 ℃,年降水量7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635.1 畝,人均耕地2.8畝,林地 78971.5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2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3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林果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35.1畝(其中:田0 畝,地 3635.1 畝),人均耕地2.8 畝,主要種植玉米、雜糧、芸豆等作物;擁有林地 78971.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2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99畝,主要種植 核桃、花椒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0.6畝,其中養殖面積 15畝;草地3500畝;荒山荒地25573.1畝,其他面積 385.3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196戶通自來水,有13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7.35%)。有252戶通電,有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6.8%、7.6%和4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