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恆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梨花鎮下屬行政村名,面積不詳,位於卓資縣中部偏西,原屬福生莊鄉,撤鄉並鎮後劃歸梨花鎮管轄。共分為13個自然村,習慣稱1隊—13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梨花鎮豐恆村
  • 別名:豐恆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地理位置:卓資縣中部偏西
位置:,河流交通:,人文:,經濟:,文教:,俗語:,

位置:

村部駐中部的西灣子自然村(7隊)。由頭道泉(1隊、2隊)、大二道泉(3隊)、小二道泉(4隊)、三道泉(5隊、13隊)、杜家溝(6隊)、焦家溝(7隊)、西灣子(7隊)、根洞灣(8隊、9隊、10隊、11隊)、土場溝(9隊的別稱)、孔兌溝(11隊的別稱)、八界溝(12隊)等自然村組成。從最東邊的孔兌溝(11隊)到最西邊的頭道泉(1隊)約10里。村東為低山丘陵,再東邊為紅土灣村、合鳳灣村。村南為蠻漢山系的低山,山南為原保全鄉(今亦屬梨花鎮)的馬窯溝、羊圈溝、小土城村。村西南(頭道泉)為黑石頭溝,村西為腦包灣村,村北與紀家灣、蘇木沁灣、後營子、中營子隔大黑河相望。村東北過河後為原鄉政府所在地福生莊村。東距縣城卓資山約15公里,西離呼和浩特市區約70公里。

河流交通:

全村海拔,河谷低地約1400米,高處約1700米。黃河支流大黑河從村北流過,三道泉的泉水經杜家溝、西灣子後,從西灣子村村中流過,在村西北注入大黑河。村北與大黑河北岸的黑山(海拔約2000米)遙遙相對,村東南的孔兌溝、八界溝緊臨梁山(海拔約2000米)。村南為屬蠻漢山山系的低山丘陵,多密布白樺樹,還有胡榛子等灌木。丘陵和河之間為耕地和村莊,一條約5公里的引大黑河水灌溉渠由東向西橫穿根洞灣(8—11隊)、焦家溝(7隊)、西灣子(7隊)小二道泉(4隊)。全村南面靠山,北面臨河,過河後還是山,因此南北向的交通不是很便利,沒有現代的鄉村公路。東西向沿著大黑河河谷可以暢通無阻。北京到銀川的110國道及京藏高速公路(G6)從村中穿過,在西灣子東南方向建有收費站一處,由卓資交警西灣子中隊負責收取過路費。京包鐵路在大黑河北岸穿過。新修建的京包鐵路包頭到集寧運煤專線位於110國道旁邊,亦從村中穿過。村東臨近福生莊火車站,村西臨近安居火車站(已取消客運業務)。

人文:

全村戶籍人口約1800人,均為漢族,都屬於走西口的山西移民後裔,原籍以山西忻州地區所屬各縣為主,間或有偏關等地的(八界溝村的部分人,口音與別人略有不同)。都是雜姓村落,一姓聚族而居的情況不明顯。沒有祠堂等祭祀場所,習俗簡約,沒有中原的繁文縟節。頭道泉以車姓、陳姓為多,二道泉以武姓、張姓、楊姓為主。三道泉以張姓、胡姓、喬姓為多。杜家溝的杜姓、賈姓,焦家溝的焦姓、韓姓,西灣子的劉姓,根洞灣的田姓、米姓、楊姓、李姓、王姓、陳姓,八界溝的樊姓等有較多人口。小姓有邸(10隊)、智(5隊)、支(1隊)、石(7隊)、郎(1隊)、席(4隊)等。
村落歷史不是很悠久,最早有人定居,約在乾隆末年蒙地放墾之後。以前屬蒙古察哈爾鑲藍旗牧地。

經濟:

經濟以農業為主,養殖業為輔助。農作物有小麥、莜麥、馬鈴薯(山藥蛋)、胡麻(亞麻)、穀子、黍子、穀子、糜子、蕎麥、蓮豆(芸豆)、黃豆(大豆)、山豌豆、大豆(蠶豆)、胡蘿蔔、甜菜、捲心菜(蓮花白)等。有馬、驢騾(驢母馬父)、馬騾(馬母驢父)、毛驢、牛、綿羊、山羊、豬等家畜。人均耕地6—10畝,農作物畝產有負“豐恆”的名字,水地500斤左右,旱地180斤左右,豐年旱年有所起伏,產量不穩定,乾旱之年有時會顆粒無收。屬經濟不發達地區,青壯年多赴呼和浩特、包頭等地打工,補貼家用,不少人常年在外,已定居呼、包等地。

文教:

原先有國小四所,西灣子為完全國小、根洞灣、八界溝、頭道泉為不完全國小。鄉村國小合併後,其他幾所國小已停辦,只留下豐恆一所不完全國小,駐西灣子,只有一二年級。三年級以上得到福生莊或土城子(蓮花鎮所在地)上學,需住校。無校車。家長比較苦惱,學生太小,無法照顧自己獨立生活。
沒有村辦企業,村部設支書一人,主任一名,會計一名。
全村無樓房,特產有沙棘(酸刺子)、山杏、野兔、山雞(石雞子)、半翅(山雞)等。
語言屬晉語張呼片,與呼和浩特郊區較接近,與集寧話有差距,與卓資山東部的一些鄉鎮也有差距。

俗語:

一隊的韭菜二隊的蔥,三隊的閨女跳圪塄。
旗下營、拐角鋪,灰人出在卯的兔,卯的兔不夠,根洞灣擦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