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礦務局志(1957-1995)

豐城礦務局志(1957-1995)

《豐城礦務局志(1957-1995)》是《豐城礦務局志》編委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城礦務局志(1957-1995)
  • 作者:《豐城礦務局志》編委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包世芬、熊勇毅、李良仕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豐城礦務局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叉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以中共中共《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準繩,以檔案、文獻資料為依據,實事求是地記述豐城礦區開發、建設的歷史。特別著重記述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豐城礦務局在生產建設、經營管理、科學技術、文教衛生、生活福利、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中創造的業績。

作品目錄

封面
豐城礦務局志
《豐城礦務局志》編輯委員會
《豐城礦務局志》編輯人員
題詞
中共中央委員、煤炭工業部部長王森浩題詞
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張寶明題詞
煤炭工業部辦公廳主任、豐城礦務局原局長王長春題詞
江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張佩奇題詞
豐城礦務局第一任局長張樹楠題詞
豐城礦務局原黨委書記張景祿題詞
圖片
豐城礦務局礦區交通圖
孫永坤豐城礦務局局長、企業法人代表
陳有昌豐城礦務局黨委書記
豐城礦務局黨政領導成員
豐城礦務局機關辦公大樓
礦區建設大道
1986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委員,煤炭工業部部長於洪恩(左)在豐城礦務局視察工作
1994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委員,煤炭工業部部長王森浩(左二)在豐城礦務局視察工作
1996年8月煤炭工業部原富部長、部文化基金會會長張超(中)為《豐城礦務局志》題寫書名
1987年10月江西省省長吳官正(左)在豐城礦務局深入礦井了解安全生產情況
1987年lO月江西省省長吳官正看望全國勞動模範余和平
1990年5月江西省軍區司令員張傳詩(左三)在豐城礦務局視察民兵預備役工作
1992年9月中煤總公司副總經理韓英(中)在豐城礦務局視察工作
1994年5月江西省副省長張雲川(中)在豐城礦務局視察工作
1992年4月江西省副省長黃智權(左二)在豐城礦務局視察工作
1994年11月25日煤炭工業部副部長張寶明(左四)在豐城礦務局發電廠視察工作
1996年2月江西省副省長朱英培(右二)在豐城礦務局視察工作
1996年11月12日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馮金茂少將(右三)在豐城礦務局視察工作
岩巷開拓液壓鑽車
煤巷綜合掘進機組
井下標準化配電室
井下標準化運輸大巷
標準化皮帶斜井
自動模擬生產調度室
套用微機進行數據信息分析
豐城礦務局洛市選煤廠
礦井“三遙”電子大樓
5000門自動電話交換網
礦井瓦斯微機監測室
礦區鐵路專用線
精煤源源外運
職工家庭用瓦斯作生活燃料
曲江立井煤層氣點火試驗
豐城礦務局建新煤礦鳥瞰
豐城礦務局坪湖煤礦
豐城礦務局尚莊煤礦
豐城礦務局山西煤礦
豐城礦務局八一煤礦
豐城礦務局流舍煤礦
豐城礦務局基建工程處
豐城礦務局救護大隊
豐城礦務局總醫院住院部
外科手術室
豐城礦務局機修總廠
豐城礦務局發電廠
豐城礦務局水泥廠
豐城礦務局尚莊二礦
豐城礦務局第二林場辦公樓
豐城礦務局第一林場杉木林基地
豐城礦務局洛市矸石磚廠
豐城礦務局龍溪煤礦
豐城礦務局黨校(培訓中心)
豐城礦務局技工學校
豐城礦務局第三中學
豐城礦務局第四中學
豐城礦務局第五中學
電化語音教學
豐城礦務局原副局長孫廣發(左二)一心撲在採煤事業上。1975年7月,局黨委發出《關於開展學習孫廣發同志革命精神的通知》。
豐城礦務局原總工程師邵炎崇(右一)經常深入井下和工人一起解決技術難題,局黨政號召全局廣大職工向邵炎崇同志學習。
熊紹康全國勞動模範、1959年11月出席全國群英會代表
陳友太全國勞動模範
余和平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高惠安全國新長征突擊手、1978年10月出席團中央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共豐城礦務局第二屆委員會常委
中共豐城礦務局第二屆委員會全體委員
中共豐城礦務局第三屆委員會常委
中共豐城礦務局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和省煤炭廳領導合影
1987年6月6日局黨委書記陳有昌看望局第一任黨委書記黎舟同志(左)
1991年7月1日礦務局黨委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
礦務局召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
局、礦承包簽字儀式
江西省社聯在礦務局召開企業深化改革研討會
豐城礦務局機關影劇院
豐城礦務局黑天鵝賓館大廳
職工食堂
職工宿舍旅館化
職工公寓大樓
上塘鎮榨里村閉路電視接收站
豐城礦務局新聞中心
豐城礦務局機關公園
礦務局首屆安全知識電視搶答賽
職工文藝會演
職工籃球聯賽
礦區幼兒樂園
豐城礦務局歷年來榮獲全國,省、部級部分榮譽獎項
序一
序二
凡例
總目錄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礦區建設
第一章 地質勘查
第一節 礦區勘探
第二節 礦區地質
第二章 礦區設計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設計工作
第三節 設計技術
第三章 礦區規劃
第—節 總體規劃
第二節 選址
第三節 井田劃分
第四節 建井順序和規模
第四章 基本建設
第一節 礦井建設
第二節 選煤廠建設
第三節 輔助企業及設施建設
第四節 附屬企業建設
第五節 礦區行政、文教、醫療、生活及公用工程建設
第六節 施工組織和技術
第三篇 煤炭生產
第一章 礦井生產
第一節 開拓掘進
第二節 回採
第三節 特殊採煤法
第四節 通風
第五節 礦山機電
第六節 提升運輸
第七節 選煤
第八節 礦井質量管理
第二章 生產組織管理
第—節 生產組織形式
第二節 採掘方案
第三節 三量管理
第四節 礦井地質和礦山測量
第三章 調度指揮
第一節 調度機構
第一節 電力調度
第三節 通風調度
第四章 礦井改造
第一節 老井挖潛
第二節 建新礦"三六九"工程——礦井改造的典範
第五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研組織
第二節 科技情報
第三節 科研交流
第四節 科研、革新、推先
第五節 職稱評審
第六章 安全生產
第一節 安全管理體系
第二節 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節 安全培訓
第四節 安全監察
第五節 災害防治
第六節 安拿狀況
第七章 礦山救護
第一節 救護機構
第二節 裝備和設施
第三節 救護範圍
第四節 救護培訓
第四篇 經營管理
第一章 企業改革
第一節 企業改革機構
第二節 企業領導體制
第三節 承包經營
第四節 轉換經營機制
第五節 勞動人事工資制度改革
第六節 專業管理體制
第二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長遠規劃
第三節 生產計畫
第四節 工程計畫
第五節 統計工作
第三章 勞動工資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職工隊伍
第三節 用工制度
第四節 勞動組織
第五節 勞動調配
第六節 定員定額
第七節 工資獎金津貼
第八節 勞動保護
第九節 勞動保險
第十節 勞務輸出
第四章 物資供應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物資計畫
第三節 物資供應
第四節 物資定額
第五節 倉庫管理
第六節 物資回收復用
第五章 煤炭銷運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銷運計畫
第三節 煤炭銷售
第四節 煤炭運輸
第五節 煤炭計量
第六節 煤炭價格
第六章 財務審計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核算體制
第三節 固定資產
第四節 流動資金
第五節 專用基金
第六節 成本核算
第七節 經濟效益
第八節 審計工作
第五篇 多種經營
第一章 全民多種經營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農副業
第四節 林業
第五節 建築業
第六節 商業和服務業
第七節 運輸業
第二章 集體經濟
第一節 組建過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經營管理
第四節 經濟規模
第五節 外聯活動
第六節 生活福利
第七節 就業管理
第六篇 社會服務
第一章 生活服務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生活設施
第三節 職工福利
第四節 公益事業
第二章 衛生醫療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醫療機構
第三節 醫療制度
第四節 管理制度
第五節 醫療設備
第六節 醫療技術
第七節 藥政
第八節 衛生防疫
第九節 婦幼保健
第十節 計畫生育
第十一節 學術研究
第三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環境監測
第三節 環境調查
第四節 污染治理
第五節 綜合利用
第六節 植樹造林
第四章 教育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基礎教育
第三節 成人教育
第五章 文化藝術
第一節 文化設施
第二節 文化藝術組織
第三節 文化藝術創作
第四節 文化藝術活動
第五節 文化市場
第六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組織
第二節 體育設施
第三節 民眾體育
第四節 學校體育
第七篇 黨群政法
第一章 黨的組織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黨的領導制度
第三節 黨的組織建設
第四節 整黨、清查和黨員評議
第五節 黨內創先爭優
第二章 幹部工作
第一節 幹部管理體制
第二節 幹部來源
第三節 幹部管理、考察和任免
第四節 幹部調配
第五節 老幹部工作
第三章 宣傳理論工作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宣傳教育
第三節 理論教育
第四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四章 新聞
第一節 報刊
第二節 廣播電視
第三節 對外報導
第五章 統一戰線
第一節 統戰
第二節 僑務
第三節 對台
第六章 紀律檢查與行政監察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黨風建設
第三節 案件檢查
第七章 工會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組織工作
第三節 職工代表大會
第四節 宣傳、文化、教育
第五節 民眾生產
第六節 區隊班組建設
第七節 女工工作
第八節 生活工作
第九節 退休職工管理
第八章 共青團
第一節 機構沿革和組織建設
第二節 團代會、少代會
第三節 團的自身建設
第四節 團隊活動
第九章 民眾學術團體
第一節 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
第二節 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第三節 諮詢委員會
第十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裝備設施
第三節 偵察破案
第四節 治安行政管理
第五節 戶政管理
第六節 交通管理
第七節 生產保衛
第八節 消防管理
第十一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民兵與預備役
第三節 教育訓練
第四節 徵集兵員
第五節 擁軍優屬
第十二章 人民法庭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民事審判
第三節 經濟審判
第四節 民事調解
第五節 法律宣傳
第十三章 法律顧問、檔案管理、來信來訪、落實政策
第一節 法律頑問
第二節 檔案管理
第三節 來信來訪
第四節 落實政策
第八篇 上塘鎮
第一章 建制區劃
第一節 位置面積
第二節 建制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四節 村委會簡介
第五節 駐鎮單位
第六節 集鎮形成
第二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地貌水系
第二節 土壤植被
第三節 自然資源
第四節 自然災害
第三章 人口土地
第一節 人口變化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計畫生育
第四節 土地面積
第四章 農業
第一節 土地所有制變革
第二節 農業種植
第三節 農業科技
第西節 水電農機
第五節 經營管理
第五章 村鎮企業
第一節 農村手工業
第二節 手工業聯社
第三節 村辦企業
第四節 個體、聯合、專業戶
第五節 鎮辦企業
第六章 黨政群團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
第二節 政府
第三節 群團組織
第七章 政法武裝
第一節 司法調解
第二節 治安保衛
第三節 人民武裝
第四節 人民解放軍攻克仙姑蛉
第八章 文教衛生
第一節 文化
第二節 教育
第三節 衛生
第四節 血防
第五節 體育
第九章 社會
第一節 人民生活
第二節 社會福利
第三節 風俗習慣
第四節 燦姑嶺的傳說
第五節 方言
第十章 工農關係
第一節 煤礦特點
第二節 機構沿革
第三節 相互尊重
第四節 支援農業
第五節 支援工業
第六節 維護治安
第九篇 大事記
附錄
附一:礦務局黨委和黨群部門領導名錄
附二:礦務局和處室領導名錄
附三:原洛市礦務局簡介及領導名錄
附四:局屬單位簡介及領導名錄
附五:撤銷單位和處室(部門)領導名錄
附六:獲國家、部、省級表彰名錄
附七:獲國家、部、省級和礦務局級英模名錄
附八:出席省黨、人大、民兵、全國工會、共青團代表大會代表和省政協委員名錄
附九:離休幹部名錄
附十:殉職人員名錄
編後記
《豐城礦務局志》編輯人員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