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釀製技藝(羅定豆豉釀製技藝)

豆豉釀製技藝(羅定豆豉釀製技藝)

豆豉釀製技藝(羅定豆豉釀製技藝),廣東省羅定市傳統技藝,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羅定豆豉是羅定的土特產之一,其釀製技藝歷史悠久,在明清時期便已享有盛譽。清朝乾隆年間,羅定州東安縣進士徐逢舉曾作豆豉歌“欖角鹹魚豆豉蒸,蚝豉蝦米買多丁”。羅定豆豉主要以純淨的黑豆或黃豆為原料,經蒸煮、發酵、沖洗、晾曬和味而成,其釀製技藝主要包括篩選、潤水、蒸煮、制曲、洗曲、配料、裝壇、曬露、成品等九道工序。

2013年11月22日,豆豉釀製技藝(羅定豆豉釀製技藝)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遺產編號:Ⅷ-45。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豆豉釀製技藝(羅定豆豉釀製技藝)歷史悠久,在明清時期便享有盛譽。
清初,羅定民間開始製作豆豉。清朝乾隆年間,羅定州東安縣進士徐逢舉曾作豆豉歌“欖角鹹魚豆豉蒸,蚝豉蝦米買多丁”。
民國,羅定豆豉製作達到鼎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豆鼓生產幾經起伏。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恢復和擴大生產。
1982年1月,成立羅定縣調味食品廠,實現了機械化操作。豆豉的風味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經省食品質檢部門多次檢定,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1985年,恢復原鼓出口。
1986年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到羅定視察工作,品嘗羅定豆鼓。

工藝流程

羅定豆豉主要以純淨的黑豆黃豆為原料,經蒸煮、發酵、沖洗、晾曬和味而成,其釀製技藝主要包括篩選、潤水、蒸煮、制曲、洗曲、配料、裝壇、曬露、成品等九道工序。
一是篩選,選顆粒碩大、飽滿、粒徑大小基本一致、充分成熟、表皮無皺、有光澤經分選去雜的黑豆或黃豆備用。
二是潤水,按1∶2加水泡豆,水溫控制在20℃~25℃,根據不同季節浸泡15~25小時,以豆膨脹無波皮,手感有勁,豆皮不輕易脫離為宜。
三是蒸煮,用平底鍋蒸煮3-4小時,停火甑悶豆4小時,蒸煮豆含水量在50%左右,出鍋冷卻。
四是制曲,傳統的豆豉都不接種,都是常溫制曲自然接種,出甑熟豆攤晾待其溫度降至34℃左右時分別裝在簸箕里,然後放進發酵房進行自然發酵制曲,保持室溫28~30℃,品溫最高不超過36℃,發酵10天左右,水分為20%~25%。
五是洗曲,將成曲的豆豉放入溪河中洗淨麴黴,把黃黴菌搓掉、揚淨,反覆洗至沒有黃水用手抓不成團為宜;再用涼開水浸泡豆子,待豆子恢復到煮熟時的原狀,然後滴乾余水,放入籮內。
六是配料,將洗曲後的豆曲邊堆積邊灑水,當水分含量在50%左右時用草墊或麻袋片蓋上保溫,當品溫上升到38℃時,把食鹽、鮮姜碎汁、白酒等充分拌勻。
七是裝壇,把配製好的豆曲料裝入小口壇內,每壇必裝滿,用油紙、蓮葉等封好壇口,加蓋。
八是曬露,將裝好豆曲料的罈子,放在室外或房頂,讓其日曬夜露,春、秋季要放在室外曬,夏季放蔭涼處自然發酵,曬露歷經1年。
九是成品,罈子內的豆豉約經一年發酵完畢,從壇中取出置於一定溫度的空中曬乾或晾乾即為成品。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羅定豆豉釀製技藝具有地域突出、工藝考究等特徵,羅定豆豉豉肉鬆化、味道鮮甜、鮮香可口、富於營養、皮皺肉干、質地柔軟、汁濃味鮮、色澤漿紅或黑褐,富含蛋白質、各種胺基酸乳酸及多種維生素,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經濟、營養、藥用等價值。
傳承狀態
羅定豆豉釀製技藝是一項傳統的手工技藝,傳統生產周期長、成本大、利潤微薄,年青一代大多外出打工謀生,不願繼承前輩的技藝,因此羅定豆豉釀製技藝已面臨瀕危狀態。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3年10月23日,廣東(羅定)美食歡樂節暨羅定稻米節舉行,羅定豆豉參展。
所獲榮譽
2018年3月,羅定豆豉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2020年6月8日,羅定豆豉獲評廣東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