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巷

豆腐巷有四處。一在建國門內,名見《胡同集》,因400餘年前其地有豆腐房而名。沿至本世紀60年代,改名豐收胡同。東起大羊毛胡同,南至老錢局胡同。二在新街口東街,系一小胡同,名見《志稿》。沿至本世紀60年代,廢入新街口東街。三在前門外,西北起南曉順胡同,東南至小席胡同,名見《胡同集》,四在延慶縣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豆腐巷
  • 改名:豐西巷
  • 地點:舊城東南隅
  • :160米
沿至本世紀60年代,改名得 豐西巷。另,東四酉大街南舊有大豆腐巷、小豆腐巷,其得名別有他故,與豆腐房無乾。 磨豆腐坊 在復興門內。名見《志稿》。民國作麻豆腐作坊,或系音訛,“作”讀如“撮”,不讀“坐”。麻豆腐為北京地方風味食品。60年代改名東興盛胡同。西起鬧市口北街,東而北折至小口袋胡同。熏魚作坊 在地安門東,為山老胡同路北之死胡同。名始於清末,當因巷有熏魚作坊而名,60年代併入山老胡同。
位於舊城東南隅,東西走向,東起下灣子,西止南街。長160米,寬8米。道路結構為“一”字形,土路面,中間高,兩端略低。自古為民居,除少數磚瓦平房有所更新外,其餘基本保持古老四合院格局,是較偏僻的一條街,也是縣城內為數較少的土路面街巷,因之巷內多行人往來,車輛通行較少。明、清兩代稱成賢街,後因街內有做“豆腐腦”出名者,遂演為現名。現已改建為儒林苑小區一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