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盧毓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豆盧毓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豆盧毓傳
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氣節。漢王諒出鎮并州,毓以妃兄為王府主簿。從趙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儀同三司。及高祖崩,煬帝即位,征諒入朝。諒納咨議王頍之謀,發兵作亂。毓苦諫不從,因謂弟懿曰:“吾匹馬歸朝,自得免禍。此乃身計,非為國也。今且偽從,以思後計。”毓兄顯州刺史賢言於帝曰:“臣弟毓素懷志節,必不從亂,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里,諒不足圖也。”帝以為然,許之。賢密遣家人齎敕書至毓所,與之計議。諒出城,將往介州,令毓與總管屬硃濤留守。毓謂濤曰:“漢王構逆,敗不旋踵,吾豈坐受夷滅,孤負家國邪!當與卿出兵拒之。”濤驚曰:“王以大事相付,何得有是語!”因拂衣而去。毓追斬之。時諒司馬皇甫誕前以諫諒被囚,毓於是出誕,與之協計,及開府、磐石侯宿勤武,開府宇文永昌,儀同成端、長孫愷,車騎、安成侯元世雅,原武令皇甫文顥等,閉城拒諒。部分未定,有人告諒,諒襲擊之。毓見諒至,紿其眾曰:“此賊軍也。”諒攻城南門,毓時遣稽胡守堞,稽胡不識諒,射之,箭下如雨。諒復至西門,守兵皆并州人,素識諒,即開門納之。毓遂見害,時年二十八。及諒平,煬帝下詔曰:“褒顯名節,有國通規,加等飾終,抑推令典。毓深識大義,不顧姻親,出於萬死,首建奇策。去逆歸順,殉義亡身,追加榮命,宜優恆禮。可贈大將軍,封正義縣公,賜帛二千匹,謚曰湣。
子願師嗣,尋拜儀同三司。大業初,行新令,五等並除。未幾,帝復下詔曰:“故大將軍、正義湣公毓,臨節能固,捐生殉國,成為令典,沒世不忘。象賢無墜,德隆必祀,改封雍丘湣侯。”復以願師承襲。大業末,授千牛左右。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