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Okileucaugetanikawai (Zhu, Song et Zhang,2003)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蛛形綱
- 目:蜘蛛目ARANEAE
- 科:肖蛸科Tetragnathidae
- 屬:沖繩蛛屬Okileucauge
- 種:谷川沖繩蛛tanikawai
- 亞門:螯肢亞門
- 亞目:後紡亞目OPISTHOTHELAE
- 亞綱:柄腹亞綱
- 亞科:銀鱗蛛亞科Leucauginae
- 分布區域:廣西(田林縣)
- 命名者及年代:Zhu, Song et Zhang,2003
- 中文學名:谷川沖繩蛛
- 編號:3183
- 總科:圓蛛總科
- superf:Araneoidea
模式產地,國內分布,資料來源,形態描述,雌蛛,雄蛛,
模式產地
廣西田林縣浪平鄉
國內分布
廣西(田林縣)。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五卷 蛛形綱 肖蛸科:280-282
形態描述
本新種腹部背面具“T”字形暗色斑,外雌器的陷窩非卵圓形,後緣具1對片狀突起,而不同於本屬其他成員。雄蛛觸肢器的盾板較寬大,球形,精導管長而盤繞,非常近似於隆背蛛屬Tylorida成員,但其第4步足的腿節無聽毛,觸肢脛節具很多長的羽狀聽毛,而與隆背蛛屬不同。
雌蛛
體長3.91:頭胸部長1.77,寬1.46;腹部長2.45,寬1.56 。背甲米黃色,頸溝和放射溝淺黃褐色。中窩淺,橫向。兩眼列均後凹,各眼均具黑色眼斑。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23:0.08);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後中眼間距(0.20:0.10);前、後側眼相接。中眼域長0.30,前邊寬0.28,後邊寬0.30。前中眼=前側眼=後中眼大於後側眼(0.10:0.10:0.10:0.09)。

谷川沖繩蛛
額高0.10。螯肢淺黃褐色,近端顏色較深;前齒堤有3齒,後齒堤4齒。觸肢的脛節背面有18根羽狀長聽毛。下唇和顎葉淺黃褐色。下唇寬大於長。胸板米黃色,具黑色素。步足淺黃褐色,具少量淺黑色弱刺,腿節基半部顏色較淺,跗節色最淺。所有腿節均無聽毛,脛節有聽毛,後跗節和跗節也無聽毛。跗節器位於跗節近中部。
步足測量:Ⅰ11.07(3.06+3.51+3.51+0.99),Ⅱ8.18(2.34+2.61+2.47+0.76),Ⅲ4.43(1.44+1.28+1.17+0.54),Ⅳ6.61(2.11+1.89+1.80+0.81)。足式:1,2,4,3。腹部卵圓形,背面和側面土黃色,散布銀白色鱗斑。腹部末端沿紡器的周圍具一黑色環形斑。腹部的腹面土黃色,具一由銀白色斑點組成的環形斑。外雌器的陷窩呈壇狀,後緣具1對片狀突起,插入孔位於陷窩近中部。
雄蛛
體長3.33~3.96。一雄蛛體長3.33:頭胸部長1.53,寬1.26;腹部長2.07,寬1.44。背甲的顏色、眼的排列、腹部的形狀、顏色和斑紋等近似與雌蛛。螯肢前齒堤的第1齒與第2齒的間距最大。步足的顏色與雌蛛一樣,第1步足脛節的遠端半部、後跗節和第2步足後跗節的腹面具成排的刺狀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