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堆眼位於安徽省懷遠縣鮑集鎮東北部、荊塗山下、淮河之濱、東連王圩鄉,西接西樓村余莊,南毗大湖底村,北鄰小郢村。圩店公路穿越東西兩頭,東西約長2公里、南北約長2.5公里、總面積大約5平方千米。谷堆眼風景秀麗、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據《鮑集區志》記載,谷堆眼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悠悠歲月中,谷堆人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耕耘生息,建設著自己的家園。谷堆眼擁有多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自然莊由3個大谷堆和69個小谷堆組合而成,大小谷堆一脈相承,連綿起伏,形成獨特的地理景觀。據測量,大谷堆最高端比地平面高出1.4米。人們曾在大谷堆農耕時,發現漢代的五株錢,銅製印章等,據此推算大谷堆歷史之久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谷堆眼
- 外文名:Gu Duiyan
- 地址:安徽省懷遠縣鮑集鎮東北部
- 總面積:大約5平方千米
- 東西長:約2公里
- 南北長:約2.5公
谷堆眼全部是王氏姓氏,分谷西和谷東兩組。谷堆眼總人口1520人,其中男性為780人,女性為740人,男女比例約1:1.02左右。 谷堆眼自然莊,是一個地形地貌特殊的村落,按所處方位大谷堆分別稱之為西谷堆、北谷堆、東谷堆,面積都在1000多平方米,三個大谷堆相距約500米,呈三足鼎立之勢。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西大谷堆,這個谷堆面積最大,地勢最高,不像北谷堆和東谷堆被植上樹木,蓋上房屋,有人為改造的痕跡,始終保持著自然的風貌,晴天碧日,站在西谷堆頂上,登高望遠,可以清晰地看到荊塗二山和千年銀杏樹,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大谷堆又稱作母谷堆,而分布在大谷堆周圍的小谷堆被稱為子谷堆,大小谷堆綿延起伏,向人們展示著谷堆眼的古老和神奇。
西谷堆對谷堆眼人來說,有著救命之恩。1956年,發大水,這個村的100多名男女老少搬到谷堆頂上躲過一劫。人們把大谷堆視為風水寶地,在這裡設立了石桌石凳等,大人孩子都愛到這裡休閒聊天、玩耍逗樂,這裡又成了谷堆眼人的樂園。生產隊的時候,人們在谷堆頂上窯藏紅芋,來年春天扒出來還是水靈靈、鮮嫩嫩的。
谷堆眼,村名由來已久,村名是歷代村民傳承下來的,關於村名的歷史沿革,村中老人也知之甚少。村中也有不少歷史傳說,但是沒有文字記載。以下幾個傳說都是通過村民的口述整理下來的。第一個傳說:以前在進入谷堆村的時候沒有村口的那個引水渠,而原來的位置是一個土丘,土丘上面有一棵年代比較久遠的棗樹,相傳在修那個引水渠的時候需要砍掉那棵棗樹,但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那個棗樹被砍之後,一天到晚不停的流血,真的叫人匪夷所思。第二個傳說是說谷堆村的風水位置是九龍朝鳳,9座谷堆是九個龍頭對著1隻鳳凰。第三個傳說是說在快進村口的右邊谷堆埋葬著一位不知道朝代的郡主的夫君。
在歷史長河中,谷堆人創造著燦爛文化和樸實的民風民俗。花鼓燈、泗洲戲是紮根民間的藝術,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如今的花鼓燈節術鋒頭正鍵,在歷屆花鼓燈藝術節上屢屢獲獎。
改革開放中的谷堆眼在新農村建設中正在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