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用的龍身長約兩米,高不過八十厘米,渾身龍鱗金黃,首尾通紅、銅鈴滿布。龍在表演中,發出有節奏的悅耳鈴聲,眼睛奇光閃爍,口噴陣陣火花。表演時,三人一組通力配合,手握龍腿踏著樂點,穿插翻轉,舞出龍的不同姿態,不同的造型,直到舞者累了,觀眾們樂了為止。
這個
原生態的
鄉村娛樂節目,最早就起源於該
鎮較偏遠的觀音堂村。據傳,早在十八世紀中期,一個朱姓的年輕人,農閒無事自娛自樂,在田間、地頭雜耍起破舊的三條腿板凳,因許多村民模仿和喜愛,慢慢發展為三人合作的夥伴遊戲,之後,經民間藝人加工、錘鍊,逐步演變成現在的有器樂伴奏和龍形板凳的娛樂表演節目。如今,“板龍燈”已成為該鎮家喻戶曉,老少喜愛的傳統節目,2009年春,“板龍燈”作為地方傳統舞蹈,被
襄樊市人民政府列入《襄樊市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