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湖路站
- 外文名:Ranghulu Railway Station
- 曾用名(舊):索龍察奇站
- 曾用名(現):讓湖路西站
- 車站等級:一等站
- 站址: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
現大慶西站(原讓湖路站),東清鐵路·讓湖路站,滄桑百年·世紀老站·讓湖路,站史,“2號小站”的由來,“三點水”的若干版本,讓湖路圖片,
現大慶西站(原讓湖路站)
按技術性質為區段站,按業務性質為貨運站,建有到發線12條、編組線13條、其它作業線19條,擁有4個大型貨場、1座現代化自動駝峰。主要承擔濱洲線上下行和通讓線三個方向的貨運檢查、中轉車流的集結和列車改編作業,同時承擔礦建物資、煤炭到達和貨櫃傳送任務。
在濱洲線上距離哈爾濱站175公里,距離滿洲里站760公里;在壯讓聯絡線上距離壯志站3公里。
東清鐵路·讓湖路站
1898年8月,老站前通過的 “中東鐵路”破土動工。
1903年7月,中東鐵路全線通車,設立“五十二號”小站。後易名為“索龍察奇站”。
1960年,為緩解薩爾圖站(大慶站)的壓力,正式設立讓湖路火車站。
2010年10月31日起,因讓湖路新站建設需要,讓湖路火車站停辦客運業務。
滄桑百年·世紀老站·讓湖路
建於1900年,開站於1960年,距離哈爾濱站170公里,距離滿洲里站765公里,隸屬哈爾濱鐵路局大慶車務段管轄的一等貨站。
不辦理客運業務。
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櫃貨物發到;不辦理整車爆炸品及整車一級氧化劑發到。
讓湖路站作為大慶的鐵路交通樞紐,濱洲鐵路與通讓鐵路在此交匯。
站史
讓湖路火車站原名索龍察奇站,站址居濱洲線170.322公里、通讓線終點420.192公里處,全站占地44.6萬平方米,承擔著旅客運輸、原油傳送、礦建物資等重要任務。公元1898年8月,老站前通過的 “中東鐵路”破土動工;1903年7月,中東鐵路全線通車,被稱為“五十二號”小站。1960年正式設立讓湖路火車站,傳送第一批旅客。
“2號小站”的由來
1903年,俄國建成了濱洲線(中東鐵路),在這條鐵路73公里處,有個“2號小站”。誰也不曾想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2號小站”,最後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讓湖路站。
“2號小站”的名字是因何而定的呢?為什麼只有一個數字代號?據悉,“2號小站”並非官方(鐵路局)稱謂,而是鐵路沿線地方的人隔開大站,依次分段,每個段用1、2、3等數字來代稱,排到此處,正好是第“2”位,此地就成了“2號小站”。當時的“2號小站”沒有房舍和養路工人。
讓湖路站因油而生
讓湖路站通的第一輛列車送來的是從新疆克拉瑪依油田調遣的支援大慶的石油工人。讓湖路站的興建,緩解了薩爾圖(大慶)站的壓力,為石油外運多增加了一條線路。
讓通線因勢開通
自興建讓湖路站後,當時的會戰指揮部就意識到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石油如何直接運到通遼?萬一發生戰爭,如何保證石油不積壓在大慶?
雖然興建車站之初就有開設讓通線的原型,但當時開通讓通線的條件還不夠成熟。
6年之後,大慶油田全面開發取得成功,齊齊哈爾鐵路局第三分局開始鋪設讓通線。
讓湖路站成為“小樞紐”
讓通線的開通,使讓湖路站成為中轉車流的集結站,既是編組站,又是客貨運輸站。它不但減輕了濱洲鐵路火車周轉的負荷,還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的耗損。
如大慶至通遼,以薩爾圖(大慶)站為起點,先北上齊齊哈爾,再直取四平,最後到達遼寧。北上又南下,曲折迂迴,走了不少彎路。讓通線開通後,以讓湖路站為起點,過白城,便可到通遼,直線運輸,免去了不少周折,提高了運輸的效率。
當時,東北的軍用物資也是在讓湖路站停靠、添加水和食物的。那些軍用列車沒有車號,開往哪裡連工作人員都不清楚,一切都是保密的。
城建帶出民工專列
上世線70年代末,大慶的城建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其中,從江蘇來的建築工人最多,每逢年末或開春,有上萬名工人要探親要打工。
當時的工程隊有大有小,人多的可訂購團體票,零星的散客要提前預訂,但他們都是在一趟列車內,這是大慶為他們開的專列。上行是144,下行是143。
“三點水”的若干版本
細心的人會注意到,行政區名與火車站名的“湖”字有三點水之別,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是為了給鬍子讓道;也有人說,通過鐵路的湖泊呈“∞”形;還有人說,鐵路不可能橫穿湖泊。後一種說法更為可信。
1974年,大慶革委會向省革委會申請成立“薩爾圖區”、“龍鳳區”、“讓湖路區”,批件回復後,“讓湖路區”變成了“讓胡路區”。當時,大慶革委會領導說:“少了三點水,關係也不大,還是按省革委會的意思辦吧!
根據1985年出版的《大慶市志》記載,1918年,來自山東的墾荒戶楊榮發現家附近的泡子很象關里家的軋葫蘆,就把這個泡子稱為“軋葫蘆泡”。因音近,也稱為“啞葫蘆泡”,後來又逐漸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的屯子——啞葫蘆屯,再後來,中東鐵路又在這裡設定了一個“啞葫蘆工區”。
1947 年,泰康中心站在這裡組建鐵路工作。當時的讓胡路火車站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為要建鐵路工區,當然要給火車站起個正式的名字。因為當時軋葫蘆泡屯經過八十年的發展,成為一個比較有影響的大村子,當地人已經習慣性地用亞葫蘆泛指這一帶了。因此在給火車站起名字時,就挪用了“軋葫蘆”三個字,但當時究竟寫作“軋葫蘆”、“芽葫蘆”,還是“亞葫蘆”,卻無從知道了。1954 年火車站在刻公章時,據說因筆劃太多亦或是嫌這個名字不好聽,就改名為“讓湖路”了。曾任讓區區長的李生泰老人證實,當初在成立讓胡路區時,要向國家民政部報批。當時,他們報的地名是和火車站一樣的“讓湖路”,可是,不知為什麼國家批覆的卻是“讓胡路”,於是,這個名字就沿用至今。就這樣,當年的“軋葫蘆”陰差陽錯的演變成了今天的“讓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