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亨利·杜南

讓·亨利·杜南

讓·亨利·杜南(法語:Jean Henri Dunant,1828年5月8日-1910年10月30日),瑞士商人和人道主義者,紅十字會創辦人,後人尊稱他為“紅十字會之父”。1859年於出差途中目睹了索爾弗利諾戰役的後果,後在自己的著作《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中記錄了這段經歷,書中的構想最終促成了1863年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創立。1864年的《日內瓦公約》也是以杜南的思想為基礎。1901年他和法國人弗雷德里克·帕西獲得了首屆諾貝爾和平獎。1910年10月30日逝世。

基本介紹

  • 姓名::讓·亨利·杜南
  • 外文名::Jean Henri Dunant
  • 別名::亨利·杜南
  • 國籍::瑞士
  • 出生日期::1828年5月8日
  • 逝世日期::1910年10月30日
  • 人物貢獻::創立紅十字會
人物簡介,紅十字會,生平經歷,人物逝世,人物陵墓,獲得榮譽,

人物簡介

亨利·杜南 (Henry Dunant) 於1828年5月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是一位議員的兒子。從小受人道主義思想的薰陶,十分關心老弱病殘和社會底層的窮苦人。1859年6月,這位年青的銀行家偶經義大利北方的索弗利諾鎮,恰逢拿破崙三世指揮的法蘭西—撒丁島聯軍與奧地利軍隊戰鬥的最後階段,他親眼目睹屍橫遍野的戰場上,無數的傷員在不停地呻吟、叫喊。由於缺少醫護人員,大部分傷兵得不到應有的護理。 富有同情心的杜南為這種慘象所震驚。他立即到鎮上動員和組織居民救護這些傷兵。1862年11月,杜南把這次親身經歷寫成《索弗利諾的回憶》一書,在日內瓦發表。他在書中強烈呼籲人類不要戰爭,在戰時有必要不分你我,向敵對雙方派出救護團體。1863年2月,由他發起在瑞士日內瓦成立了一個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即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同年10月,歐洲16國的代表在日內瓦舉行國際會議,決定在各國成立紅十字組織。為表示對杜南和他的祖國的敬意,會議決定以瑞士國旗圖案紅底白十字相反的顏色與圖案——白底紅十字作為紅十字會的通用標誌。
讓·亨利·杜南
1864年8月,紅十字會在日內瓦再次舉行會議,簽署了第一個《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紅十字會公約。從此,紅十字會正式得到國際公約的承認和保護。由於宗教和歷史等原因,一些伊斯蘭國家類似的組織採用紅新月或紅獅和太陽作為標誌。
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都是同一性質的志願的救護、救濟團體,在世界上被認為是一個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非政治、非宗教的人道主義團體。初創時旨在在戰時照顧傷員,後成為一般地預防災難、救濟難民的機構。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成立了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在國際上,它們的聯合組織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協會。
亨利·杜南開創的紅十字事業為人類和平與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然而他卻為此耗盡了自己的資財,淪為老人濟貧院的病人。1896年當人們在濟貧院發現他,並了解他是國際紅十字組織奠基者的身世後,人們把世界上最崇高的榮譽賜予這位慈愛的老人。1901年他獲得了首次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1910年10月30日杜南離開了人世。

紅十字會

紅十字運動起源於戰場救護。瑞士人亨利·杜南是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
讓·亨利·杜南
1859年6月24日,亨利·杜南途經義大利北部小鎮索爾,弗利諾正趕上法國、撒丁國聯軍與奧地利軍之間的一場戰役。戰場上屍橫遍野,死傷者達4萬多人。杜南立即組織當地居民搶救傷兵、掩埋屍體……。
戰爭結束後,亨利·杜南寫下了《索爾弗利諾的回憶》。在書中他描繪了戰爭的悲慘情景及想對傷員進行救援但又力不從心的遺憾和不安。他在書中提出兩項重要建議:一是在各國成立傷兵救護組織;二是召開一次國際會議,研究制定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組織權益的國際公約。杜南用熱情和人道精神震憾了人們的心靈,在歐洲贏得了廣泛的共鳴。
瑞士的日內瓦公共福利會選出了以亨利·杜南等五人組成籌備組。1863年2月17日,委員們在日內瓦召開了首次會議,由此“五人委員會”(即後來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前身)成立了。
杜南把錢和時間都用到了他的事業中,跋山涉水獲得大多數歐洲各國政府的贊同。1863年10月26日至29日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6個國家30位代表參加的會議,宣布成立“日內瓦委員會”,通過了一些決議。1864年8月8日至22日,在第二次會議上有12個國家簽署了《1864年8月22日關於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又稱《日內瓦第一公約》),同意保證衛生人員中立,加快物資的使用,並通過特殊標誌----白底紅十字,正式承認國際紅十字會。1867年在巴黎召開了第一屆國際紅十字大會,1880年“日內瓦委員會”更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生平經歷

3.1早期經歷
杜南在1828年5月8日出生在一個日內瓦的加爾文派家庭,他的父親Jean-JacquesDunant和母親AntoinetteDunant-Colladon都是生意人,他是長子。他的家人都是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這對他有重大影響,在生活中,他的父母都極力強調做人的價值,他的父親積極幫助孤兒和被釋放的罪犯,而他的母親則幫助病人和窮人。
讓·亨利·杜南
杜南成年後亦信奉基督教,他18歲時加入了日內瓦的社會慈善機構。次年,與朋友一起,創立了“星期四協會”,一名青年男子說,他們經常開會研究聖經和幫助窮人,他花了很多空閒時間從事監獄探訪和社會工作。
1852年11月30日,他創建了“日內瓦基督教青年會”,三年後,他參加了在巴黎的會議,專門討論成立國際組織。
1849年,21歲時,杜南因為糟糕的成績被迫離開學院,他去了一家典當行當學徒。圓滿結束學徒生涯後,他進入了一家銀行成為一名雇員。 遊歷了北非與西西里,這給他帶來了一些財富與企業經營的經驗。
3.2阿爾及利亞
1853年,杜南去了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西西里,對轉讓和倒閉的公司,他儘量“收購”。 為了取得土地與水權,他前往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打算直接向正在當地率軍打仗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提出申請計畫。儘管缺乏經驗,但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務。靈感來自旅行,他寫下了第一本書,敘述了在突尼西亞的經歷,出版於1858年。
3.3蘇法利諾戰役
在1859年6月24日,杜南途經蘇法利諾,正好遇上法國、薩丁尼亞聯軍正在對奧地利作戰,雙方死傷慘重,戰場上都是無人照顧的傷兵。迪南先生親眼目睹該慘狀,為傷兵乏人照顧、輾轉致死而感到震憾。因此他自願地組織一支平民隊伍,在近四萬具屍體中搶救傷患,為無數受傷士兵在戰場上無人給予基本醫療,並且自費購買必要的物資。
3.4創立紅十字會
1859年7月初杜南回到了日內瓦的途後,杜南決定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名為UnSouvenirdeSolferino(《蘇法利諾回憶錄》,1862年11月8日出版)的書。當中建議設立一個民間中立的救援組織,以便在戰爭發生時,能及時救助在戰場上受傷的傷兵。出版後,迪南週遊歐洲各國來推展他的想法,他的提議得到了法國大作家雨果的聲援,甚至連拿破崙三世都贊同他。後來日內瓦公共福利協會主席古斯塔·莫瓦尼埃(Gustave Moynier)注意到了這本書,並在1863年2月9日的會議中提出來討論。隨後他們組織了包括杜南與莫瓦尼埃在內的五人小組來開始進行研究杜南的構想的可行性。
在1863年10月,14個國家參加了由委員會在日內瓦組織的會議,以討論如何照顧受傷的士兵。但由於因為莫瓦尼埃對削弱他的領導地位所作的“努力”,這時的杜南只是一位掛名的領導人。一年後,由瑞士議會組織的外交會議促成了有12個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日內瓦公約》。這次杜南也僅負責安排與會者的食宿問題。
在1864年有12個國家簽署了該檔案,成為國際紅十字會和首個日內瓦公約的基礎。
3.5被遺忘的時期
迪南後來都在忙著紅十字會與其它的人道救護事業,還推廣成立類似世界圖書館的機構,因此沒空管理自己的企業,而且最後那個水權也沒拿到,因此在1867年宣告破產。由於他的公司牽涉太多人,此後他在日內瓦已經沒有朋友,甚至連莫瓦尼埃都在想盡辦法搶取迪南應得的名利。
在1867年3月,他離開家鄉日內瓦,並說在有生之年將不會返回。
在1867年8月25日,他辭去秘書長,並於9月8日完全脫離委員會。在1864年就成為委員會主席的莫瓦尼埃對杜南的被驅逐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1868年2月,杜南的母親去世。他同時被“日內瓦基督教青年會”開除。
移居巴黎後杜南過著清貧的生活,卻仍繼續推行自己的人道主義思想和計畫。在普法戰爭(1870至1871年)期間,他創立了共同救濟協會,不久後又創建秩序和文明共同聯盟。他認為應當討論裁軍問題,並搭建一個國際法庭來調解國際衝突。後來,他又為建立一個世界圖書館而努力,該想法在將來的項目中得到反映,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在繼續推行和宣傳他的想法過程中,他進一步忽略了自己的個人狀況與收入,致使稅務增加,並被熟人和朋友躲避。儘管他被奧地利、荷蘭、瑞典、普魯士和西班牙的國家紅十字會任命為榮譽會員,卻幾乎被紅十字運動的官方發展所遺忘,即使該運動正迅速擴展到新的國家。
他生活在貧困中,在1874年和1886年之間,他去了很多地方,包括斯圖加特、羅馬、科孚島、巴塞爾和卡爾斯魯厄。在斯圖加特時他認識了圖賓根大學學生魯道夫·米勒,後來與他建立了密切的友誼。
1881年,與斯圖加特的朋友們一起,他首次到瑞士的度假村海登。
1887年在倫敦生活期間,他開始每月收到一些遠親的資助。這使他的日常生活有所保證,同年7月,他搬到了海登,並在那裡度過餘生。
1892年4月30日起,他住在由HermannAltherr醫生主持的醫院兼療養院裡。
他在海登認識了青年教師威廉Sonderegger和他的妻子蘇珊娜,他們鼓勵他紀錄自己的生活經歷。Sonderegger的夫人創辦了一個海登紅十字會分會,杜南於1890年成為其名譽主席。
3.6重新得到公眾關注
1895年9月,聖加侖《東部瑞士人》報主編GeorgBaumberger撰寫了一篇文章記述一個月前在海登遇到的這位國際紅十字會創始人。這篇名為“HenriDunant,thefounderoftheRedCross”(亨利·杜南,紅十字會創辦人)的文章見報後被歐洲各國報刊不斷轉載,引起轟動,他重新得到人們的重視與支持。他獲得了瑞士Binet-Fendt獎和天主教教宗利奧十三世寫來的信。由於來自沙皇寡婦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的支持及其它捐助,他的財務狀況得到大大改善。 1897年,當時在斯圖加特擔任教師的魯道夫·米勒寫了一本關於紅十字會起源的書,對官方記述作出更改以強調杜南所起的作用。該書還附上了《蘇法利諾回憶錄》。杜南開始與貝爾塔·馮·蘇特納通信,並撰寫大量文章與著作。他尤其積極撰寫女權文章,1897年還幫助僅在布魯塞爾有過短暫活動的“綠十字”女性組織。
1901年,他和弗雷德里克·帕西(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創辦人)同獲首屆諾貝爾和平獎。關於其得獎有些爭議,紅十字會的創始來自杜南,可是他竟然被遺忘了。有些人建議他應取醫學獎,因為那是紅十字會的基本貢獻。雖然晚期的杜南很貧窮,但他是他一直沒有動用諾貝爾獎所提供的獎金,最後他把大部分的獎金捐給了挪威與瑞士的慈善事業。

人物逝世

1910年10月30日晚上10時,迪南因病逝世。死後依其遺願火葬,將骨灰埋在蘇黎世;沒有人送葬,更別說是葬禮。他的墓碑上沒有墓志銘,只有一幅大理石浮雕:一個救護者跪在一個垂死之人的旁邊,餵著他生命的甘露。 1935年,他們的兒子勒內出版了一本杜南寫給他父親的書信彙編集。
1948年,也就是迪南逝世之後38年,國際紅十字協會理事會決定把5月8日,也就是亨利·迪南先生的生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迪南在海登的時期與Susanna結婚,育有一子René。

人物陵墓

杜南晚年貧病交加,就一直住在療養院。日內瓦公約和紅十字會的發起人讓·亨利·杜南1910年10月30日逝世于海登,時年82歲。他在遺囑中決定把他遺產的大部分捐贈給挪威和瑞士兩國的慈善團體。他的骨灰盒被安葬在蘇黎世的一處公墓里,確切地點不為人所知死後依其遺願火葬,將骨灰埋在蘇黎世;沒有人送葬,更別說是葬禮。他的墓碑上沒有墓志銘,只有一幅大理石浮雕:一個救護者跪在一個垂死之人的旁邊,餵著他生命的甘露。1948年,也就是杜南逝世之後38年,國際紅十字協會理事會決定把5月8日,也就是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

獲得榮譽

6.1諾貝爾和平獎
1901年,他和弗雷德里克·帕西(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創辦人)同獲首屆諾貝爾和平獎。關於其得獎有些爭議,但本著諾貝爾本人將獎項發給個人的遺願,最終杜南得以獲獎。在諾貝爾委員會上支持杜南的挪威軍醫HansDaae成功將杜南的10.4萬瑞士法朗獎金存在挪威銀行,以避免被杜南的債主拿去。在杜南的餘生中,他一直沒有動用這筆獎金,最後他把大部分的獎金捐給了挪威與瑞士的慈善事業。
6.2名譽博士學位
在1903年,杜南在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獲得名譽博士學位。
6.3世界紅十字日
為了表示對迪南本人的敬意並表彰東道國瑞士對會議所做的貢獻,代表們一致同意,以瑞士的國旗為標誌,只是顏色改為相反的白底中間一個紅十字,並定名為“國際紅十字會”。
1948年,也就是杜南逝世之後38年,國際紅十字協會理事會決定把5月8日,也就是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