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扶桑著詩集)

變色(扶桑著詩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變色》是扶桑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9年7月。

該書匯集了作者多篇詩作,包括《風雪暮歸圖》《書信的命運》《有鰭的上帝》《七號診室》等等。該書呈現作者對死亡的深度思考。比如《老人》里,扶桑觀察老人分析老人,並通過日常經驗告訴讀者,“將死的軀體/比死後更沉”,緊接上兩句又說,“仿佛衰弱/才是最難搬運的/那一根原木”,這是扶桑告訴讀者老人變得沉重的原因。這根原木是喻體(衰弱是主體)。這種比喻的後面是想像,它讓讀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衰弱的沉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變色
  • 作者:扶桑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207千字
  • 首版時間 :2019年7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3部分,其中有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有對時間流逝的感知,有對人與自然和諧畫面的審視。譬如《變色》這首詩中,首先改變顏色的是“頭髮”,然後是“樹葉”。頭髮改變顏色是因為時間發生改變而導致人類的衰老(頭髮由黑變白),樹葉改變顏色是因為季節發生改變(另外一種形式的衰老或者新陳代謝)而導致樹葉內部的葉綠素減少,從而構成視覺之中的其他顏色。這些改變造成的情感變化是“傷心”。傷心是因為這些改變都無法避免,具有不可逆的特徵(雖然頭髮可以染,樹葉來年仍舊是綠的,但其內部深處的衰老和時間更迭卻是不可能改變的)。

作品目錄

輯一
輯二
輯三
變色
無花果樹這樣分配它的果實
房間宛如白色的信封
旅行
交談
房子埋藏著人的記憶
火車載著重重的心事
河流幾乎不流動……
風雪暮歸圖
書信的命運
有鰭的上帝
七號診室
老人
聞山口五郎尺八
記夢
淚中的上帝
如何達到真實
兩個人的戀愛
節後
母與子
海之情歌
微風
滿月下
豐收
沒有人認識我
自畫像
在我就要折斷的時候
冰雪詞
初秋天空的那種藍
心的信箱
失語
走神
秋天
澆灌
這一個春天
雨品嘗我
黎明的戀人
蛛網
空白
女人的身體
鹽。或者霜粒
果子熟了
晚春
有過很多那樣的傍晚
令人倦怠的憂傷
蔥蘭
人不能如月亮
淚房子
人的心中要有泉水
讚美上天的賜予
哀歌者
它向我們軟弱地哭泣
那一夜
反骨
失散
如果房間有心
可資忍耐之物
我的可笑除夕
承認這雙手
指令
墨西哥人慶賀死亡節
修表記
泥地上的腳印
熱內·瑪格麗特的一幅畫
什麼是你私有的
被祝福的一夜
灰塵之家
降落
我池塘里的水滿了
霧裡
黎明的窗
每年總有這樣的時候
當風從梧桐的葉緣……
荒廢
日子的悶罐列車
八月十六致友人書
白色的刺
有傷痕的前額
心的時辰
在我父母的家裡
新年前夕
銀色的鞋子
孤獨的來歷
疏離
因水聲而明亮的夜晚
子宮:寂寞的白瓷瓶
長白山下
洗手
這些日子
小說第九章
叩門聲很輕
房間滿噹噹
江水在夜色中運載積雪
舊電影
我保護你的肖像
清明
爸爸的照片
我們怎樣說“愛”
著火的紙錢
貓和花記得
流浪貓母子
河流和她的兩個女兒
古書房
雙山島
海的訊息
驚訝
鳥鳴聲中
我知道樹木的快樂
爬山虎的腳
通濟湖
銀手指的雨啊
無盡的四月
花朵之美
花兒捧出全部的身心
月亮肖像
望月
孤獨者的月亮
月亮傳說
月亮三章
詩人的椅子
海棠花
一棵樹的骨骼
在沉默中
一首詩有它的命運
槍斃詩人
心的逃亡
寫作,延伸了孤獨
死亡隨想(組詩節選)
絕句(組詩)
她(組詩)
空貝殼之夜(組詩)
我的生命(組詩)
黑夜的色彩(組詩)
秋天敘事(組詩)
無需命名的詩(組詩節選)
暗語:與保羅·策蘭(組詩)
黑黑(組詩)
旅行記(組詩)
後記

作品鑑賞

該書呈現作者對死亡的深度思考。老人似乎比年輕人更接近死亡,這其實只是一種想像。但是這個想像模式似乎更具有被言說的優先權,可能也更容易被想像力發達的讀者所接受。這是由老人身體的衰微帶來的強暗示導致的。比如《老人》里,扶桑觀察老人分析老人,並通過日常經驗告訴讀者,“將死的軀體/比死後更沉”,緊接上兩句又說,“仿佛衰弱/才是最難搬運的/那一根原木”,這是扶桑告訴讀者老人變得沉重的原因。這根原木是喻體(衰弱是主體)。這種比喻的後面是想像,它讓讀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衰弱的沉重。該詩里的老人衰弱的內容主要包括:①人皮面具(臉)不能回應情感;②軀體/肉變得軟塌塌;③性器官耷拉不能勃起(家屬不在意裸露,不在意被旁觀。描繪比重增加,雖然未寫性別,但是傾向於男性);④老人無性別(這使上面的描述變得更完整);⑤老人無身份/經歷/風度/光彩/神智……不斷喪失;⑥老人只剩下唯一的遺物/軀體。這就是衰老的沉重感以及衰老的減法。
死亡是身體的消失,而人為消失則意味著惡的存在。《指令》是關於死神的詩。它仍然與個人情感相關。沒出生或者生出來就死,這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死亡。後者是生命層面的死亡,前者是情感層面的死亡。放棄出生就是放棄愛情。關於死神形象的描繪,這首詩與歐洲傳統描繪不同,與沒有直接描繪出來的中國傳統方式也不同,而是現實之中的死神形象。從色彩來說,比較好理解的形象是白色(醫院及其相關事物的顏色),不容易理解的是天藍色和橘黃色。這首詩寫於2011年。關於死亡是天藍色的,可能只是扶桑認識色彩的外化,但卻在無意中顯示出2013年發現的一個科學事實。據當年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研究蠕蟲生命周期最後階段的生理學過程時發現,一道藍色螢光像波浪一樣從一個細胞擴散到另一個細胞,直至整個生物機體死亡。科學家把這道藍光比作死神。所以人們在解釋藍色這個辭彙的時候,不僅可以把它理解成憂鬱,還可以正式把它理解成死亡。最後一節,我是死神的“不死種子”。這種堅決的種子形式為讀者提供了兩種內涵,一是不死種子本身代表個人的頑強,二是不死種子仍舊屬於死亡,說明死亡這個結局是不會死的,是不會結束的,說明人類必死的宿命。後者力量更精確更強大。
《死亡隨想》里關於死亡的詩句,縱向邏輯可能不是采分點,但是橫向邏輯一定是的。比如詩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十部分就有邏輯關係,火車/列車就是明顯的銜接。二十個側面或者死亡接觸不可謂不細,而關於死亡的時間(黃昏),死亡的方式(在沒有來臨之前似乎有許多種,而實際上只能有一種),這些看似矛盾的東西也都和死亡息息相關,包括倦怠和熱情。每一面其實都是真的,包括平靜的陽光照耀的部分。而且死亡的正面意義從來也沒有被忽略過。“死亡”和“生”之前的關係(生死觀)是現代的,不是古老中國的。死亡是睡眠也是哭泣,不同的比喻通向不同的情感。人們探討死亡,是因為它是生命之中的必然內容。至於它是不是正確的反而並不重要。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6月15日,該書入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公示目錄。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變色》
2019年7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5898-4

作者簡介

扶桑,1970年代生,女詩人,曾獲2010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提名、《人民文學》“新浪潮詩歌獎”。部分詩歌被翻譯成英、德、日、韓、俄等國文字。著有詩集《愛情詩篇》《扶桑詩選》《變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