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中的國際法》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曉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變化中的國際法
- 作者:朱曉青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9月1日
- ISBN:9787516118252
《變化中的國際法》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曉青。
《變化中的國際法》是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曉青。內容簡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關係發生了若干重大變化。尤其是在冷戰結束及全球化蔓延的時代背景下,國際關係更呈多樣性和多變性。隨國際關係而產生並...
《國家主權與WTO:變化中的國際法基礎》是2009年1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傑克遜(Jackson,J.H.) 盛建明 趙龍躍 左海聰。內容簡介 約翰·H.傑克遜被譽為“WTO之父”,《國家主權與WTO》是其畢生研究的結晶,是其學術探索的新高峰。書中作者縱觀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世界政治、經濟和貿易關係出現的一系列重大變化...
國際法律責任是指國際法主體對其國際不當行為或損害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它是現代國際法的一項重要制度。這一制度具有重大意義。國際法律責任制度是隨著國際關係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隨著國際關係的發展,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範圍、根據和責任形式都有了新的發展。形式 (一)終止不當行為:當不當行為是一個...
《發展權視角下的氣候變化國際法研究》是2013年中國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龔微。內容簡介 《發展權視角下的氣候變化國際法研究》由龔微著,書中提出的主要觀點有:氣候變化國際法當中體現的發展權相對於國際法其他分支中體現的發展權,顯得比較成熟和完善。這對發展權理論的成熟具有促進作用。目前發展權的相關...
指適用於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國際法又稱國際公法,以區別於國際私法或法律衝突,後者處理的是不同國家的國內法之間的差異。國際法也與國內法截然不同,國內法是一個國家內部的法律,它調整在其管轄範圍內的個人及其他法律實體的行為。國際法是指若干國家參與制定或者國際公認的...
《氣候變化國際法問題研究》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纓。內容簡介 經過國際社會二十多年的努力,氣候變化國際法制度已經基本確立。作為國際環境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氣候變化國際法問題構成了國際法一個相對獨立的分支領域。《氣候變化國際法問題研究》基於國際法角度,以制度研究為核心,以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的新發展:國際法與國家法》中照片排列是由南京展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此書印刷地點於上海長城繪圖印刷廠。《氣候變化的新發展:國際法與國家法》共340千字,《氣候變化的新發展:國際法與國家法》於2012年6月印製了第一版,在2012年6月第1次印刷。著作權所有,翻印必究!內容簡介 《氣候變化的新發展:...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指的是貫穿於調整國際經濟關係的各類法律規範之中的主要精神和指導思想,指的是這些法律規範的基礎和核心。隨著歷史和時代的演進,國際社會成員即主權國家的數量和結構發 生了重大的變化,各類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相應地,能夠獲得國際社會廣大成員即眾多主權國家共同認可和普遍贊同...
《國際社會利益與國際法結構變遷》是2017年4月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海明。內容簡介 《國際社會利益與國際法結構變遷》不僅系統論述國際社會利益對實體和程式國際法的影響,而且還從巨觀方面論述了在社會利益影響下當代國際法所經歷的結構性變遷。對於國際法結構性變遷的論述,涉及國際法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
減緩行動是針對大氣層中溫室氣體濃度過高問題而採取的控制、減少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清除量的應對方式。比如,植樹造林、發展清潔能源等。《公約》體系中權利義務配置的重點一直傾向於減緩行動,而如何在減緩行動中公平的配置權利義務將極大的影回響對氣候變化國際法制度的效力。減緩行動中的國際權利義務...
《氣候變化法的新發展:國際法與國家法》是2012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的圖書,由何衛東、彭峰編著。《氣候變化法的新發展:國際法與國家法》,本書內容: 氣候變化問題是近些年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全球性環境挑戰。本書圍繞國際氣候變化主題從國際法、國內法兩個層面探討了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若干法律問題。如未來國際氣候...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特別是由於應對氣候變化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之間存在緊密的邏輯關聯性,使得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治理更具重大的現實意義。而當前正在實施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法規則正是《巴黎協定》,而在《巴黎協定》中最新創設的遵約機制無疑是促進、便利和監督...
第一節後危機時代""全球治理""研究復興及與國際法 的關係問題提起 第二節全球治理與國際法:一種相互依賴的正相關 之關係 一、國際法視野下的""全球治理"":國際法的約束性 與具體作用 二、""全球治理""視野下的國際法:國際法的規模擴張 與""良法""轉型 第三節後危機時代深度全球經濟治理視野下國際 經濟...
《國際氣候變化治理:制度與路徑》包括以下內容:氣候變化的國際制度;條約演進與法律機制;市場機制對氣候變化治理的作用;氣候變化訴訟等。在研究內容上,集中於氣候變化國際法律機制的巨觀描述、具體問題的微觀分析以及我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方面。《國際氣候變化治理:制度與路徑》運用國際法原理分析氣候變化所涉基本...
其範圍包括一切關於超越國界並涉及任何經濟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規則和制度,不論進行交往和交易的主體是國家、國際組織或機構、國營金融機構(如國家的中央銀行),還是個人、法人或跨國公司。它也不區分國際法和國內法、公法和私法。主張這種概念的法學家一般認為,國際經濟法是國際社會中經濟關係和經濟組織的國際法...
第一章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技術轉讓法律制度基本理論 第一節“私法行為公法化理論”導言 一、近代“公民”、“主權”等概念的出現與私人利益 二、國際貿易中私法行為公法化的當代經典案例 第二節私法行為公法化的歷史淵源及其發展 一、私法行為公法化與近代國際貿易和國際法 二、私法行為公法化在國際貿易中的初步演繹 ...
《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一種法律的語境範式》是2013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紅。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氣候正義與國際法 一、有真正的氣候正義嗎 二、氣候變化談判的本質——權力的合法性 (一)權力是氣候變化談判的軸心 (二)合法性是氣候變化談判的目標取向 三、國際法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作用 (一)...
第三節 法經濟學基礎 一、溫室氣體排放權分配 二、財產權問題和氣候產權論 三、氣候資源容量 第四節 國際法學基礎 一、國際合作 二、國際發展 三、人類共同關切事項 第四章 國外氣候變化法律制度構建模式評析 第一節 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法律制度評析 一、氣候變化國際法律制度的淵源 二、氣候變化國際公約執行機制缺陷...
第二,國際軟法還經常在實踐中被國際司法機構援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對國際法的補充與輔助的作用。我們知道,國際社會在不斷前進與發展,而國際法相對於現實的變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同時也存在滯後性,在一定程度上無法適應國際社會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如果頻繁地修改國際法勢必會對法律的效力和權威造成...
但又比國際義務的適用範圍更廣,在內容上具有道義上的因素,是一種特殊的國際義務。國家國際責任的範圍與程度是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與國際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書籍目錄 前言 優秀論文 論國際公共產品供給與和諧世界理念的實踐——以非傳統安全問題為例 全球環境治理的兩重性與“中國環境威脅論 國際法...
承認氣候變化的全球性,要求所有國家根據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的能力及其社會和經濟條件,儘可能開展最廣泛的合作,並參與有效和適當的國際應對行動,回顧1972年6月16日於斯德哥爾摩通過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的有關規定,又回顧各國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擁有主權權利按自己的環境和發展政策開發...
本書試圖從氣候變化背景下清潔發展機制的宗旨出發,通過對清潔發展機制的國際法定位,進一步明確清潔發展機制研究對國際法的意義。通過當前清潔發展機制的實踐,對其運作中涉及的重要國際法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礎上,揭示清潔發展機制對現代國際法產生的重要影響。然後結合當前國際氣候變化制度第二承諾期問題的談判,分析...
第二節氣候變化國際法適用的不確定性 一、氣候變化問題的不確定性 二、國際氣候變化法律制度的不確定性 三、航空碳排放交易制度不確定性的主要表現與影響 第三節國際氣候談判的多元化利益格局制約 一、氣候變化談判中的多元化利益格局 二、多元化格局對氣候變化制度的影響 第四節氣候變化國際法實施效力對航空碳排放交易...
《海上力量》是由 2009-11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翰·傑克遜(John H.Jockson)。內容簡介 《國家主權與WTO變化中的國際法基礎》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國家主權與WTO變化中的國際法基礎》的前三章,概述了當今世界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和國際機構的現狀或“境況”。其中第一章探討了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相互...
第14章 國際法 國際法的本質 變化中的國際法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5章 貧困與發展 理解貧困與發展 一個更加不平等的世界嗎?發展與援助的政治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6章 全球環境問題 綠色政治的興起 氣候變化 資源安全 總結 問題討論 延伸閱讀 第17章 全球政治中的性別 女性主義、性別和全球政治 ...
第一節 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北極海洋環境問題 一、氣候變化對北極海洋環境的影響 二、人類活動對北極海洋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各國潛在利益衝突的挑戰 一、北極沿岸國之間的利益衝突 二、域外國家的參與 三、小結 第三節 北極海洋環境法律規則面臨的挑戰 一、歷史上北極海洋環境保護的國際法規則缺失 二、冰封條款的產生 ...
1919年的《巴黎公約》和1944年的《芝加哥公約》都確定了“空中主權”原則,即締約國對其領土之上的空氣空間擁有主權。隨著人類的飛行活動進入外層空間,領空的上限高度是一個還沒有明確解決的問題。多數國際法專家主張外層空間不屬於領空範圍。多數國家政府默認中間層以外(85km以上)的空間不屬於領空範圍。漢語詞語 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