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勝傳

《讀陳勝傳》是清朝詩人屈大均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讀陳勝傳》採用了以史述史的方式,就表面來看,完全是歷史的複述,所謂無一字無來歷,而詩人本身並沒有多加評述和議論。但他突出了陳勝以普通平民而稱雄天下以及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倘若結合屈大均本人深處困厄而心繫古國的處境來看,可知此詩的意圖正是借古人自勵,並表現了強烈的抗清意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陳勝傳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翁山詩外》
  • 文學體裁:五律
  • 作者:屈大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讀陳勝傳1
閭左稱雄日2,漁陽適戍人3
王候寧有種4?竿木足亡秦5
大義呼豪傑,先聲仗鬼神6
驅除功第一7,漢將可誰倫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陳勝傳,指《史記·陳涉世家》。
  2. 閭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貧民。
  3. 漁陽: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適戍:被發遣防守邊疆。
  4. 寧:豈。
  5. 竿木:指起義,語本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6. 仗:依仗。
  7. 驅除:指為漢高祖的成功掃清了道路。語本《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
  8. 倫:比。

白話譯文

貧民出身的陳勝起兵稱雄的時候,不過是被遣發到漁陽守邊的人。
成為王侯難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嗎?砍樹木為兵器,舉旗桿為旗幟,足可以消滅秦國。
正義喚醒了陳勝這樣豪傑,先製造聲勢,假託鬼神。
為(漢高祖劉邦)掃清道路,陳昇居功第一位,漢朝的將領中有誰能夠和他相提並論呢?

創作背景

陳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領袖,在專制統治者眼裡,他自然只是一個貧賤的叛逆者,但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卻在《史記》中列了《陳涉世家》,首先肯定了陳勝推翻暴秦的歷史作用,並稱讚了他不畏強權,敢於反抗的精神。對於投身抗清活動的詩人屈大均,在這篇史傳中發現了與自己思想的共鳴之處,遂寫下了這首五律。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陳勝只是一個出身貧苦的普通百姓,賈誼說他是“瓮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過秦論》),但他胸懷奇志,年輕時曾同一起耕地的僱工們說:“如果富貴了,互相不要忘記。”人們嗤笑他,他卻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所以他後來敢於對抗強秦,成為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此詩的前四句就突出了他的這種精神,說他以一個閭左的平民而稱雄天下,本來只是謫守邊疆的戍卒,但起事時他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體現了他蔑視權威、主張平等的思想。正因為陳勝有這樣的信念,所以他雖然手無寸鐵,揭竿而起,卻足以推翻強大的秦王朝。“大義呼豪傑”一句是指陳勝起義時託名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部隊。因公子扶蘇本來是王位的繼承者,被秦二世所篡殺;項燕則是楚國的宿將,在楚國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是符合大義的。“先聲仗鬼神”即指陳勝、吳廣起事前曾假託鬼神取信於民。他們在帛上用硃砂寫上“陳勝王”三字,然後放置在魚肚子裡,人們買魚烹食,發現了魚腹中的字,即以為是上天的預示;又使人學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征戍的人聽到後都以為是陳勝是應合天命,得鬼神獲佑的,這就是“仗鬼神”的內容。最後兩句說陳勝的起義,為漢高祖劉邦的統一天下鋪平了道路,其首事之功不可沒,所以論功的話,陳勝當為第一,漢朝的那些開國功臣是無法與他相比的。其實詩人的這種觀點也來自《史記》,司馬遷在《陳涉世家》的最後寫道:“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已隱約地肯定了他開啟漢高祖帝業的功績,而詩中“驅除”而據更加凝練而明晰地揭示出了這層意思。

名家點評

《吉林教育》雜誌社編輯奚少庚教授:“全詩以敘述為主,但始終不忘借古喻今,其內在思想含義極為深遠。”
韻文學專家羊春秋:“尾聯用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給讀者提供聯想的線索,規定聯想的範圍,收到了詩歌暗示藝術的效果。”

作者簡介

屈大均(1630-1696) 初名紹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廣東番禹人。1650年(順治七年),清兵陷廣州。次年,投身抗清鬥爭。失敗後,削髮為僧,法名今種。三十二歲時還俗。兩次北游,聯絡反清志士,力圖恢復,無結果。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藩事起,他又參加吳三桂反清軍事行動,不久即失望辭歸。其多感傷時事、慷慨鬱勃之作。詩風明建,與陳恭尹、梁佩蘭合稱“嶺南三大家”。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道援堂集》、《廣東新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