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2014年第3期)

讀者(2014年第3期)

《讀者》為中國大陸發行量最大的雜誌之一,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81年於蘭州創刊,原名為《讀者文摘》,但因與美國的《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發生商標權糾紛,於1993年7月改為現在的《讀者》一名。《讀者》月發行量達800萬份、刊物發行量居中國大陸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第四。並同時發行盲文版、少數民族文字版及繁體中文版。有子刊物《讀者欣賞》、《讀者·原創版》、《讀者·鄉土人文版》,並於2007年開辦“讀者網”。2010年8月,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核准《讀者》在台灣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讀者(2014年第3期)
  • 著作權: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4-01-15
  • 類型:雜誌
  • 紙書價格:4.0
懷念傅雷先生,“趁雪打劫”還是雪中送炭?,我從美劇里看到了什麼,中國城市的霧與霾,

懷念傅雷先生

傅雷的遠去意味著一個文學時代的結束,在文化和文明缺失的昨天,他的浩瀚譯著曾像沙漠中的綠洲一樣,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青年。一位法國學者談到莫扎特,曾說他的音樂不像他的生活,更像他的靈魂。莫扎特的生活是不幸的,他的音樂卻充滿了歡樂。傅雷的譯文也不像他的生活,他留下的文字美麗清新,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愛,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趁雪打劫”還是雪中送炭?

就像在哈佛講“公正”課的桑德爾也承認,判斷這些“趁災打劫”的行為是否正當,需要評估特定情境中關於福利和自由的不同情況。對於富翁而言,在狂風大雨中為一個汽車旅館房間或是一箱能把他帶往安全地帶的汽油支付高價,頂多只是件有些討厭的事兒,但對收入微薄的人來說,付不起這些錢,也許就意味著他們不得不滯留於危險的地方。
但生活中的很多例子並沒有課堂上呈現出來的那般極端。比起“查理”颶風中要花費1萬多美元才能從屋頂上搬下大樹,對哈爾濱街頭那些在大雪天開車出行的車主而言,50元錢,恐怕還不足以令他們陷入困境。為了那50元而伸出的推車的手,未嘗不是一種雪中送炭。

我從美劇里看到了什麼

我無意主張電視劇只能歌功頌德,呈現偽善的道德說教,我只是想表達一個觀點:也許可以用不那么笨的方法,實現我們希望的教育目標。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私有制經濟,但美國人的愛國熱情並不比我們低,應當說這和美國人的教育方式有極大關係。好萊塢的大片最追求票房收入,但愛國主義往往是這些追求票房收入最大化的大片的主題。這一看起來是悖論的現象,可以引發我們更深的思考:我們的影視作品,究竟要帶給觀眾什麼?

中國城市的霧與霾

在中國古代,霧是重要的審美意象,“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曉霧忽無還忽有,春山如近復如遙”,無數與霧有關的詩詞佳句千古流傳。在中國大地上,也有諸多的地方以霧而著稱:河北興隆有霧靈山,顧炎武有言“其山高峻,有雲霧蒙其上,四時不絕”。
雲南蘭坪有霧湖,每當天氣變化時湖中就會“噴霧”,最為神奇的是有時霧會像一條白龍一樣從湖面上盤旋升起;還有新安江上的“白沙奇霧”,天柱山上的“霧潮雲浪”;至於泰山、黃山、廬山、峨眉山,似乎沒有哪座名山不以霧為奇絕;而在吉林的霧凇島,你還能欣賞到“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的“江霧團涌”和“霧凝瓊花”的綺麗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